Advertisements
“ 上海是文學的城市,是現代文學、現代詩歌的發源地和重鎮。現代文學史上許多重要的作者、詩人,都在上海生活過、創作過。上海的詩意吸引了全世界的詩人,疫情讓相聚的步伐受到阻礙,但文字與情感的交流沒有中斷。”前不久開幕的第六屆上海國際詩歌節專場之一“上海的詩意” 文化沙龍上,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暢談上海與詩歌、城市與文學的關系。
“上海是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這種現代開放、海納百川的氣度和格調,就是上海的詩意所在。”中國詩歌學會會長、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楊克分享了他對上海這座城市的印象,這也正是上海的城市精神的體現。
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詩人劉向東談到,在編輯生涯中遇到過許多令他印象深刻的來自上海的詩人和作品,同時上海也有著很好的群眾性的詩歌基礎。“從大家的身上能看到詩意的生存狀態,這是比詩本身更好的。”
“一根長江穿城而過,拴住了五湖四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詩人車延高用詩的語言形容了上海城市的地貌特征,上海作為開放的口岸城市,通過通江達海的碼頭與世界連接,展現中國發展到今天的世界性,這正是一種豪邁的詩意。同時,城市中遍布許多的藝術文化場館,作為城市的文化符號,也使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得到滿足與提升。
不同的時代對詩意有不同的解讀。詩人胡弦以詩人路易斯·辛普森《美國詩歌》為例,認為這實際是提出了一種新的詩歌類型,把那些沒有攜帶過詩意、甚至缺乏詩意的東西寫成詩歌,城市的高樓大廈正是詩人們面對的全新的視野。這是當代詩人的使命。無論是詩歌、散文、小說甚至是一座城市的建筑,都可以有詩意的呈現。
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詩人榮榮對上海有很深的了解與情感。對于出身于寧波的她來說,童年記憶中美妙的“詩與遠方”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上海。上海既有著高樓大廈,國際化的一面和羅曼蒂克的氣質,而上海的普通市民又有著獨有的節制,對未來精打細算的謀劃,在弄堂當中怡然自得的生活狀態,高低錯落,正如同一首詩般起承轉合。世俗之下對生活的熱愛正是詩意的巨大力量,在市井生活中有精神的追求,就是上海的詩意。
以一顆詩心,感受身邊的日常。詩人緞輕輕表示,她的創作都是來自于她在上海生活工作期間,出自日常的時刻。而她所接觸到的許多新上海人,也在為上海這座城市帶來新的個性的變化,成為以后創作的新的源泉。
“從郊區崇明島第一次來到紹興路的老弄堂”,上海詩人楊繡麗分享她如何走上文學道路。如今上海作協所在的愛神花園已成為她每日的工作場所,而她也成為了詩的創作者與傳播者。上海眾多詩歌活動形成了上海詩壇的面貌,詩意充滿在上海的每個角落里。
“現代詩天然就應該表達城市。”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何言宏談到,作為研究者,將“讀詩”作為日常工作是特別幸福與美好的,能感受詩人們豐富的視野和情感。他以現代詩鼻祖波德萊爾以及艾略特、尼爾斯·哈夫等人的創作為例,認為他們關于城市寫作的經驗值得當代詩人汲取。
圖片來源:主辦方
編輯:許旸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