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進 川渝詩人赴潼南開展詩歌創作交流活動

Advertisements

文/羅曉紅

為進一步加強川渝兩地的文學交流,創作一批反映潼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作品,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3月18—19日,四川詩歌學會、《星星》詩刊、重慶新詩學會20余位川渝詩人受潼南區作協邀請,赴潼南開展川渝詩歌創作交流活動。

潼南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革命文化積淀,近年來在成渝新型工業基地、渝西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發展令人矚目。在兩天的時間里,詩人們考察了崇龕鎮鄉村振興發展動態、陳摶故里和雙江古鎮的開發與保護情況,并滿懷崇敬到楊尚昆故居、楊氏舊居參觀學習,了解黨史,收集創作素材。

此次活動中,重慶市作協副主席、西南大學博士生導師蔣登科主持了潼南區會員王謝冬的詩歌集《越走越遠》首發式,他簡要介紹了該書的出版情況,并代表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分別向四川省詩歌學會、重慶詩歌學會及與會詩人贈送了新書。

值得一提的是,19日下午的改稿會上,重慶新詩學會會長、魯獎獲得者傅天琳,重慶市作協榮譽副主席王明凱,四川省詩歌學會會長曹紀祖,《星星》詩刊副主編李自國,《四川詩人》雜志副主編、四川詩歌學會秘書長熊游坤,《星星》詩刊編輯敬丹櫻等川渝兩地詩歌名家共話川渝文化交融與巴蜀詩歌流變,并分享了自己對詩歌寫作的看法及創作經驗。大家認為,詩歌是一門融文學、哲學、政治、經濟、社會、心理等一體的綜合藝術,在詩歌創作中,要注重文化底蘊、生活積累、個性辨識度等的提煉。要多閱讀、擴大視野、關注名家作品。

會議指出,創作中應注意詩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避免詩歌同質化。目前反映地理、旅游生活的詩歌較多,反映城市變遷、生態環境、都市生活的作品較少。而鄉村題材的詩歌,有些詩人對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成果視而不見,還停留在記錄農村一窮二白、脫離實際的寫作模式中。

會議強調,詩人要忠于生活,堅守真實、靈魂寫作標準,抒寫家國情懷,展現其異于其他文學門類獨特的魅力。今后,應加大川渝詩歌碰撞、交融力度,以文學的方式,助推成渝兩地經濟圈建設。

會上,專家們還結合潼南區作協部分會員的詩歌作品,進行了一對一的詳細點評,并提出了修改意見,極大地鼓舞和提升了潼南新詩創作的熱情。

據了解,來自四川省詩歌學會的茶心、卓兮,重慶詩歌學會的王淋、張天國、張鑒、松籽、子磊、譚萍、泣梅、羅曉紅以及潼南區作協主席蔣蕓徽,副主席楊莙、魏國英,秘書長兼潼南詩歌學會會長王謝冬等也參加了此次創作交流活動。

編輯:胡麗 審核:鄭新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