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甘文鋒】
為了落實“愛國者治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中央完善了香港的選舉制度。由本年9月至明年3月,香港有三場選戰,包括剛過去9月19日的選舉委員會、年底12月19日的立法會選舉,以及明年3月27日的特首選舉。
在9月19日舉辦的選委選舉,可說是完善選舉制度之后的第一場選舉,筆者有幸參與其中并成功當選,在這里與讀者分享參與過程。
當然,在分享之前,也希望說明這次選舉的重要性:
這次選委共1500人,分為五個界別,每個界別平均分得300席位。這五個界別分別為第一界別的工商金融界,第二界別的專業界,第三界別的基層、勞工及宗教等界,第四界別的立法會議員、地區組織代表等界,以及第五界別的香港特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界。筆者作為前區議員,一直在地區服務,因此這次也遁第四界別參選選委。
第四界別的300個席委當中,有過半數的156席分給了分區委員會、滅罪委員會及防火委員會(三會)的代表,他們可以說是代表了地區的意見,當中新界的三會分得80席,而香港九龍的三會則分得76席。
單是三會代表就占了十分之一的選委,可見中央政府在完善選舉制度時,是非常重視地區意見的,也讓這次的選委有更多民主成分。
然而在新制度下,要開展選舉工程也是困難的,主要是因為沒有之前的做法可供參考。
提名
舉例來說,之前筆者在擔任區議員之時,有部分選委來自區議員之間互選,屯門分到一定數量的位置后,就由約30位議員互相協調出代表,相對簡單。但現時單是屯門三會加起來的人數就差不多有近150人,每個人的地位相約,即使本人是防火委員會的主席都沒有優先權。
在這種情況下,委員在地區的脈絡就成為重要資本了。大家在委員間的知名度,還有是否了解哪位委員有相若的理念,都會影響是否能夠在初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組成團隊,以及這個團隊在組成后是否受到地區的支持。
筆者因為長期在地區服務,之前也曾當過區議員,因此很快就找到志同道合的委員組成團隊,當中有前區議員、專業人士、地區人士以及原居民代表等。
選民過來合影
但在屯門區組隊只是第一步,因為筆者所參與的界別是新界分區委員會、滅罪委員會及防火委員會的代表,因此除了屯門區外,還要爭取新界其余8個區的支持,包括:元朗、荃灣、葵青、離島、北區、大埔、沙田及西貢。
問題就在于,整個新界可以登記成為這個界別的選民有過千人,活躍于屯門的我們在其他區缺乏知名度,變相很難得到其他區三會委員的支持。因此,第二步就是需要和其他區的團隊爭取合作,希望能夠互相支持,在各自的地區為對方爭取選票。
這種選舉的聯盟也是這次選委選舉的重要之處,特別是選民人數較多的界別,因為不是每個候選人都有高知名度,而選舉經費又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這種互相支持的策略是最有效率的宣傳方法。
到了提名期,各區的候選人團隊基本上已成形,大部分地區都能靠各自協調不致有太多候選人,不過始終協調并非萬靈藥,在提名期完結時,80個議席結果有82人參與。由于不能自動當選,因此提名期完結后,就進入了宣傳期。
宣傳
而這次選委選舉的宣傳,又和筆者之前當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候選人的時候差別很大。
在區議會選舉時,選區相對較小,而選民集中在小區內,因此區議會的宣傳很直接,就是在區內人流最集中的地點開街站,告知選民你的政績以及政綱。
而因為區議會大部分是一對一的選舉,而且是單議席單票制,因此大部分候選人除了在上下班高峰期開站外,也會在清早及深夜出動,務求接觸到對方未能接觸的選民。舉例來說,筆者在區議會選舉期間就會在晚上11時到凌晨一時做街站,也曾試過清早5時已在街上做宣傳工作。
2019年區議會選舉期間的街站,我們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過來探望
而立法會的地區直選就不一樣,因為選區很大,例如新界西就包括元朗、屯門、荃灣、葵青以及離島區,宣傳方法就不能只像區議會那般單靠街站。
還好就是立法會選舉時,電視及電臺都有選舉論壇,而且選舉經費的上限較高,可以通過不同媒體去做宣傳。很多選民都是靠媒體去了解候選人,因此在媒體的曝光以及形象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如果說區議會是靠比“勤力”,立法會很多時候都是比“形象”。
而這次選委選舉又不一樣了。
舉例來說,新界三會的潛在選民過千,最終登記的不足900人,而他們是遍布全港的,因為被委任為新界三會的人,其居所或工作地點不一定在新界。因為沒有地域限制,所以做街站基本上沒有用;其二是選舉經費上限很低,也很難去做大型廣告。
因此,這次選舉宣傳就回到最原始的方法:打電話及親自見面。因為選民都是在地區較為活躍的人士,所以總會有方法通過朋友找到他們的聯絡方法,又或者可以在較常出現的地方見到。而且總數不足900人,平均下來每個地區的選民不到100人,因此相對而言要找的人不算很多。
至于其他地區的選民,一來可以靠其他區的友好候選人幫忙宣傳,二來可以通過政府提供的一次免費郵寄服務,將宣傳刊物寄到他們的通訊地址。當然了,這種宣傳方法肯定沒有打電話或親身見面有效,但因為這次選舉的選民特性,這已經是較為進取的宣傳手法,也是選委選舉與區議會及立法會的不同之處。
投票、點票
宣傳期之后,就是投票日和點票了。
這次的投票比之前一切順利,由早上9時到傍晚6時,九個小時的投票筆者早上回到屯門催票,下午趕到會展投票,基本上很快就過去了。想不到,這次選舉的最大問題竟然出現在點票環節,而這一點亦看出今天香港的公務員做事情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在點票站拍照留念
這次的投票點遍布全港幾個大區,然后會運送到會展的點票中心集中點票。筆者和一眾候選人在6時多慢慢到會展會合,之前估算不到5000張選票可以在晚上9時前點完,加上一些行政程序,最遲可以在晚上10時完成。怎料一眾候選人到達會展后,等了6個小時所有票箱才全部到達會展,而在這段時間內完全沒有任何一個官員出來解釋原因。
點票正式開始已經是午夜后,候選人都估計點票能夠很快完成,因為這次是第一次用電子選票。但當筆者看到香港政府的點票方式后,只能再次失望了。
一般人想象電子點票,是將一整批選票放入點票機,當中偶然有幾張可能有問題的選票機器讀不了才用人手輸入,整個過程應該要比純人手點票要快。但這次香港政府安排的電子點票方法卻讓人哭笑不得。
當選票送到時,第一步竟然是先由人手分票,分為計算機能讀、計算機不能讀以及廢票三種。然后當計算機能讀的票送到點票機時,也不是一整批放入點票機,而是一次一張放入,然后每一張票都有一張讀票報告。再之后由人手確認選票及報告是否有出入,沒有問題再將選票及報告放入一個袋封口存放,才算點完一張選票。
筆者粗略觀察,點50張選票,大概需時30分鐘。結果是筆者等到第二天早上6點多才有結果,獲宣布當選為其中一名選委,回到家中休息已經是9時了。
由投票日早上7時起床,經歷9小時的投票,以及超過12個小時的點票,整個過程差不多26個小時沒有休息。可以說中央政府為香港完善了選舉制度,但香港政府卻沒有完善點票制度。
這次只是點5000票不到的選票,年底立法會將會有過百萬選票,希望香港政府能夠思考如何完善這個點票制度。
至今為止,筆者仍未確定以什么身份參與年底的立法會選舉,希望將來還有機會和內地的讀者分享立法會選舉的經歷和想法吧。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國際新聞☜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