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Advertisements

冷戰時期,面對擁有著龐大航母編隊的美國海軍,前蘇聯劍走偏鋒,苦心孤詣發展以核潛艇為代表的水下打擊力量以求抗衡。到了上世紀80年代,蘇聯核潛艇部隊的龐大數量,先進的性能一度讓西方如臨大敵,談之色變。在這其中又誕生了2款先進的核潛艇,堪稱是蘇聯核潛艇的巔峰之作,在整個世界核潛艇的發展史上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1974年,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勃列日涅夫在海參崴與到訪的美國總統福特會談時,曾經提到過蘇聯正在研制新一代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勃列日涅夫所說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臺風”級核潛艇。當然“臺風”是西方的稱呼,蘇聯自己稱其為941型或“鯊魚”級戰略導彈核潛艇。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那么“臺風”到底有多大?該艇長172.8米,寬23.2米,最高24.6米。由于蘇聯高超的保密水平和宣傳策略,使得“臺風”級的水下排水量在很長時間內都是全世界國家海軍十分關注的難解之謎。該艇水上排水量23200噸,和彼得大帝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排水量幾乎相同。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其水下滿載排水量33800噸,是同時期美國戰略導彈核潛艇“俄亥俄”級的近2倍,搭載有20枚射程8000千米~10000千米的SS-N-20彈道導彈,“臺風”級直到現在仍然可以稱為世界上的超級水下堡壘。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雖然“臺風”級的首艇是1981年12月開始服役的,然而該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研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末。1968年,當得到美國正在研制可以搭載三叉戟戰略導彈系統的核潛艇的情報以后,蘇聯毫不示弱,作為回敬就是要求當時的蘇寧格勒第18中央設計局研制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第18中央設計局很快就拿出了667BDR型戰略核潛艇的設計方案,但蘇聯對其性能不滿意,除了要求第18中央設計局繼續改進“德爾塔”級以外,還要求其以最快速度開發一款全新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最終代號為“941工程”的“臺風”級于1976年完成施工設計,1977年正式開始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開工建造。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臺風”級可以說是集蘇聯戰略導彈核潛艇建造經驗于一體,即保留了蘇聯戰略核潛艇的設計風格,又有創新。該艇保留了蘇聯潛艇一貫的雙殼體設計,但卻采用了3個耐壓艇體設計,這三個耐壓艇體以“品”字形布局,中間有圓形耐壓通道相連,在下部并排的兩個長130米耐壓艇體就是“德爾塔”級的主耐壓艇體,內徑7.2米,每個都有5個內居住艙和19個隔艙。位于上部的耐壓艇體相對來說要短的多小的多,分為艇首部分和指揮圍殼部分,其直徑約為6米,指揮圍殼部分布置著一個獨立的作戰指揮中心,聲吶,雷達,潛望鏡等電子雷達設備,在其左右兩側還各有一個漂浮救生艙,能容納全艇艇員。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在下部兩個耐壓艇體中間就是20個巨大的導彈發射筒了。耐壓艇體與非耐壓外殼之間有2米的距離,這樣一來,雖然SS-N-20彈道導彈的尺寸要比SS-N-18彈道導彈更大的外形,“臺風”級卻消除了“德爾塔”級標志性的“龜背”。而且這樣的設計也增加了抗損毀能力,可以有效防止被西方的輕型反潛魚雷擊沉。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考慮到“臺風”級在北冰洋作戰的需要,因此該艇的儲備浮力高達30%~45%。儲備浮力越大,則從水下上浮時的浮力就越大,有助于從水下撞開厚厚冰層,這也造成了“臺風”級露出水面時,其水線以上的艇體部分顯得非常高大。同時指揮臺圍殼也得到了特殊的加固,能夠更加強有力的撞開冰層。螺旋槳上也有特殊的導管結構,避免在破冰時造成受損。此前蘇聯戰略核潛艇一貫采用的圍殼舵也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可以收縮的艇艏水平舵,這一系列的改進,都是為了滿足在北冰洋特殊的環境試用下而做出的改進。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對于水下活動的潛艇來說,速度就是“生命”。“臺風”級采用了2臺VM-5型自然循環壓水堆,共計380兆瓦,共計100000馬力的2臺GT3A型汽輪機各驅動一個大七葉螺旋槳,可以推動“臺風”級以27節的航速在水下狂奔,并且兩個螺旋槳可以獨立運行,保證了一套動力系統損傷或者故障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繼續航行。別看“臺風”級體型巨大,首尾各有一側外伸式可旋轉的推進器,因此水下機動性極好。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臺風”級除了采用噪音小的自然循環壓水堆以外,還大量采用眾多的降噪措施,如艇體外殼包裹著橡膠消音瓦,裝設了兩級橡膠充氣減震系統,汽輪機、輔助發電機等設備全部安裝在減震浮筏上面,艇上各種機械設備進行了模塊化布置等一系列降噪減噪手段,使得該級艇的噪音水平僅為120分貝,和比它排水量小了近2倍的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相當。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冷戰時期,“臺風”級經常在北大西洋深海航行,艇上搭載的20枚SS-N-20導彈,是俄羅斯第一批部署在潛艇上的固體潛深導彈,長16米,彈體直徑2.4米,發射重量為90噸,至今為止,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潛射彈道導彈;最大射程10000千米,可以攜帶10個分導彈頭,每個分導彈頭裝彈量與“三叉戟”導彈的每個分導彈頭相同,均為10萬噸爆炸當量,但其圓概率誤差約為500米。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雖然SS-N-20比“三叉戟”稍遜一籌,但攜帶有200個分導彈頭的“臺風”級仍然是美國人的噩夢,甚至在1990年拍了一部《獵殺紅色十月》,片中的主角“紅色十月”號的原型正是“臺風”級潛艇。在這一部堪稱美國“神劇”當中,充分展露了美國幻想得到一艘“臺風”級的渴望,在其背后隱藏的就是對“臺風”級的恐懼之情。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雖然“臺風”級執行的任務充滿危險,但很多海軍士兵自愿申請調到該艇上服役,這又是怎么回事呢?眾所周知潛艇上的空間非常寶貴,在有限的空間內,將優先保證機器設備的布置,也就造成了很多核潛艇上的居住環境不佳。而“臺風”級得益于巨大的“身板”,每位艇員都擁有兩平方米的住艙堪稱奢侈。游泳池、桑拿室、體操房、吸煙室應有盡有,艇員在這里能得到充分的放松與休憩。“臺風”上唯一沒有休息的地方就是廚房了,在這里的廚師24小時要連軸轉,每天要準備4餐。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然而“臺風”級生不逢時,到1989年,蘇聯一共建造了6艘“臺風”級,并且全部配屬到北方艦隊的第一核潛艇支隊。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蘇聯的解體,后來的俄羅斯無力養護這些“吞金巨獸”,如今只有1艘“臺風”級仍然在“堅守崗位”。要知道這種核潛艇的設計壽命高達25年~30年,然而服役不到10年光陰,僅在1995年到1996年,就有2艘“臺風”級退出現役。而且由于缺少經費,這種原本應該馳騁大洋的“紅色巨鯊”,多數時間只能呆在港口慢慢銹蝕,讓人唏噓不已。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奧斯卡”級在蘇/俄被稱為941型多用途核潛艇,從1978年開始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開始建造,1980年4月下水,同年完成試航,由此誕生了當前世界上最大的攻擊型核潛艇編隊。相對于滿載排水量超過3萬噸的“臺風”級,“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相對而言就是個“小弟”。該型核潛艇長154m,寬18.2m,吃水9米,水下排水量18300噸,和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不相上下。嚴格來說“奧斯卡”級只能算攻擊核潛艇,然而其噸位就是美國最大的攻擊核潛艇“海狼”級也是難以匹敵的。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和“臺風”級一樣,“奧斯卡”級也是蘇聯中央第18設計局(后來改名紅寶石海洋機械設計局)的杰作,時任該局總設計師的斯派斯基在設計“臺風”的同時,也參與了“奧斯卡”級的設計,因此兩者在部分結構上也較為相似。比如“奧斯卡”級也采用了2臺VM-5壓水堆,同樣的雙軸獨立驅動系統,七葉大側切螺旋槳,就連指揮臺圍殼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為破冰的作業需要而進行了結構加強。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奧斯卡”級并沒有裝備彈道導彈,反而攜帶了24枚P700“花崗巖”反艦導彈,這種核常兼備的巨型反艦導彈,彈重近7噸,單單戰斗部就可以選擇750公斤半穿甲高爆戰斗部或500千噸TNT當量的核戰斗部,最大射程可達550千米,全程超音速飛行,末端攻擊速度超過2.5馬赫,可以在美軍的反潛圈外安全的發射反艦導彈。西方為其取了兩個響亮的外號—“艦毀”和“海難”,可見這種導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蘇聯海軍認為,擊毀一艘(美軍)大型艦艇需要2~7枚導彈,齊射4~15枚左右,24枚反艦導彈滿足二次發射需要。進入新世紀以后,部分“奧斯卡”級進行了改裝,將24枚P700換成了突防能力更強的P800與“俱樂部”反艦導彈,且數量也上升到72枚,作戰威力更勝從前,因此“奧斯卡”級至今仍是蘇/俄海軍反航母作戰的核心力量。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為了容納P700這種長度達到10米,彈徑850毫米的“大家伙”,“奧斯卡”級采用了非常規的變直徑雙層殼體結構,整個耐壓艙的直徑可達8.5米,耐壓艙與非耐壓艙之間還保留有4~5米的距離,里面充滿了海水,變相的增加了防御能力。西方認為,MK46這樣的輕型魚雷,至少要3枚才能擊穿“奧斯卡”級潛艇的兩層殼體。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與“臺風”級相似,“奧斯卡”級也采用了諸多降噪減震手段來抑制噪聲。“奧斯卡”級所有產生振動的機械都被安放在減震筏上面,七葉大側切螺旋槳大大降低了空泡噪音和諧鳴噪音,實現自然循環的最重要的是該艇也敷設了一層厚厚的橡膠消聲瓦,這種用特殊橡膠添加金屬粒子制成的吸聲材料,內部有很多吸聲微孔,既能吸收敵方主動聲吶發射的聲波能量,又能吸收自噪聲,使其噪音低至110分貝,和7000噸級的“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大體相當。上世紀80年代末,北約舉行“協作行動”的海上軍事演習,一艘“奧斯卡”級秘密潛入了演習海域實施偵察活動。北約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出了120多架次反潛飛機和多艘艦艇對其進行了搜索,但始終未能發現這艘神秘的潛艇。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然而這樣一型即神秘又強大的核潛艇,卻又以一種悲劇的的方式出現在世人面前。2000年8月12日,“奧斯卡”級“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正在巴倫支海參加軍事演習時發生爆炸并沉沒,艇上107名艇員、11名艦隊級高級將領和助手,共計118人全部遇難。從建成服役到爆炸沉沒,總計不到5年的時間。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雖然“臺風”級和“奧斯卡”級核潛艇都是上世紀70年代開始建造的,其技術水平頂多處于1980年代末的先進水平。然而即便如此,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核潛艇。究其原因不難發現,中國在核潛艇的建造工藝方面,和世界先進水平,尤其是和美俄相比還有些落后,對于大直徑耐壓艇殼的制造技術還不過關,這也導致了在“巨浪”導彈尺寸不算大的情況下,094戰略核潛艇還要頂著一個巨大“龜背”的原因所在。

蘇/俄40年前服役的兩款核潛艇,中國海軍尚未出現如此大噸位的

近年來,國內傳來了好消息, 中國已經突破了13.5米超大直徑殼體和超屈服強度合金鋼生產技術,預計未來新一代戰略核潛艇的龜背將大幅減少,相信并不久遠的將來,噸位更大,戰斗力更強,技術更先進的中國核潛艇定能“下五洋捉鱉”!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國際新聞☜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