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原籍湖北襄陽,后徙河南鞏縣。
杜甫青少年時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但所處時代戰亂不堪,使他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
杜甫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以飽滿真摯的感情、生動豐富的語言描寫了廣大下層人民的生活,并對他們寄予深切的同情,如“三吏”和“三別”,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
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詩歌的內容大多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可見他悲天憫人的仁民愛物、憂國憂民的情懷。
用杜甫自己的話來說,“窮年憂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濟時肯殺身”是他的一貫精神。
杜甫的詩歌在格律上,具有煉字精到、對仗工整的特點,符合中國詩歌的“建筑美”。另外,在體裁上杜甫有許多創新,例如在五七律上的創造性也是他文學創作的獨到之處。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他杜拾遺、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
在當代,杜甫對國家的忠心和對人民的關切被重新詮釋為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含義,而他本人因為使用“人民的語言”而受到現代研究者的贊賞。
后世為了紀念杜甫,修建了很多紀念館。著名的有河南鞏義杜甫故里景區、陜西西安杜甫紀念館、湖南長沙杜甫江閣、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作品背負著對于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沉重責任感。他的七律,被譽為律詩教科書級別的典范,影響了后來無數的詩人。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他堅韌的性格和寬廣的胸懷,學習他以天下為己任的文人理想。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