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詩水平到底如何?馬未都:“小孩作詩就這水平”

Advertisements

人世間,比青春再可貴的東西實在沒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貴的東西卻不甚為人們所愛惜,最易消逝的東西卻在促使它的消逝。誰能保持永遠的青春,便是偉大的人。——郭沫若

大家都知道郭沫若先生,他是現代文學家,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歷史學家,他的很多作品比如《雷電頌》、《靜夜》、《天上的街市》等幾篇文章曾入選過中學的課本里,在學生時代很多人都比較熟悉郭沫若了。

然而,在現在的文學界對郭沫若先生的評價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

郭沫若先生對中國文學的貢獻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是也有人對于郭沫若先生的人品和文學創作予以否定。大收藏家馬未都就曾這樣評價過郭沫若先生說:“小孩子作詩就是這水平。”

郭沫若早年經歷

郭沫若于1892年11月16日出生在四川省嘉定府的一個小鎮上,家庭比較富裕。郭沫若小時候喜歡讀《詩經》、《唐詩三百首》等傳統經典文學,這對他后來對文學觀的形成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1906年,郭沫若進行了小學教育,他的學習成績非常好,經常名列前茅,從小就接受了民主思想,對當時的一些傳統的封建習俗和一些專制制度感覺到非常不滿。曾經因為這個被學校開除過,后來又經過許多波折才回到課堂上。

1909年,郭沫若因為參加罷課再次被學校開除,次年,進入成都插班到四川的高校的一個分設中學堂。1911年,郭沫若回到家鄉組織鄉親們加入辛亥革命的事業中,后來郭沫若在大哥的資助下去日本留學,進入日本的高等學校進行讀書交流。

當時的中國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郭沫若在日本也不忘祖國,組織了當時很多在日本留學的學生進行罷課,抵制外國逼中國簽訂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

后來郭沫若又寫了一系列的作品相應五四運動,這一行為引起了很多中國詩壇上的大家關注。再后來中國抗戰勝利后,郭沫若在文學領域獲得了很大的成就,他還是新史的奠基人。

郭沫若所創作的詩歌的數量甚至已經超過了他所創造的文學作品。曾經在五四運動中,郭沫若的創作激情被激發出來,他曾經說他的母親是他創作詩歌興趣的來源。他將所有的感情都抒發出來,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感情。

很多郭沫若的詩歌都抒發了對未來社會的美好向往和對舊社會封建迷信思想的批判,并且郭沫若所創作的詩歌和之前的詩歌在格式上、字數上非常的自由,不被以往詩歌的規律所限制。這也是郭沫若先生創造出的詩歌和以前的詩歌不一樣的地方。

自然有好的一方面也就會有壞的一面,如同硬幣一樣,有人說,郭沫若先生是新詩的奠基人,也有人說,郭沫若先生所作的事像小孩子寫的一樣。

馬未都的評價

大收藏家馬未都1955年出生于北京,他是復觀博物館的創始人和館長。馬未都對文物和文學這方面有極大興趣,馬未都曾經還發表過許多關于文物的文章。

2008年登上了中國“2008第三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的第五位,同時還榮獲中國收藏界的十大人物的稱號。

馬未都十分喜歡收藏古董,他對于這些有歷史的東西非常喜歡,后來就越收藏越多,還對這些東西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因為他曾經寫過文學作品、當過編劇,因此馬未都文學功底深厚,馬未都還成為了收藏界的知名專家,他會鑒定很多文物的真假,這都源于他幾十年來積攢下來的經驗。

馬未都做事雷厲風行,說話一針見血,雖然句句都讓人覺得震驚,可仔細想起來卻好像就是這么個理。馬未都對郭沫若的一些詩歌做一些點評,因為馬未都是有一定的文學功底的,他曾說郭沫若的一首現代詩歌《金字塔》風格不成熟,馬未都對郭沫若詩歌的評價不可謂不犀利,這首詩歌其中幾句:

“一個,兩個,三個,三個金字塔的尖端

排列在尼羅河畔——是否是尼羅河畔?

一個高,一個低,一個最低,

塔下的河岸刀截斷了一樣地整齊,

哦,河中流瀉著的漣漪喲!塔后洶涌著的云霞喲!

云霞中隱約地一團白光,恐怕是將要西下的太陽。”

這幾句詩歌在大多數人眼里看來確實比較簡單易懂,馬未都對這首詩歌的評價有其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這首自然無法和中國經典文化相比較,但也是非常具有個人寫作的特點的,馬未都對這首詩歌這樣的評價也只能說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了。畢竟,每個人喜歡的東西和風格都不一樣。

郭沫若評價“兩極化”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也有很多批判郭沫若的文章出現。“兩極化”主要是在國外的很多想法和觀點進入中國之后才出現的,很多人在反思郭沫若的悲劇和劣勢,在上世紀集中一批出現對很多作家的作品進行否定,其中就包括了郭沫若在內。

今天的文學界對郭沫若的作品、歷史觀等持對立狀態。但是這樣不公允、不科學的態度去去批判一個人的一生是不太正確的。

社會對郭沫若先生的評價應該建立在和郭沫若所處的時代和全面客觀科學的看待他的作品,盡量避免主觀的個片面的看法。

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句話:“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說的是對于哈姆雷特這一個特定的角色,不同的讀者對這個角色有不一樣的感受和理解。對于這句話的出處,也也存在著一定的分歧。

有人說這句話只是在中國廣為流傳的一句現代諺語,這句話很可能是由中國人自己創造的,并沒有英文原句。

這句話最開始可能就是出自于:《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小學語文教學參考書中一位編輯采用的一句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知怎的后來就被誤認為是英國莎士比亞書中《哈姆萊特》的一句名言。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對于一本書的理解和看法既是你自己的東西,但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但是不同的人會在讀同一本書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情感的感受是相通的,雖然說世上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同一種思維模式讀同一本書,但是一本書的某種情感是很多人都能感受到的。

很多后人寫出來的書或文章很多都是借鑒和發展前人寫書的經驗,有感情相通之處,也有在前人寫的基礎上擴展團出不同的情感。

因此,“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不僅是指讀者因閱歷、體驗、所處的環境和時代不同而造成感受也有所不同。這句話指的是每個人都有個性化的讀書思維方式和方法,自然每個人從同一本書中的收獲也是獨特的、個人的。

每個人以自己的方式去閱讀,對書有新且獨到的見解,這樣才能使書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和思想,整個社會思想文化工作的建設,有利于文化的大繁榮,中國的文化和藝術才會得以發展、延續和創新。不過既然這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那么大家又何必糾結于到底是誰說的呢?

那么,馬未都說的:“小孩作詩就這水平”,對于郭沫若作品的評價馬未都有他自己的理解想法。

但是在很多人眼里郭沫若對文學的貢獻不可謂不大,但是對于同一個作品,每個人的感受都不相同,因此,我們也不能簡單的對馬未都說法和郭沫若作品給予評價,要怎樣理解還是要看每個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