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我國的詩詞該有多美?大氣而含蓄,委婉又直接。
中古哦的古詩該有多美?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從詩經開始,我國古代的詩詞歌賦就已經寓意滿滿,三言兩語便能道盡世間滄海桑田。基本所有的詩詞中都載滿了詩人的情感,歡喜的、悲傷的、沉痛的、憤恨地等等,讓人讀來也會在心底泛起同樣的思緒。
以前總覺得有時候用一些簡短字句,根本就說不清心中的思緒,認為某些事情就應該“長篇大論”一番,否則不足以最貼切的表達內心的想法。讀過詩詞才知道,原來
只要
幾個字就能開拓出另一方天地。
孤獨的詩
我們知道的最孤獨的詩詞有哪些呢?這里絕對會有人想到古詩中的“孤獨三部曲”,比如
柳宗元的
《江雪》就被很多人認為,這是
孤獨感表述的最高境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有人
將這幾句詩的第一個字連起來看,竟是“千萬孤獨”!毫不意外,這首越是細讀,就越是能感受到詩中的那份孤獨感,短短二十個字,字字都非常絕妙,前兩句更是將“孤獨”演繹到了極致。
千山無飛鳥、萬徑無行人,而能看清千山萬水的“我”又該站在什么地方?竟是連這一片天地中都沒有多余的事物來遮擋視線。
但當我們以為這首詩中只有“孤獨”的時候,卻又能品出一些豁達來。余一葉孤舟,批蓑戴笠,在江上垂釣。飛鳥不在,行人不出,陪伴自己的正是這千山萬水。在仕途失意的時候,“我”孤身在這萬千山河的包圍中靜坐,又似乎實在享受這樣的孤獨。這又讓人在某個瞬間竟是說不清到底是孤獨的肅殺,還是心中已經放下的豁達了。
還有
陳子昂的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身處前后無人的境地,是自己的立場錯了嗎?不,
是懷才不遇,是被排擠的孤寂。“我”明明站在原地,卻又似乎看見了千年,古人、來者,誰又可以和“我”同道呢?但是和這里面的孤獨相比,悲愴的情感似乎還要更加強烈一些。
如果拋去歷史的角度,只從詩中來看當下的心境,前路竟是不見一人相隨,回首更是沒有來人相伴,悠悠天地,似乎就只剩下自己一人,不由得從內心感到悲愴。
反復讀之,竟也會因久久不肯散去的孤獨感而生出一些惋惜之意,想著要是有一個人同行,那便好了。
再比如更絕的
李白之詩
《月下獨酌》(節選):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這里是“我”已經感受到了孤獨,但是有沒有友人作伴,該怎么辦呢?那就喝酒吧!只是可惜在這美麗的花間月下,竟沒有一個可以共同品嘗好酒的對象。那便邀請天上同樣孤獨的月亮一起對飲,映出的影子就是我們的第三個伙伴,對酒當歌,行樂及春啊!
“無相親”的“我”又該是何種孤獨?但是邀明月共飲、與影子為伴,將孤獨淺淺道出,又將孤獨深深掩藏,這其中的
自破自立,是不是又可以看作是另一種放下呢?
此外個人比較喜歡還有
易順鼎的
《天童山中月夜獨坐》(節選):
青山無一塵,青天無一云。天上惟一月,山中惟一人。
這位詩人可能我們都不太熟悉,他是末時期的一位“神童”,有
“五歲神童,六生慧業,四魂詩集,十頂游蹤”之說,用以概括了這個人的一生。
在這首詩中,就像是
萬千世界只剩下一個“我”,一個在青山月下獨自矗立的“我”。
還有不屬于古詩范疇,但是朋友同樣比較喜歡的
“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這些都是來自內心的感受,本應該是道不清、說不明的愁緒,卻又似乎可以借由文字的魅力抒發出來。
這上面的幾首詩詞都不走長篇大論的路子,
就只用三兩句話,便已經自已闡明心中的苦悶、孤獨或是放下的豁達,可感可嘆,余韻纏繞,久久不絕,妙哉!
當然,
千人千面,同一首詩不一定每一個人的想法和理解都一樣,各自歡喜就好。這也正是古詩的魅力所在。
美麗的漢字
中文該有多美呢?
以前在網上看到過翻譯用中文翻譯英語詩詞該有多美的案例,最經典的可能就是大家熟悉一些的
《飛鳥集》中,泰戈爾的一首短詩: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is world.
Sun, Moon and you,
Sun for moning, Moon for night,
and you forever
要是按照常規白話文來看,我們可以直接理解為:在這個世界上我只喜歡三件事,太陽、月亮和你,太陽是為了白天而存在,月亮是為了照亮夜晚,而你對我來說卻是永恒。但是如果運用文藝一點的字句來表述的話,也可以寫成下面這樣:
浮世三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
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
這樣來看,已經似乎已經完全不在一個高度。當然這里并不是說外文的表述不靈動,只是中文的魅力太大,每一個字的背后都有自己代表的意思,可以說一個字就可以抵很多意思,是中華上下5000多年積累下來的文化沉淀,就只是三言兩語便能表達出來的魅力就已經無路可擋。再加上長期的文化影響,會讓人覺得其它描述在這面前都會略顯蒼白。
漢字本身就是絕妙的存在,就像是
“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它也改了好多個版本:
到、過、入、滿......不是“不好”,就是“差點意思”。
一個“綠”字將文字中無力蒼白的“風”寫出了生機勃勃的感覺,又代指了皇恩的降臨,自己的仕途和世界一起重新回春,成為絕唱。
在這個漢語慢慢走向世界的時代,
漢字的魅力可以無限的開發,隨人拆解,一撇一捺都是故事,一字一句都是歷史。
漢字有多美呢?這個問題,可能真的值得我們用數千年的時間來回答。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