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還能賺錢?《詩刊》社或建線上詩歌博物館

Advertisements

今日(10月1日)起,《詩刊》社攜手快手,發起“快來讀詩,一起讀《詩刊》”十佳朗誦作品征集活動,據悉,此次活動邀請了著名詩人、朗誦家出任評委,參與者需拍攝一段自己朗誦《詩刊》(含《中華辭賦》)所發表的詩歌作品的視頻,上傳至快手平臺,并添加“#快來讀詩”標簽,便能完成參與。評委將參考朗誦視頻播放量,最終評選出十個優秀朗誦作品,發放榮譽證書與獎金。

“#快來讀詩”話題截圖

探索更多傳播模式

或將建立線上詩歌博物館

本次活動發起后,便引起了詩歌名家及詩歌愛好者們的關注。“本次活動的發起,主要希望探索詩歌更多傳播模式的可能。”《詩刊》社主編李少君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詩歌的發展,除了創作外,傳播方式也尤為重要。詩人余秀華、李松山等創作的詩歌,就是通過新媒體傳播的方式,一夜之間讓更多人熟知的,也推動了大家對他們詩歌創作背后故事的關心。

“以往,《詩刊》社都通過紙質刊物發行的方式,與大家交流。如今,我們也想通過新媒體傳播方式,讓更多詩歌、詩人走進大眾的視野。”據統計,90后每日刷快手等短視頻的時間在一個半小時,李少君希望可以利用好這個時間,通過新的方式,讓讀詩成為一種潮流。

其實早在今年中秋前,《詩刊》社便開啟了“快來讀詩,一起過中秋”詩歌朗誦活動,沒想到該活動總播放量累計超過1.1億,還吸引了文化名人于丹、戴建業、馮唐等參與。“就連我的兩條視頻播放量,都超過10萬,可以想象年輕詩人的力量,更不容小覷。”李少君說,為了繼續推動這一詩歌閱讀新方式,他們決定在國慶期間繼續開展“快來讀詩,一起讀《詩刊》”十佳朗誦作品征集活動。

李少君還發現,這一活動或許可以建立起詩歌朗誦、詩人形象的線上博物館,“目前已經有上百位詩人上傳超1500個作品,通過短視頻平臺,不僅保留了文字、聲音,還留下了詩人的形象,當我們持續地開展下去,我相信一定會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謝雨新

與新的形式融合

感受書本之外的詩歌魅力

90后詩人、南昌大學人文學院講師謝雨新曾在中秋節前期,制作了一期《古詩詞中的月亮美稱》,獲得20萬次的播放量的同時,也被快手評為了優質內容。她認為,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對詩歌的熱愛從未改變,她也一直在紙刊或者書籍上發表詩歌。

謝雨新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詩刊》社的‘快來讀詩’活動是我第一次直接參與詩歌的短視頻制作。這一活動既能把詩歌和新的形式融合,還能和網友互動交流,是很新鮮的體驗。再深入思考一下,就會發覺詩歌作為一種‘微文本’,非常適合在短視頻時代傳播。”同時,她認為這一活動,還能讓廣大網友感受書本之外的詩歌魅力,獲得融入詩意生活的無限可能。

陳小蝦

詩人、編導陳小蝦則認為,在短視頻興盛的時代,詩歌通過新的傳播方式,找到了一種新的發聲載體。她認為,讀詩不一定要標準的普通話或某種腔調,對于寫作者、閱讀者而言,一首詩有千萬種閱讀感受和表達方式,有時帶著方言的口音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親和力。“在這個人人都是一個自媒體的當代,這樣的讀詩方式,把視、音、文字一起糅合,更形象地傳達詩意。”

了解到《詩刊》社在詩歌傳播中的不斷嘗試,謝雨新表示,她能感覺到作為傳統媒介的《詩刊》社,一直在積極擁抱時代,并帶領青年詩人參與到新媒體時代的文化建設之中。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曾琦

編輯 李潔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