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都愛蘇東坡?面對操蛋的人生,他卻活成“人間清醒”

Advertisements

宋仁宗景祐三年,也就是1036年12月19日,蘇軾出生在四川眉山的一個小康家庭。

家里有田有房,還雇得起婢女和奶媽,母親程氏知書達理,祖父高大英俊性格豁達。叔父趕考高中,只有不服封建禮教的父親蘇洵仍然一事無成。

蘇軾六歲就進了學堂讀書,學習技能滿點,天賦驚人,十一歲就開始準備參考科考,十八歲就結婚。待到弟弟蘇轍也成親后,蘇父帶著兩個兒子進京趕考。

蘇東坡天才的鋒芒一經考試便顯露出來,一手好文章讓歐陽修贊不絕口,誤以為是自己的好朋友曾鞏寫的,為了避嫌就把這篇文章改成第二名。

就這樣,二十出頭的蘇東坡成為了進士,父親和弟弟也都高中,從此蘇軾開始了他的遷徙之路,哦不,是宦海沉淪。

1. 陜西鳳翔當判官

經歐陽修的引薦,蘇洵直接做了校書郎,而蘇東坡和弟弟通過了最后的考試被任命官職,當時的皇帝宋仁宗求賢若渴,皇后更是慧眼識人,直接斷言自己是為后代選了兩個宰相。

當然了,縱然蘇東坡才華熠煜,當官也要從基層開始鍛煉嘛。弟弟蘇轍陪著父親在京城做官,蘇東坡去 陜西鳳翔做了判官。

判官的公務并不繁忙,年富力強的蘇東坡感到這官當得實在有點太寂寞了,沒辦法,誰讓他骨子里就是一個不忙不快樂的人呢。正所謂不做無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他干了份兼職,向神明求雨、與鬼作斗爭。

和弟弟子由的沉穩冷靜不同,蘇東坡可謂是個耿直boy。當地的陳太守性格強硬,而東坡也不是軟骨頭,二人在公務上經常互相扯皮,氣場不合。

這一天,陳太守修了個凌虛臺來觀賞風景,好心請蘇東坡來寫篇文章,他倒好,直接在文中諷刺太守見識短淺不知城外有山。太守不知怎也懶得和他計較,還把這文章一字不落地刻在了石碑上。

他跟陳太守日子也不長,宋仁宗皇帝駕崩后,蘇東坡奉命調回京城工作。

這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妻子王弗去世,接著,父親也在第二年撒手人寰。蘇軾和弟弟只好辭官離京,護送老父和亡妻的靈柩回故鄉安葬。

2.惹怒王安石貶謫杭州

公元一零六九年,蘇氏兄弟返京,也就是在這一年,大宋王朝開始了一次轟轟烈烈的國家資本主義的實驗。而這一次改革引起的浪潮,直到宋朝滅亡才平息。

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王安石。你敢相信嗎?這大名鼎鼎的一代文豪兼宰相,竟然不修邊幅,外形邋遢,性格古怪,動不動就愛與人爭吵,甚至在日記里對仁宗皇帝挑三揀四,這么一個家伙,自然很少有人能和他玩到一塊了。

蘇洵

蘇軾的爹蘇洵,還特地為此寫過著名的《辨奸論》責罵他。

上一任皇帝沒有駕崩前,王安石曾多次有進京為官的機會,他都沒有接受。直到年方二十的神宗皇帝即位,王安石這才打算正式登場了。他踩準新皇帝急于國富兵強的心理,迎來了自己職業生涯的春天,迅速官至副宰相,也正是在此時,蘇氏兄弟二人返京了。

此后兩年,有皇帝撐腰的王安石開始大刀闊斧地推行新政。王安石搞改革,辦事太激進,容不下任何反對的聲音,誰反對就清理誰,鏟除異己毫不猶疑,甚至連當時推舉他上臺的官員也不放過。

在新政實施之后的八年里,整個國家都被這新政搞得天怒人怨。

新政的反對派很多,大名鼎鼎的歐陽修、司馬光先后都因此辭去官職,蘇東坡給皇帝上萬言書,想讓皇帝看清新政的壞處,多聽聽民意,不要靠嚇唬老百姓來治理國家,不然真的會失去民心。后來他出了一道鄉試考試題,直接叫《論獨斷》。

這事兒,再加上此前的新仇舊恨,蘇東坡終于成功激怒了王安石。很快他就遭到罷黜,被貶去杭州做太守了。

3.杭州密州徐州的快樂時光

正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東坡攜家眷來到了山清水秀的杭州。要說這杭州呢,還真像蘇東坡的第二故鄉,算起來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就是在杭州的山林湖海之間度過的。

一到這杭州,他又恢復了狂放不羈的赤子本色,將心中的感傷和憤怒一股腦兒地傾瀉在詩詞里,可惜啊,也正是這些詩歌給他帶來了無盡的災禍。

弟弟子由知道他藏不住自己的心思,經常出言不遜,因此勸告哥哥說話前要三思。可是蘇東坡卻不聽。蘇東坡就是這么一個天真、開闊而不顧后果的人。在英雄本色和明哲保身面前,他是一定要選擇前者的。

在杭州的日子里,除去處理公務,解決囚犯、饑荒、鹽渠等問題,蘇東坡過得可真是逍遙自在啊。白天游山玩水,晚上逛繁華夜市,與名妓和僧人交往,他甚至都有點相信自己前世就曾住在杭州。

于是他給杭州留下了蘇堤、三潭印月,留下了“淡妝濃抹總相宜”一堆名句,讓后人差點以為蘇東坡就是杭州人。

杭州任期屆滿以后,蘇東坡便打報告申請調職到密州,在密州,他的妻子買了個十二歲的丫鬟,名叫朝云,這個女人后來成為了蘇東坡的第三任妻子,陪伴他度過了人生后期那些艱難的流放歲月。

兩年后,四十歲的蘇軾做了徐州太守。此時王安石已然失勢,這么一來,蘇軾也自此放開手腳從事公眾活動,治理黃河水患,修建木壩,造福一方百姓。

當然了,作為一個文學中年,這些年也沒閑著,佳作頻出,人雖不在朝廷,朝廷中卻到處流傳著他的詩歌,最出名的就是那首《水調歌頭》。一代文豪歐陽修去世之后,文壇盟主的名號也落到他頭上了,深受儒林學子愛戴。

4. 烏臺詩案爆發,從湖州貶到黃州

蘇東坡嫉惡如仇,對邪惡的事情就像見到蒼蠅趴在飯上一樣,不吐不快。吐一次兩次倒也沒什么,可是就在吐到第一百次的時候,就有人跟他過不去了。

公元一零七九年,蘇東坡調任湖州,在給皇上的謝恩表中痛陳一些小人可惡。

也就是這份謝恩表,一個御史揪住蘇軾文辭之中蔑視朝廷。隨即,又有人挖出他詩中那些不忠君的痕跡。幾番手腳,四份彈劾表章,可謂四連發,呈到皇帝面前,這皇帝雖然無意殺他,疑心卻生了不少,同意他人奏請,徹查蘇軾。

一進京城,蘇東坡就一腳踏進了大牢,等待審判,大兒子每天來送飯,這日子有多恓惶就別提了。不過,這中間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蘇東坡和兒子暗中約定,平日的飯菜就送蔬菜和肉食,要是有壞消息呢,就送魚進去。

這一天,兒子出去借錢,讓朋友代為送飯,這朋友哪里知道這約定呢?不知情地送了一盤魚進去,蘇東坡大驚失色,這哪里還吃得下飯啊,連連寫了一堆措辭極其悲慘的詩,說自己愧對皇恩,無以為報之類的。

據說,后來也正是因為這些詩感動了皇帝,蘇東坡的罪才判得很輕。

雖然那些御史非常想置蘇東坡于死地,但是皇帝愛才惜才,并不想殺蘇東坡,只將他降職并發配去黃州做團練副使。不過,他的朋友卻都受此牽連,或被削爵或被罰錢,好在這起著名的“烏臺詩案”終于落下了帷幕。

5.黃州-汝州-京城-杭州

說起黃州,那是長江邊上一個窮苦的小鎮,蘇東坡在這里既沒有錢,也沒有權,如此一來,他索性就做起了隱士。為了養家糊口,他在家門口的東坡地開辟一片田地,自稱“東坡居士”,這實在是個沒什么技術含量的稱號,結果還被后來人這么叫著。

蘇東坡這農場中有菜園、泉水和果園,夏天來了就在鄰居的竹陰中納涼。他還學會了種菜種麥子,廚藝也練得不錯,發明了東坡肉。

東坡肉

除了當個好農夫,蘇東坡還結識了畫家米芾,又和當地的藥師、大夫、農民、大嗓門的農婦做鄰居,連黃州的太守也成為他的粉絲了。

生活上衣食自足,精神上心滿意足,說是神仙般的日子也不為過。不知是由于勞作辛苦還是閑來無事,他還開始在弟弟的指導下練瑜伽、打坐,甚至還頗有心得,有時候也煉丹,愛好十分廣泛。

就在一切都讓他覺得很安逸的時候,皇帝又把他調到了河南汝州,辛勤勞作數年的心血只能忍痛拋棄。在眾人的擁簇下,他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黃州。

此時他真的想找一個地方隱退算了。而正當他打算在太湖邊安居隱退時,皇帝駕崩了,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女人——太后攝政。如此一來,他只得擱淺隱退計劃,應召進京。

在京城的日子,他成為敵對黨派的重點彈劾對象。厭倦官場的蘇軾,再三向朝廷請求外調,最終太后同意他回到杭州繼續做太守。

6.一路向南,來到海南島

公元一零九三年,皇太后去世,年幼的皇帝沉迷女色,不務正業,很快就被章惇等人所迷惑。整個國家開始陷入混亂,蘇東坡的好日子也走到了頭。

新得勢的小人連連發難,蘇東坡首當其沖遭到貶謫。官職降了一級又一級,做官的地方一站一站往南遷徙。第三次降級,他來到了今天廣州附近的惠州,雪上加霜的是,在他流放之旅中一直相伴的妻子朝云在此地去世,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打擊。

既然仕途不順,蘇軾便開始熱心公益事業,鉆研起釀酒和煉丹。他幾乎以為自己要在這里定居了,因此他的詩中充滿了安逸。

海南島

這種安逸再次讓那些憎恨他的小人感到憤怒,于是蘇東坡再次遭貶,這一次直接給貶到陸地之外的海南島去了。

六十歲這一年他來到了遠離大陸海島,誰也不能預測他還能在外流放多久。海南島環境潮濕,也沒有醫生,要什么沒什么,但蘇東坡依然不屈不撓。

在海南島上,蘇軾除了寫書,給書做注以外還制磨、采藥,還兼職給島上居民看病,日子過得也別有一番天地。

不久之后,皇帝駕崩,又是太后攝政,蘇東坡再次得到了北上的機會。北上的途中,年老的他一直疾病纏身。公元1101年的7月22日,蘇東坡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四歲,一代文豪命途多舛的一生就此結束了。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