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看到一個特別燃的視頻,江蘇邳州一位80后父親,每天堅持帶3個孩子晨練基本功。
天沒亮他們就開始了訓練,爸爸帶著孩子們來到田間小路,跑步、練功。
日復一日,從未間斷,就連刷牙也是站在木樁上。
孩子們目光堅定,身姿矯健,讓人不禁感慨一句:
豪氣沖云天,自古英雄出少年。
網友們也紛紛喝彩,為這3個一身正氣的孩子,更為這個優秀的父親。
這才是父親該有的樣子,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
既增進了父子關系,鍛煉了身體,又將自強不息、吃苦耐勞的精神植根于孩子們心底,可謂是一舉數得。
每一個妻子,都期盼能有一個分擔育兒任務的丈夫;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擁有一個積極參與自己成長的父親。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這4件事,請媽媽放手,讓爸爸來做,更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01
爸爸帶孩子堅持運動
運動,對于孩子的生長發育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它能強身健體,能保護孩子的視力,能讓孩子的頭腦更開闊、更聰慧,還能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
可難就難在,如何讓孩子養成堅持運動的習慣。
美國醫學博士羅恩指出,只有當家長,尤其是爸爸,帶領孩子一起運動時,孩子才會真正明白運動的意義,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孫云曉也曾表示: 爸爸最適合帶孩子運動或出行。
長沙一位46歲的父親羅格,從兒子2歲開始,就帶著他在戶外進行各種運動。
并且規定:每天玩不夠兩小時不準寫作業。
在他看來,相比學業,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更重要。
別的孩子假期在上各種輔導班,羅格則帶著兒子學習皮劃艇、滑雪、野外生存等各種運動。
現在,9歲的兒子身體矯健壯實,心理強大樂觀,還獲得了美國ACA皮劃艇協會技能認證。
爸爸和媽媽天生不一樣,爸爸更偏向于帶孩子做具有冒險性的活動, 并從中教會孩子堅強勇敢、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帶給孩子無限可能。
父親帶娃運動的好處還不止于此,一項醫學研究發現:
爸爸每天帶孩子運動12分鐘,能夠有效改進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閱讀理解能力和認知技能。
而且,有爸爸陪伴一起運動,孩子會更有安全感,心理也會更加健康,面對挫折和挑戰,會更有信心和力量。
02
爸爸給兒子洗澡
如果你家是男孩,請讓爸爸給兒子洗澡。
有一個奇妙的親子因果關系是:
從小讓爸爸洗澡的孩子,長大后社交能力更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更好。
英國心理學家霍華德·斯蒂爾,曾對100個家庭進行長達15年的跟蹤研究,記錄孩子是由哪個大人給洗澡的。
最后發現:
小時候每周讓爸爸洗澡3~4次的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能很快融入到新的集體中, 這些孩子中容易跟人起沖突的只有3%。那些從沒有讓爸爸洗過澡的孩子,長大后脾氣往往更暴躁,社會交際能力也都比較弱, 有近40%的孩子容易跟他人發生沖突。這是為什么呢?
研究人員認為,孩子們跟爸爸在肌膚接觸的過程中,能獲得更多安全感。
同時,爸爸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大多更為 理性、果敢,能給孩子帶來 穩定的情緒,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理智地對待人際沖突。
相反,那些很少跟爸爸親近的孩子,安全感較差,容易情緒暴躁,不會跟人打交道。
包媽建議,每周至少有兩次是爸爸給孩子洗澡,能做到每次都由爸爸洗,當然更好。
03
爸爸給孩子立規矩
妞兒們,你發現沒,孩子好像更聽爸爸的話。
前段時間坐地鐵,人很多,看到一個2歲左右的小男孩在媽媽懷里掙扎,非要起身去拉吊環。
媽媽苦口婆心地勸說,現在人太多沒法抱著你站起身,等人少了再抱你去拉。
小男孩才不聽媽媽這一套,開始哭鬧,這時候孩子爸爸擠了進來,拍了一下男孩告訴他:“現在人太多不可以,等人少了,爸爸抱你去抓。”
就這么一句話,加上一個嚴肅的表情,小男孩止住了哭鬧。
同一句話,爸爸說出來的影響力就是比媽媽的更大。
尤其是在立規矩這方面,爸爸的一句,可能要頂媽媽的百句不止。
在這方面,我可是深有體會。
小小包小時候從來不肯好好吃飯,不是把飯菜扔的到處都是,就是吵著鬧著要這個玩具那個繪本,吃個飯滿屋子跑。
包爸看不下去了,他把孩子往兒童餐椅里一放,飯菜一端,指指墻上的時鐘對小包說:
“爸爸告訴你,你只有半個小時的吃飯時間,等那個長針(分針)走到12的時候,就不能吃了。你不好好吃飯,爸爸下午也不會給你任何零食和水果。”
第一次,小包沒聽他爸的,依舊沒好好吃飯,結果就餓了一下午,包爸不肯給他任何吃的。
到了晚上吃飯的時候,小包吃得可專注可認真了。
打那以后,小包就慢慢養成了獨立吃飯、專心吃飯的好習慣。
心理學研究表明:
爸爸代表的是社會對個人的規則和要求,媽媽代表的是家庭的溫暖。立規矩這件事情,由爸爸來教會更有說服力。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每個孩子從小就要學會遵守規矩,只有這樣才能更輕松從容地適應社會。
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就交給爸爸來做吧。
媽媽們大多比較心軟,容易妥協,爸爸相對更理性更堅定,他們的話對孩子更有分量。
04
爸爸帶孩子玩鬧
我們常常調侃,爸爸帶娃,活著就好。
男人帶娃有時候確實不太靠譜,但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爸爸帶娃別有洞天。
著名的心理學家格爾迪說:
“男人更具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寬容精神、求知精神,這些特點,會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美國心理學家羅斯帕克曾跟蹤調查了390個家庭,觀察爸爸和媽媽在教育孩子和陪伴孩子方面的不同。
調查發現,媽媽陪孩子一起玩耍時,通常比較循規蹈矩和模式化,孩子的興奮點比較低。
爸爸帶孩子玩游戲就不一樣了,他們大多喜歡帶孩子在野外瘋玩、踢球、摔跤……
瞧見沒?都是一些有刺激性的游戲。
孩子在和爸爸玩的過程中,不僅感到 更快樂,還能 鍛煉身體,在摸爬滾打的過程中 磨練心智,開拓視野,增強獨立性和創造力。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
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于自身后天的努力,80%取決于他的父親。
耶魯大學做過一項長達15年的調研,得出一個結論:
被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更聰明,而且更容易成才。
無獨有偶,美國哈佛大學也有類似的報告:
由爸爸帶出來的孩子身心發展更好。
看到這里,你可能要說,爸爸們為了生計要忙于奔波,哪有時間每天陪著孩子。
其實,對孩子的陪伴并不在于時間長短,而在于陪伴的質量。
高品質親子關系的建立,只需要每天真正的陪伴孩子 15分鐘,足矣。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