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啥?唐朝無人能接,卻被宋朝酒鬼對出

Advertisements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無長恨月常圓”。這是唐朝的詩人李賀和宋朝的石延年一人貢獻出一句妙絕的話。李賀、石延年都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詩人,他們的才情因為這兩句詩至今被我們記住。

1、詩鬼才情耀盛唐

盛唐詩歌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不可忽略的名篇。唐朝也因為詩歌而由此誕生諸多的詩人,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鬼李賀。這些都是我們從小學到中學課本上的常客。李賀經常因為綺麗瑰艷,遣詞造句不落窠臼的詩歌成為盛唐詩人中最特別的那一個。

李賀其實自小的時候就有才情,他在七歲的時候就能寫一手的好詩文,詩名已經震動京城。韓愈和自己的侍從聽到這等奇事 心中也是好奇不已。

韓愈說道,這種奇人只在古書中看過,今世卻鮮有耳聞,如今世界上還有這等奇人,那我定要前去拜訪拜訪。

韓愈到李賀住處發現李賀那時還是一個黃毛小兒,心中更生疑竇。韓愈說明來由之后,李賀隨即現場作詩,以驗證李賀是否浪得虛名。李賀也知韓愈是高官并且有才情。他便向韓愈作了一揖,隨即做了一篇文學史留名的《高軒過》。

看到李賀的詩歌,韓愈喜不自勝隨即稱贊道天才,那句“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做龍”至今被我們稱為神來之筆。

李賀是唐朝皇帝的遠房親戚,他是唐高祖李淵叔父后裔,可是等到李賀的生活的年代,李賀幾乎已經和皇室沒有什么血緣關系了。他已經家道中落了,但他還是憑借自己的血緣在朝廷上謀得一官半職。可想而知,他得到的都是閑職,李賀空有一番才情,但始終有報國無門的憤懣之情。

他的一生也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詩篇,其中他在《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詩句一出,世人皆奉為名篇。“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第二句被世人出成上聯,但在當時盛唐才人輩出的時代卻無人可以對出下半句。

很多人也嘗試對過下半句,但最終效果終究是不如人意,這句詩題卻一直流傳到宋朝。

2、跨越世界的知音

宋朝當時有位被時人稱為“酒怪”的詩人石延年,石延年也和李賀一樣有一腔才情報效朝廷。可是造化弄人,石延年終究是難以達成他的抱負,他也終日借酒消愁,郁郁寡歡。

一次飲酒之后,石延年突然想起了李賀的那句詩“天若有情天亦老”,石延年隨口說出“月無長恨月常圓”。此句一出,眾人皆驚。這句流傳近一個朝代的詩句終于有了下文。

他們二人要是生在一個朝代很可能會成為知己,這兩句詩雖然隔了整整一個朝代,但卻好像渾然天成一般。無論從韻腳上還是從意蘊上都對仗工整。石延年這個詩人也因為這句詩而被后世銘記。

石延年在年輕的時候曾經也參加過科舉考試,進士中第。但在這時卻有人舉報科舉考試中有人作弊,朝廷下令重考。重考之后,中進士者重新洗牌,有很多人第一次中舉,但復考時卻落第了。這些人中就有石延年。

進士服飾早前已經發放現在重考之后要收回,很多人在收回進士服的時候一時難以接受,在考場之外放聲痛哭。整個考場頓時被哭聲籠罩,只有石延年一人在收回進士服之后顯得鎮靜無比,顯得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

自此之后,石延年就變得更加嗜酒。他曾經跟朋友在酒樓里喝酒喝了一天還面不改色。有人也盛傳酒樓里來了兩個酒仙。他曾經跟朋友在船上飲酒,本來想要飲酒到天亮。剛到半夜酒缸見底,石延年就在就酒里加了半缸醋。他和朋友喝著“酒醋”直到天亮。

石延年除了這些喝酒的軼事,他還發明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喝酒方式。他經常像個狂士一般,光著腳散著發,帶著枷鎖。他還美其名曰“囚飲”,與朋友摸黑飲酒,他稱之為“鬼飲”。還有諸如“巢飲”,“鱉飲”的飲酒方式。他的行為也頗有魏晉名士的風骨。

3、中國的詩詞文化

我國的詩詞文化是文學史占據重要地位。他們都是那些作者有感而發,他們結合自己的經歷,或向朋友告別,或者拜謁,或者吟詠自己的思念之情。

正是因為這些詩詞是他們有感而發,字字珠璣。后世人們也從這些詩詞里得到更多的情感共鳴。“國家不幸詩家幸”詩人們也從這些國家興亡,個人際遇中有感而發,組成唐詩宋詞。

他們吟唱,朗誦這些詩歌,我們仿佛可以看見那些詩人人生遭遇的不幸,我們跟著他們感同身受。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我們可以感受李白入仕的欣喜之情。“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我們感受到陸凱對朋友的思念之情。“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說盡孟郊中舉之后的風光。

這些詩人的感情經過數千年的洗滌,至今它們依舊能陳說我們的感情,我們的際遇。我們與古人之間的情感聯系也因為這些詩歌拉的更近。我們遇到曾經與古人一樣的遭遇的時候也不禁吟誦出那句詩。

這就是中國詩詞文化的魅力。它會在某個我們需要的時刻,突然顯現出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此同時,我們為那些含蓄而意深的感情也心神蕩漾。

李賀和石延年的跨時代對話在后世也傳為美談。唐朝詩人李賀的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在唐朝一直無人敢接,宋朝酒鬼石延年卻說出下半句。超越時間的對話因為詩歌得以實現,兩個人也因為詩句而被我們稱為知己。

中國的詩詞文化也培育出我們善于抒發自己情感的中國人。中國人的情感方式也隱藏在那些“借景抒情”“樂景哀情”的手法里,作為高語境文化的國家,我們情感表達方式一直通過詩歌傳達出一種含蓄美。情感在含蓄中表現出美,這是中國獨有情感方式。這種方式來源于詩詞文化,但是它卻流淌在我們中國人的血液之中。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