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Advertisements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在南方人看來,牛肉面里必須要放兩顆青菜才能吃。攝影/鯨尾視覺,圖/圖蟲·創意

-風物君語-

清明回家

你媽喊你吃青菜了嗎?

作為一個南方人,我曾經無數次抱著僥幸心理在各地的北方餐館對老板說:

“再來個青菜吧!”

我的心里預期是這樣的

攝影/seven184 圖/圖蟲·創意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在和那雙略帶迷茫的小眼神對視之后,蘭州兄弟端出了一盤 清炒百合,新疆小伙問我吃不吃 馕炒包菜,北京哥們更是推薦了 四季豆、西藍花、大白菜……東北大哥還給我科普了一頓: “你那也不叫青菜啊,那叫綠葉菜!”

端上來的菜卻是這樣的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圖1:西芹百合,攝影/吳學文;圖2:干鍋包菜,攝影/唯亞;圖3:老大一顆西藍花,攝影/草房子攝影工作室;圖4:東北的酸菜,攝影/dongli。圖2、3、4來自圖蟲·創意

哪怕是在廣大的南方地區,“青菜”的定義也截然不同——

包郵區居民眼里最典型的是 上海青,兩廣人偏愛 菜心芥藍,云南人熱衷于吃 苦菜,武漢人民公認 洪山菜薹天下第一,成都人當場賣萌列出 “豌豆顛顛兒、紅苕顛顛兒、蘿卜纓纓兒、藤藤菜”……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顯然四川人犯規了,吃青菜還賣萌。攝影/Fiona_Xue 圖/圖蟲·創意

在北方人眼里, “青菜”約等于所有蔬菜,甭管是生菜、菠菜、西藍花,還是茄子、蘿卜、四季豆;但對于南方人來說,青菜的桂冠只屬于那一群青梗綠葉、通身翠碧的“菜中驕子”。

不同的南方地區,都有他們自己的 “青菜自信”

上海青,江浙滬餐桌上的春天

包郵區人,向來都是 青菜的“原教旨主義者”

莫說那白菜、豆角、西藍花不能算青菜,即便是菠菜、生菜、油麥菜也要稍作遲疑。在江浙滬,標標準準的青菜模板當屬 上海青,除此以外,小白菜、小青菜、娃娃菜、雞毛菜……也都在青菜的范疇之內。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青綠色的葉,奶白色的梗又肥又大,才是標致的上海青。圖/視覺中國

江南的夏天溽熱沉悶,只有壓軸的一盤綠油油的青菜,才能宣告宴席的圓滿結束。最清爽簡單的做法,是除了水、鹽、菜之外什么都不加的 青菜湯,一碗就能散去一整天的熱辣,安撫每一個“江南胃”。

更普遍的則是 清炒。炒青菜要好吃,無甚秘訣,只要油多火旺。旺火寬油,迅速翻炒出鍋,青菜們還沒回過神,生脆鮮綠依然保持著,身子卻已在盤中。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青菜要炒出鑊氣,又保持油綠色澤。攝影/云海路漫漫 圖/圖蟲·創意

掌勺的廚子心情好,還會加些 腐皮香菇。浙江 富陽特產腐皮,在浙江、上海、江蘇一帶頗有名氣。豆腐皮細嫩幼滑、薄如蟬翼,與青菜生脆的口感剛好搭配成趣;香菇也是同理,潤滑且氣味香濃,剛好補足青菜的恬淡。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腐皮炒杭白菜。圖/視覺中國

在以濃油赤醬著稱的 杭嘉湖寧紹地區,青菜也逃不開變黑邊丑的命運——“醬拷青菜”,就是個極具吳地特色的做法。

“拷”,是吳語方言,可以代替燒、煮、煸的意思。把青菜入油鍋旺火煸炒后,加入豆瓣醬和開水,轉中小火煮幾分鐘,直到青菜塌軟變色,才起鍋盛出。這樣“拷”過的青菜,菜梗軟爛、顏色黃黑,要說賣相是絕對沒有的,所以一般在餐廳和城里人的餐桌上也極少見,只有跑到當地的農村人家或者土菜館才偶能吃到。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香菇炒油菜,可一點以看不出素。攝影/用戶_5d5937b2 圖片/圖蟲·創意

雖然賣相不佳,但 豆瓣醬被逼進菜里,居然能把 平平無奇的青菜吃出肉香。舍棄青菜本身的清甜脆嫩,偏要用醬煮成黑黑丑丑的一鍋,能算是江南群眾的蔬菜凡爾賽吧。

菜心,最能代表廣東人的心

閩粵人吃青菜,比起江南人少了幾分清淡,卻更香更鮮更富創意。

在閩南,人們極為鐘愛豬油和豬油渣,當地方言把油渣稱為 “朥粕”。用豬油、朥粕來炒青菜,是對 “葷油做素菜”這個野生廚房訓誡的遵循。朥粕的香脆、豬油的油潤與青菜的清甜混合,哪怕只就著一碗青菜,都能下兩碗飯。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豬油渣炒菜心,最能詮釋“葷油炒素菜”的理念。攝影/楊大文 圖/圖蟲·創意

而在廣東,生菜、娃娃菜、雞毛菜、芥蘭等各種老廣們認知的“青菜”里, 菜心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廣東菜心,是從 青菜里抽出的苔,與 武漢菜薹異曲同工。只是廣東菜心廣泛產于廣東、廣西等氣候溫熱的南方地區,生長周期短、一年內能收割9——10茬,所以廣東人四季都可享用到這道美食。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廣東的菜心。攝影/魔影游俠 圖/圖蟲·創意

廣府人吃青菜,充分體現了大道至簡。 白灼,是粵菜烹飪的常見手法,在滾水里加點油、鹽,把菜焯到剛剛斷生,起鍋后澆上生抽、糖等調制的味料,一道簡簡單單的白灼菜就做好了。蠔油生菜、耗油菜心等也是相似做法,菜在水中汆熟后淋上以蠔油為主的味汁。 這樣的做法顯然最好地保留了菜的脆嫩和清甜。

上湯,也是典型的粵菜做法。上湯與高湯、濃湯不同,顏色清澈而味道不失鮮美,拿來配蔬菜剛好是可以提鮮,又不增加負擔的做法。菠菜、娃娃菜、莧菜等都可上湯,菜心也不例外。配上皮蛋、咸鴨蛋、西式火腿等等配菜,讓原本清甜生脆的菜心有了更多滋味。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最典型的就是上湯娃娃菜。攝影/lihua0122 圖/圖蟲·創意

廣府人還尤其愛吃 通菜通菜就是空心菜,顏色碧綠、莖稈中空,食之有滑嘰嘰的黏液感。雖然清炒最清清爽爽,適用于所有青菜,但一直清炒未免也太寂寞了,廣東人腦洞大開,拿 腐乳來炒空心菜。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蒜蓉空心菜。攝影/跨界大叔 圖/圖蟲·創意

咸香鮮美的腐乳汁會掛在空心菜的菜葉和菜梗里,剛好給本來平淡無奇的青菜增添一些風味。

武漢人:洪山菜薹,天下第一!

初春,武漢朋友到訪,手拎著一大禮盒,打開一看,不就是江南人常吃的青菜菜心么?也值得這樣千里迢迢地送來?朋友得意兮兮地說道:

“這不是一般青菜,這可是洪山菜薹啊!”

洪山菜薹 (tái),是 武漢青菜屆的大姐大,洪山菜薹與白菜是近親,只是經過多年的人工栽培馴化,造就了今日的洪山菜薹顏色紫紅、質地脆嫩滑爽的形態。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洪山菜薹。攝影/kenpqyp.dfic 圖/圖蟲·創意

每年 1月份,打過霜的菜薹又甜又糯,最高品質的菜薹能賣到上百元一斤。武漢人最視若珍寶的菜薹主要出產在 洪山寶通寺周邊的一小塊范圍內,這還真不是玄學,有人試過把菜薹移到其他地方去種,怎么都種不出這個味兒了。

菜薹最好也要用 豬油、配上 臘肉大火烹炒,加一點點干紅椒,綠的綠、紅的紅,一口菜薹脆而多汁,難怪當年 蘇東坡都愿意為了這口菜薹,三次光臨寶通寺了!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臘肉炒菜薹。攝影/kenpqyp.dfic 圖/圖蟲·創意


豌豆顛兒,四川人的心尖尖兒

四川的青菜,除了南方普遍吃的 上海青、芥菜 等常見時蔬外,還有一類更“高級”、更“嫩氣”的極品青菜: 打著卷兒的蘿卜纓纓兒、紅苕顛顛兒、南瓜藤藤兒、豌豆顛顛兒……每說一種都像是在賣萌。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清炒紅苕尖。攝影/小月秋 圖/圖蟲·創意

事實上,甭管是 “顛顛兒” 還是 “藤藤兒” ,都是紅薯、南瓜等根莖類蔬菜的葉子。每年到了應季之時,這些根莖類蔬菜的葉子也開始變得脆嫩鮮美,四川人就掐著最嫩的那些部位拿來清炒、涼拌,風味奇佳。

其中最珍惜,堪稱長在四川人心尖尖上的青菜,非 豌豆顛兒 莫屬。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四川的豌豆顛兒。攝影/Fiona_Xue 圖/圖蟲·創意

豌豆顛兒的珍貴不僅因為它只在臘月上市,還因為它是豌豆莖葉中最最柔嫩的那一部分, “顛兒” 就十足形象地描述出豌豆最尖尖的那一點顫顫巍巍的精心。

本就擅長廚藝的四川人自然不會浪費豌豆顛兒的寶貴,無論拿來 清炒、下面條、做湯 都是一絕。 蒜泥炒豌豆顛兒、臘肉炒豌豆顛兒、清湯火鍋下豌豆顛兒、擔擔面配豌豆顛兒……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小面撒幾根豌豆顛兒,絕了!攝影/唐唐風 圖/圖蟲·創意

尤其過年的飯桌上,更不能少了豌豆顛兒。火鍋桌上的酥肉和豌豆顛兒,一起在過年的壓軸湯里碰面。酥肉味厚而多油、豌豆顛兒清新又爽脆,若是沒有這一碗“豌豆顛兒酥肉湯”,那四川人大抵會覺得這年夜飯的飯桌缺了一個角兒。所以, 說豌豆顛兒是四川人冬季里最最柔軟清新的念想毫不為過。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當然,在四川,下火鍋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攝影/熊可

其實又何止是四川人呢? 青菜,都是長在南方人“心尖”上的食材,是掛在嘴邊寫在眉間的深情,更是身處北國時聊以自慰的鄉思。

- END -

文 | 甜怡

編輯 | 九月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