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作為一線老師,筆者在教孩子們念古典詩詞時,經常會告訴他們:且讀且珍惜。
古典詩詞作品和石油等資源一樣,是稀缺而又不可再生的。如今我們看到的很多千古名作,之所以能流傳下來,其實就像萬年前的琥珀一樣,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舉一個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當年王勃是路過滕王閣,看到閻都督在辦滕王閣竣工后的賽詩大會,當時他辦這場活動本意是想力捧一下自己的女婿。結果王勃恰巧路過,于是即興創作了《滕王閣序》,硬是把他女婿的風頭全搶了。王勃寫完也沒太當回事,便繼續趕路了,沒多久就落水驚悸而亡。如果這閻大人是個小心眼兒的,你覺得咱們現在還能看到這篇千古奇文?
每一首咱們現在在課本上看到的妙文背后,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傳奇。它們得以流傳,是今人之幸。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段關于千古名作的往事,此詞叫《漁歌子》:
這二十多個字,是唐代詞壇的扛鼎之作。其對宋詞的影響可謂巨大,漁夫這一意象,后來被兩宋文人反復抒寫。但這樣的詞作在唐代確曾“消失”過50多年,這是怎么回事呢?
一切,都要從作者張志和說起。張志和從小就是個牛人,3歲就讀了書,6歲就能過目不忘。唐玄宗得知大唐出了個神童,還曾當面出題考他,考完后玄宗決定:不能放他走,以后就留在翰林院,等他長大!
贏在起跑線后的張志和,從此過著吃喝不愁的日子。長大后玄宗果然給他封了官,此后他閑著沒事就打打土豪惡霸,在京城辦辦詩會,官也是越做越大。但突然有一天,他做官做膩了,于是不到30歲就辭職不干了,跑到江南隱居了。
他的隱居不僅僅是住在山林間,而是躲躲藏藏。這樣的才子跑了,唐玄宗自然要時不時派人請他出山,為了清靜張志和經常是居無定所,沒事時他就跑到好友陸羽、顏真卿等人住處躲一躲。因為太低調,張志和此后就算是退出了唐詩歌圈了,由一代大才子變成了“路人甲”。
有一次,聽說顏真卿到湖州任職了,張志和乘船前往。幾個好友以詩下酒,于是張志和就大手一揮,寫下了5首《漁歌子》,咱們現在最熟悉這一首只是其中之一。
詞寫完,張志和自己也沒當回事,又四處玩兒去了。結果沒兩年,他就在游玩時不小心掉到湖里,溺亡了。而他寫的那5首《漁歌子》的命運,從此也就十分“坎坷”了。
顏真卿有個好朋友名叫劉長卿,也是一個大詩人,聽說老顏之前和張志和游玩時,張志和寫了首詞,便讓顏真卿念給自己聽。顏真卿還真記得,于是這首詞就被劉長卿抄了回去。
劉長卿對這首詞癡迷得很,但他也曉得張志和為人低調,因為敬重他,他也就沒有在詩壇高調公開。當時他與一個日本來大唐的使者關系很好,便把這5首詞中的部分給了這名使者看。有心的使者多年后回到日本,憑著記憶把此詞念給日本嵯峨天皇聽,結果嵯峨一聽,驚為天人。他專門辦了茶會,把王公貴族都一一請來,每個人都學習模仿,一時期《漁歌子》在日本火得是“一塌糊涂”。
但這些,咱們唐代的文人并不知道。直到后來日本人實在忍不住了,便再派人到大唐,求唐王賜此詞的完整版。此時唐朝皇帝早就換人了,他聽到本國還有一首這樣的奇詞,馬上派出大臣李德裕下江南,一定要尋回此詞。
說來這李德裕也是個辦事認真的人,為了尋得此詞他是沒少費工夫。當時劉長卿、顏真卿都已經不在世了,而張志和因為隱居時太低調、死得也早,訪問關于他后人的消息也很難找。不過最后,還是被李德裕找到了,至于怎么找到的據說是劉長卿的后人還保留了一份。具體尋找細節,文史專家還在研究。
不管怎么樣,這消失了50多年的完整版詞作,終于“重見天日”了。此后,各路大神紛紛擊節稱贊,流傳至今。如今咱們能在課本上見到它,確實太不容易了。
現在很多人說,古典詩詞學來沒什么用,是不是可以從課本里刪掉一些?對此筆者想說:古典文學雖然不如科學那么實用,但它對咱們整個民族的審美水平的提升、文化素質的提升,是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的。咱們且讀且珍惜吧!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