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文|逸塵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編輯|炳叔
因為其題材的厚重,制作的精良,至今《人間世》仍然保持著豆瓣9.6分的高分,占據國產紀錄片評分之首。
兩年以后,《人間世2》回歸,在第一部的基礎上,再次將題材延展到醫療相關的方方面面,生命,疾病,存在,死亡。以豆瓣9.6分再次追平了第一部所創下的奇跡。
2020年,
秦博
,這個《人間世》第一部的
導演
,第二部的
總導演
而且這一次,鏡頭不再止于醫院,而是將視野拉大到
人的一生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每一個人的——
《人生第一次》。
———————————————————————————————
第一次遇見
我們一生中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上學,第一次戀愛,第一次工作等等。而這所有的“第一次”中的“第一次”,一定是
第一次遇見
。
第一次遇見這個世界,或者說,來到這個世界。
每一個孩子的降臨,都會被家庭當作頭等大事。
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孩子的出生,都是一帆風順的,有一些小生命的降臨,對自己對大人都是一種九死一生的挑戰。
這個女孩就面臨這種挑戰中最危險的一種。她本身就有著先天性主動脈瓣二葉畸形,而且,女孩懷的還是
雙胞胎
,這就導致了這臺手術的死亡率高達30%。
在手術前,女孩的丈夫,一個胖胖的大男孩也在一直安慰女孩,說醫生和自己已經了保證了,這個手術沒問題的,一定會成功的。
女孩沒搭話,但是說昨晚夢到了一句詩“春和景明”,想要作為兩個孩子的名字。
男孩一邊調侃說那你幫我夢一個彩票號碼,一邊還是答應了愛人孩子就叫做這個名字。
最兇險的情況還是來了——母體心臟停跳,低氧低血糖,母親和胎兒的生死都在于一瞬間。
產科大門打開,護士向著急的老公說道:“胎心很穩,兩個寶寶都很好的。”
男孩努力保持平靜問道:“我媳婦怎么樣?”
護士笑著回答:“你媳婦應該也挺好的,當然具體要問他們外科的醫生,我是產科的,只知道你孩子的情況,”
一個月以后,終于到了臨產的日子。
兩個小寶寶被抱出來,男孩這才急急走過來,一邊看著兩個寶寶一邊臉上才露出了笑容。
剛剛平復了一下心情,男孩又急急地走向護士問道:“我媳婦兒呢?”
小護士回答道:“在里面,生命體征都平穩。”
護士在一旁打趣:“可不是你想的一男一女,是兩個男孩。”
男孩擺擺手,說道:“兩個男孩也好,兩個女孩也好,一男一女也好。母子平安,這就足夠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浩浩湯湯,一碧萬頃。
第一次遇見,春和景明。
第一次上學
雖然說第一次遇見,是所有第一次中的第一次,但是我們印象中的第一次,應該都是一致的——
第一次上學。
每一年的九月份,全國各地,滿山遍野的小孩子們都要迎來開學季,一個嶄新的階段。
左左在這一天,也正式成為了一名小學生。
新的環境使得左左感覺到很新奇。
比如說認識新朋友時候的喜悅,
比如說吐槽學校飯菜的難吃,
但是最讓左左心心念念的,還是學校老師們所設置的小星星獎勵制度。
坐姿良好,答對問題,主動舉手,都會得到老師所獎勵的小星星。
左左在一次回家以后,因為不知怎么弄丟了小星星,就難過的大哭起來。
上學以后,左左因為有些肚子疼,在桌上也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回家,面對攝像機,左左也坦露了心聲,就是怕自己離開學校以后星星的數量被別人超越了。
而且,老師所給的星星不光是一種表面的獎勵,在每一周清零之前,還可以達到一定數目來兌換小禮物。
這一次,左左就是因為17顆星星,離可以兌換的20顆數量差了一些,悶悶不樂的趴在桌子上,還不忘和同桌說下次自己一定至少得到32顆。
郭雨晴是左左認識的第一個新朋友。
性格活潑的小雨晴是個標準的多面酷女孩。
媽媽不光對小雨晴的功課要求嚴格,而且課余時間的鋼琴訓練也是自己親自輔導。
在接受采訪時,媽媽自己就回答道:“小時候自己學琴的時候也不愛練,恨媽媽怎么管的那么嚴。而現在長大還希望媽媽當時能更嚴一點,那樣自己可能就有了一門手藝,多了一種選擇。”
小雨晴也是,雖然每次練琴都要媽媽喊,但是看到媽媽手指如飛地在鋼琴上舞蹈,音符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自己眼睛中慢慢又有了光,也開始認真地彈奏起來。
小朋友在一天天長大,左左開始當上了小組長,不再那么在意星星的數量,而是擔負起更多的責任;小雨晴也開始自己慢慢自覺去練琴,不再需要媽媽的督促。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去不回的童年。
第一次長大
“種子 被埋在大雪下 安靜發芽
老枯樹 在夜里 長出一根新枝丫
而我 在爸爸媽媽看不到的地方 偷偷長大。”
這不是什么大詩人的詩,而是一個剛剛上初一的十三歲孩子寫的詩。
小鎖,也是這樣一個孩子。
即使在學校上了一天學,也要獨自走過長長的山路回家,放下書包后帶著小牛去上山。
即使在成長最關鍵的時候,也沒有更多爸爸媽媽的陪伴。
但是“是光詩歌”公益組織正在努力,讓小鎖和更多像小鎖一樣的孩子們,能夠在長大之時,有一些更多的陪伴,有一些更多的可能。
比如說別開生面的詩歌課,就是一次嶄新的嘗試。在這里,孩子們每個人手里會拿一片樹葉,卷成一個筒形,仿佛一個大自然贈予的望遠鏡。
在這個望遠鏡中,我們可以望向遠處的大山,我們可以望向眼前的小草,世界中并沒有因此多了一些美,只不過多了許多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許多孩子都作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
你希望炎熱的時候 她下起了小雨
她不是針對你 她只是在哭泣
請原諒 她偶爾的小情緒。”
小鎖的同班同學,小云,也是其中的一個,但是她回到家中,卻沒有可以分享的人。回到家中,小云邊獨自吃飯,邊發了一條短信,問媽媽晚上可以打一個視頻電話么。
雖然僅僅是初中一年級,小云就早早地獨自居住了,爸爸在八年前生病去世了,而媽媽為了賺錢讀書,遠在廣東打工賺錢,兩個姐姐也都已經嫁了出去,每天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小云自己一個人搞定。
晚上,媽媽打來視頻電話,小云看到媽媽后臉上一下子就露出了笑容,簡單寒暄過后,相視無言,過了一會兒,小云小心翼翼地問道:“媽媽,我可以讀一首我寫的詩嗎?”
得到媽媽的同意后,小云開始讀了起來:
“孩子
小鳥是大鳥的孩子
白云是藍天的孩子
路燈是黑夜的孩子
母親去廣東的時候
我把我的鞋 放在母親的鞋旁邊
因為
我是母親的孩子”
媽媽聽完,已然泣不成聲,一直在念叨:“女兒,媽媽對不起你,原諒媽媽好么?”
小云眼角也閃著淚花,沒有責怪媽媽,只是問道:“媽媽,我每周給你讀一首我寫的詩,好嗎?”
片尾,更多孩子們的詩歌被一一放出來,雖然質樸,但十分有靈性。
其中也有小鎖的一首,這是他寫給自己和小牛的。
“是光詩歌”發起人提到詩歌的功能時很直白:“寫詩不會讓一個孩子走出大山,考上大學,找到工作,詩歌不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但詩歌可以改變一個人。”
當地小學的校長,一直頂著壓力,堅持將詩歌課一直辦下來。另外,校長還聯絡到了北京的一些藝術家,在村子里,校園里將詩歌轉化為圖畫,讓更多人能更直觀的看到。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這樣一些“無用”的課程,“無用”的教育,這些“無用”是一道光,能讓孩子們
看見更大的世界,看見真正的自己。
看見自己的,第一次長大。
——————————————————————————————————
種種人生的第一次,我們可能早已經忘記。
第一次上學,第一次長大,第一次戀愛,第一次工作,那些情感,那些記憶,可能都已經被厚重的現實所遮蓋。
但是在這一部紀錄片之中,我們將重新看到人生中每一個第一次,每一個閃閃發光的時刻,重新認識我們自己,
認識到我們生而為人的意義。
【排版 | 沐漪】
【每日話題】
關于
第一次
你有什么想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柴叔愛聽~
(歡迎關注,文章版權歸砍柴書院平臺賬號所有,任何媒體平臺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