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所謂 “ 不平則鳴 ” ,中國文人往往是官運不濟后才詩興大發、文興大發,然后又食興大發。坎坷、抑郁、感傷從來都是文學創作的靈藥,從古到今,許多文人都在詩歌與文字中尋找心靈的寧靜與人生的志趣,最終在美食中獲得舒緩、平和。從這個意義上說,詩歌是菜,菜也是詩歌。
受孔夫子影響,中國文人有個傳統——“ 君子遠庖廚” ,對于美食,他們多是評論家,品嘗家,卻少有能同時下廚做得一手好菜的。李化楠、李調元父子算是少有的二者兼備的,但他們的美食詩歌卻少了些。若論文名和影響力,蘇軾和陸游在詩歌美食這個領域更有建樹。
蘇軾和陸游口味不同,簡單的可以總結為:蘇軾愛吃葷,陸游喜吃素。蘇東坡愛吃豬肉,有《食豬肉》詩文為證:“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其中的“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至今還是做紅燒肉的最高“ 理論指導” 。
如今流行的紅燒肉做法,不管怎么創新,總離不開蘇東坡總結的這幾條。除了東坡肉,做魚羹也是蘇東坡的一項絕活。他在《東坡志林》就夫子自道:“ 予在東坡,嘗親執槍匕煮魚羹以設客,客未嘗不稱善。”
蘇東坡一生用詩歌記錄了很多美食,可說是一位偉大的美食記錄者。在他的筆下,粗略統計,今天依然流行的就有揚州的醉魚、醉蟹、腌鴨蛋,安徽泗州的春盤,廣州的花雞粥,吳地的炒肉片、糟淮白魚,山東蓬萊的鮑魚,四川的豆腐、江團等,至今都還是地方美食,其中大多受益于蘇東坡的詩歌美食“ 廣告” 。
除了蘇東坡,陸游也算得上古代寫作美食詩最多的詩人了,他創作的有關飲食的詩歌多達百余首。可以說,美食同樣給了陸游很多靈感,在美食的刺激下,常有好詩誕生,如“ 清酒如露鲊如花” (《鷓鴣天》),讀來就讓人食欲大發。
這句詩中“ 如花一般” 的“ 鲊” ,其實是一道五代十國時期的名菜。宋代陶谷的《清異錄》記載:“ 吳越有一種‘ 玲瓏牡丹鲊’ ,以魚葉斗成牡丹狀蒸熟,葉微紅如初開牡丹” ,就是用一種腌魚切片成牡丹花狀,然后蒸制而成,菜形美味更佳。
在很多時候,陸游干脆把惆悵與孤獨之情直接寄托在美食中,如“ 空悵望,鲙美菰香,秋風又起” (《雙頭蓮· 呈范至能待制》),這里的“ 菰菜” 即茭白,官場不得志的陸游,既以詩歌記載了美食,也記載了當時的心情。
在蜀地做官時,陸游寫過一首《南烹》:“ 十年流落憶南烹,初見鱸魚眼自明。堪笑吾宗輕許可,坐令羊酪僭蒪羹。” 其中,對美食的眷戀深深地刻畫出詩人的孤寂與悵然。
我想,在思念這種情感中,美食也是占了很大比重的,比如我們常常感嘆再也吃不到兒時吃過的一道美食了。這種深沉的情感在當時郁郁不得志的陸游寫來分外感人。到了晚年,陸游干脆自己耕地種菜,而且幾乎只吃素。這一方面是保養身體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他的志趣所在。
“ 放翁年來不肉食,盤箸未免猶豪奢。”“ 香粳炊熟泰州紅,苣甲蒪絲放箸空。不為休官須惜費,從來簡儉作家風” (《對食戲作》)。吃素讓陸游獲得了很強的心靈力量:“ 但使胸中無愧怍,一餐美敵紫駝峰。”
陸游對素菜很有研究,包括芹菜、薺菜、茄子等在他的筆下都有詳細描述。素菜里他最喜歡的是薺菜,并專門寫下 “ 日日思歸飽蕨蕨,春來薺美忽忘歸 ” 的詩句。此外,陸游還總結出了做素菜的絕招: “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錄苗嫩不蘞。采掇歸來便堪煮,半銖鹽酪不須添。 ” 即保持蔬菜的新鮮原味,如今看來,陸游食用的可真是健康食品。
當然,陸游也不是全吃素,他是吃得比較清淡。他在《雨中小酌》中有“ 自摘金橙搗鲙齏” 的詩句,其中的“ 金橙鲙齏” 這道菜曾被隋煬帝夸贊過為“ 東南佳味” 。做法是用鱸魚拌和細切的金橙,做成湯菜,后來的蘇州名菜蟹釀橙即是源于此。
從目前的詩文來看,陸游至少會做酸菜,會制甜羹,會做齏面,在美食操作這個層面,陸游是不亞于蘇東坡的。這兩位詩人的美食創意與美食觀至今還影響著我們。蘇、陸的出現或許并不是偶然,在宋代甚至出現了一種特殊的詩體:“ 求食詩” 。
話說蘇東坡在黃州任副團練的時候,一個秀才請他赴宴,蘇在滿桌菜肴發現了一道叫做為什酥油炸果品,吃完之后覺得味道很好。過了幾天,蘇東坡很想再吃一次為什酥,但是又不好直接去向人家開口要,剛好看到衙內鮮花盛開,就想到作一首詩去求這道菜品,詩云:“ 野飲花間百事無,腰間惟系一葫蘆。己傾潘子錯著水,更覓君家為什酥。” 見詩后,秀才馬上派人送來了幾盤為什酥。
南宋詩人范成大也經常“ 做詩求食” 。有一次,他在黃巖吃到了一種魚鲊,覺得非常好吃,后來又想吃,就寫了一首《從圣集乞黃巖魚鮓》:“ 截玉凝膏膩白,點酥粘粟輕紅。千里來從何處?想看船浪帆風。” 以詩文換食,也算是一種雅事。這種“ 寫詩求食” 的做法頗富創意,就算在今天還是非常值得推廣的,可以作為美食文化的一種趣味而存在。
與古人相比,我們還是很慚愧,實際上,古代文人以其美食詩大大推進了中國美食的文化層次和文化內涵。相較而言,當今的美食很大程度上是耽于口腹之欲了,過分滿足“ 腐敗的胃口” ,自然就少了很多靈動、高雅的東西。
來自藏卷國學,圖文版權歸原作者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