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第二天,采訪時說想離婚被罵,余秀華回懟:我有錢憑什么養他

Advertisements

余秀華

生下來便患有先天不足,對于一個孩子的童年來說,是一場怎樣的災難?

在另一個窗口終于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可以依靠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養活自己的同時收獲更多的肯定,是一種怎樣的幸運?獲得經濟獨立后,終于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卻還要

被輿論千夫所指,被戴上“拋夫棄子”的帽子

,她又會如何回應?

她的人生,足以稱得上是一場傳奇。無論近年來的輿論如何引導和變化,作為她的書迷,我對她只有敬佩。

1976年,余秀華出生于湖北一個普通農村的家庭中。

因為出生時候的倒產缺氧,

剛出生的她就表現出和正常小孩子不太一樣的行為舉止神態,

最終被醫院診斷為腦癱

余秀華

那時候的社會并不似現在這樣發達,那時候的人們也沒有如今這樣善良與包容。

整個童年時期,足以稱得上是余秀華的災難。

走路搖晃、口齒不清,余秀華在外貌與形態上總是與他人不一致,同學們不愿靠近她,在學校里,她也顯得格格不入、孤立無援。

在那個“校園暴力”還不為人們所了解的年代里,余秀華便早早地體會著那些心酸與痛苦。

有同學直接辱罵她是腦癱,還有的學習她歪歪扭扭的動作來嘲笑她,老師們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后來干脆不聞不問

余秀華

在同學們的欺凌與嘲笑中,余秀華痛苦地忍耐著。

深深的自卑感烙印在她的心里,卻始終沒能讓她低頭。

余秀華不止一次地想著,干脆不去上學,以后就依靠乞討生活算了,但是終究,她沒有放棄自己,努力做好學生的身份。

即使努力有加,余秀華在學校中的成績也并不理想,畢竟他無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寫字和表達,那時候沒有專門針對腦癱兒童的學校,普通學校的老師也沒有那么多耐心去疏導和鼓勵。

余秀華

在學校里,余秀華心中的悲傷沒能得到有效的釋放,

但是堅持上學卻帶給了她一生寶貴的財富,那就是她在文學中發現一點點光亮。

這些光亮并不耀眼,卻足以照亮她黑暗的學生時代,帶給她無限感動與難以言表的體驗。

終于在高中結束后,余秀華因為沒有辦法獨自外出上大學,便結束了自己受教育的道路,成為了一名待業青年。

,而這似乎是她另一場災難的開始。

余秀華的前夫

余秀華在結婚前幾乎與那名男子沒有見過面,雙方在互不相認的情況下便確定了婚姻關系。

余秀華與丈夫一起生活在村子里,并生養一個可愛的孩子。但是丈夫幾乎沒有受過教育,為人也較為粗獷刻薄,和余秀華似乎是兩條并不相交的火車軌道一般存在。

他從心里似乎就沒有將余秀華當作女人來對待,也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

余秀華前夫

據余秀華回憶,丈夫經常在她面前口無遮攔的評價外面的女人有多好看,如何青春靚麗、年輕貌美,然后再將余秀華因為病情而歪曲的外貌與她們做比較,并以此為由

在外面亂搞男女關系,甚至連同村里人一起羞辱余秀華,講她的壞話。

如此犀利傷人的言辭在余秀華的心里一刀一刀地扎著,她一忍就是近20年的時光。人生中最最寶貴的青春時代,余秀華卻每一天都在如此水深火熱中度過。

余秀華與前夫

最過分的一次,是丈夫將自己接到他工作的工廠里。余秀華一開始還是受寵若驚的心情,以為丈夫是在重視自己,把自己介紹給同事們認識。

為了讓生活有所寄托,也為了讓自己可以活下去,余秀華開始正式創作。

余秀華

文學創作的道路總是充滿生動與快樂的,

從1998年的《印痕》開始,余秀華便一發不可收拾地創作起來。

從前歷經的苦難與悲傷,仿佛一顆顆靈感的種子,埋藏在她的心里,而創作,便是催促種子長大的肥料和陽光。

余秀華無視丈夫的冷嘲熱諷,丈夫不懂她的“傷春悲秋”,不懂她對于生活的感悟和向往,但她并不在意。心無旁騖的詩人便能創作出更加動人的作品,一首首詩歌在她的筆下開花,留給她無限的遐想與憧憬。

余秀華

余秀華的文字,比起市面上很多文學系科班出身的創作者多了一份真情實感的,那是她對于過往二十幾年的理解和感受。

但比起一味的悲傷與哀嘆,她的詩中又總能飽含希望與動人的陽光,震人心魄的力量更能引人入勝、發人深思、令讀者回味無窮。

寫詩的過程,更像是余秀華與命運對話的過程。詩章中的句子,有她沒有經歷過的美好,也有她曾經面對過的絕望,更多的是她對愛與幸福的憧憬。

命運沒有給自己的東西,余秀華可以自己給,沉浸在詩句中的她脆弱而強大,余秀華的內心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余秀華

隨著這些詩歌逐漸傳播,余秀華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喜愛。

她的詩歌在大江南北流傳開來,人們閱讀詩句的同時,也一遍遍地去了解她詩句背后的人生。

在她成名后的第二年,余秀華正式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她要與和自己共同生活了20年的丈夫徹底結束!

余秀華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曾經一直伴隨著余秀華的刺耳的聲音再次響起,而現在的她,卻多了一份堅定與從容。無良媒體為了博眼球,甚至主動聯系余秀華的丈夫。

面對這樣的丈夫,余秀華再也不想選擇忍耐,于是正面回應——

對于“棄子”,余秀華堅決否認,而針對“拋夫”一詞,余秀華霸氣回懟:我有錢了,就應該養活他?他沒有我就餓死了嗎?

余秀華的發言引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少女性朋友們十分支持余秀華的做法,認為這是新時代女性獨立的典范。而余秀華本人卻并不贊同,她表示:“

。”

余秀華接受董卿采訪

經濟獨立和作品出名,讓她有了改變自己“得過且過”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余秀華參與研討發布會

在她成名后的第二天,其實就有記者問過她:你現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余秀華便斬釘截鐵地回答:離婚!

婚姻這顆痛苦的種子在余秀華心中埋藏太久了,每次想起就引得她一陣難受,她一刻也不想繼續忍耐。

余秀華曾這樣描述她與丈夫的生活狀態:“他看到我在那里寫詩,他覺得很煩;我看到他在那里坐著,我也很煩!”如此沒有感情的兩個人,結束早已是注定的事。在一起的時候并沒有尊重和喜歡,又何必在分開后為自己加戲呢?

余秀華

“身份證我總是用到,比如生病住院,郵局取東西;殘疾證我偶爾用到,比如申請低保;

但是離婚證有什么用呢——我不再結婚,從此獨身”

成名后的余秀華還是繼續產出優秀的作品,

她的新作品并沒有因為成名而改變,沒有失去本來的色彩和風格

,似乎是她的“詩迷”們最最喜歡她的一點。

余秀華家鄉

走過了那么多繁華的城市,開辦了一場又一場的發布會,余秀華的內心卻并沒有覺得這些城市有什么不同,沒有太多觸動。

她依然生活在那個小小的鄉村,去感悟自己的生活

,頗有種“采菊東林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

這是《詩刊》對于余秀華詩句的評價。如果要加一個比喻,那就是將一名殺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閨秀之間那么令人矚目。

余秀華

其實,現代詩是很難的一種寫作,有些詩人比如策蘭和奧登等,沒有講解看都看不懂。詩人寫得怎么樣,還應該聽聽詩人和詩評者的論述,臧棣老師和香港廖偉棠還有沈浩波褒貶不一,各有各的看法,看一看都能豐富我們對詩歌的理解。

其實,好的作品是可以引起共鳴,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的。在這方面,余秀華足以配得上“專家”這個名號。

余秀華

“腦癱詩人”、“農民創作者”和一個個標簽貼在余秀華的頭上,成為媒體和新聞宣傳的抬頭。但是這樣的宣傳對于她而言是并不公平的,一個優秀的詩人不需要過多的限制條件來束縛,去掉這些標簽,她依然詩意的棲息在這片大地上,創作著撫慰人心的動人文字。

“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一個個標簽撤掉,然后在人群中還能找到我”。

不知道在她自己的心里,她是否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但是在她的書迷心中,我們似乎早已經忘記她的出身與身體狀況,帶著充滿敬意的心,去感受她的每一篇作品。

余秀華作品

其實,其中的答案令人意外,余秀華選擇寫詩,是因為詩歌的字數最少,是對她而言最容易的一個。

也許我們終究無法理解,對于一名腦癱患者而言,簡單的寫字有多么困難。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困難,余秀華學會了在更少的文字中承載更多思想與情緒,寄托更多夢想與自由。

余秀華

對于我們而言,詩歌是豐富我們精神世界的窗口,是幫助我們去看見更大的世界的眼睛。

而對于余秀華來說,跌跌撞撞行走的三十幾年,詩歌似乎更像是一根拐杖,支撐著她更加堅定地前進。

但幸運的是,這根拐杖并不只支撐了她自己。她將這根拐杖化作鼓舞人心的力量,用它們,影響了更多的人。

余秀華

剛剛打開微博去搜索,余秀華的微博簡單而自然,有她對于一些新聞佚事的看法,有她關于生活的分享,當然,更不能缺少的,是她最愛的詩。

她的微博頭像和成千上萬的微博少女一樣,是一張美麗的自拍。

自拍中的她展現出自己的側顏,一定是她精心挑選的最美的角度。她的目光眺望著遠方,似乎在憧憬著什么,嘴巴微微張開,似乎想要表達些什么……

余秀華微博頭像

歲月在她的臉上留下痕跡,卻沒能侵蝕她心中的美好與凈土。夕陽西風中,她的熱枕與期許格外明艷動人,原來風中溫柔的眼神,才是她勇敢熱愛生活最好的證明!

你是否有時覺得,命運他對你不公,但有時又會學著,在沉重里找輕松……

余秀華用她的人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堅強的女人,用看似最柔軟的方式,與命運的對抗與挑戰。

余秀華

豈能因聲小而不吶喊?豈能因迷茫和痛苦而失去方向與前進的動力?當有一天生命走向結尾,我們是否會因沒有為自己努力過而后悔,又是否會因為沒能堅持自己的愛好而惦念?

讀讀她的故事,看看她的詩。在痛苦的泥濘里綻放出的花朵,分外美麗、格外堅強!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