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發達國家?GDP增速遠高于美國,林毅夫:我們還有一段距離

Advertisements

據新華社報道,為期4天的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于21日下午落下帷幕。

期間,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去這42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人類經濟史上的奇跡。平均每年9.2%的增長,在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

林毅夫還指出,中國之前,幾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照搬發達國家的模式,而結果怎么樣呢?1900年的八國聯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8個工業國家,其GDP總額占到全球的50.4%,而2000年八國集團(G8)的GDP總額占全球的47%,這意味著100年間發展中國家僅僅搶到了3.4%的份額。

事實證明,以發達國家為參照物,照搬發達國家的模式發展,其結果往往與預期差距很大。以印度為例,印度在發展初期與中國的條件相似,且印度還早于中國開始發展市場經濟。在1978年,印度的人均GDP比中國高出30%,而到了2020年印度人均GDP卻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42年間中印的差距是怎么產生的呢?事實上,對于印度,特別是對于那些長年留學歐洲的印度高種姓人來說,英國在他們眼中那是標桿一樣的存在,但西方國家的民主是建立在完善的經濟制度之上的,印度的經濟與之相比差的太多,自然就落了個東施效顰。

相比于其他發展中國家忙于“抄作業”,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先看自己有什么,能做好什么,中國市場適合什么,是結合了中國國情和現狀進行發展,自然就走得穩,走得快。在今天,效法中國已經成了拜登政府振興美國經濟的重要手段,拜登政府羨慕中國的高鐵網絡,為此推出了“2.3萬億基建計劃”,稱這是“戰勝中國”所需的成本,但問題是而這個錢誰來出?

事實上奧巴馬政府曾在2009提出用1200億美元來完成美國的“高鐵夢”,然而十多年過去了,美國這個曾經號稱“鐵軌上的國家”卻仍沒有把高鐵建起來。究其根本,美國市場對高鐵的需求有限,美國城市人口密度過低,對于大部分美國人來說,如果下了高鐵還需要開車,那為什么不直接選擇開車,何況汽車在美國人眼里還是自由的象征。由此可見,拜登的基建計劃仍困難重重,受限的原因并非是科技實力不足,因為比科技實力更關鍵的是市場是否需要,美國的利益集團又是否愿意買單。

但不可否認的是,中美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個差距不僅僅是經濟指標。林毅夫說:“我們不要只看硬件,還要提升全國人民的生活質量,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國際新聞☜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