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掃一掃 看視頻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在綠樹蔥蘢,環境雅致的言子舊宅中,傳來抑揚頓挫、溫雅磁性的朗誦聲。此為何詩?讀者是誰?又為何在此處吟誦呢?
新年伊始,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與騰訊視頻、一心明德文化共同打造的詩歌雅集文化綜藝節目《鄰家詩話》在“溫暖的BaoBao”欄目上線了。
節目第一期,和演藝界人士于朦朧、阿蘭、牛魔一起走進江蘇常熟虞山。在虞山腳下,穿過充滿煙火氣的言子巷,來到幽靜的言子舊宅,于山水之間,領略《詩經·小雅·鹿鳴》的意蘊吧。
朱熹《詩集傳》認為,君臣之間限于一定的禮數,等級森嚴,形成思想上的隔閡。為了溝通感情,聽到群臣的心里話,君王們便經常宴請群臣,使大家匯聚一堂。
《小雅·鹿鳴》正是西周時期周王宴會群臣賓客時所作的一首樂歌,同時也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是《小雅》的首篇。
全詩共分三章,均以呦呦鹿鳴做開頭,以鹿起興,用鹿引發。那宴會的心境為什么會借“鹿鳴”來表達?為何要刻畫鹿呢?
在本期節目的字斟句酌環節,就讓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酈波為大家好好地說文解字一下。
《詩經》里有種重要的表現手法,叫賦比興。“賦”,是鋪陳的意思,對事物直接陳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興”,就是聯想,觸景生情,因物起興。
而以鹿鳴起興,可以讓各位想象出這樣的場景:小鹿發現了美味的水草,便發出了呦呦的叫聲,此起彼應,呼朋引伴,共享美味,好一幅友愛、和諧的畫面。除此之外,鹿還象征著權力、吉祥、長壽,這樣看來,用鹿起興就再合適不過了。
清新悅耳又飽含深意的鹿鳴聲讓整首詩達到借物言情的效果,從一開始就定下了和諧的基調,讓宴會上君臣間緊張的關系馬上松弛下來。然后再將宴請意境一步步深化,直到最后洋溢出歡快的氣氛。
孔子把此詩放在《小雅》第一篇以開宗明義,正是體現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即社會中堅要擔負起責任和使命。
后來這首詩歌逐漸推廣到民間,在鄉人的宴會上也可唱。東漢末年曹操作《短歌行》時,還引用了此詩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賢才的愿望。
唐宋時期,科舉考試后舉行的宴會上,也歌唱《小雅·鹿鳴》之章,稱為“鹿鳴宴”,這些無不體現了千余年后此詩還有著深遠的影響。
字斟句酌環節就聊到這里,酈波老師從詩歌本身出發精妙解讀了《小雅·鹿鳴》的意境、情感和意義。
但本期節目的精彩內容不止于此,在鄰家雅趣、詩歌樂舞等環節,節目還聯動歌、舞等多種元素,給大家演繹《小雅·鹿鳴》中關于“琴”“瑟”“笙”“簧”的故事。
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讓雋永的詩詞與情感來一場靈魂碰撞吧。
劉海倫 來源:中國青年報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