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來源:搜狐教育
原標題:王殿軍:評價的指揮棒不變,很難真正實際意義上改變教育現狀
尊敬的各位教育同仁,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如何全面提升基礎教育質量,激發學校辦學活力”。今天我想利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與大家分享關于“基礎教育評價體系構建的思考與探索”的話題。其中既有理性思考,也有實踐探索經驗,還有一些對未來的期待或者展望。
對于中國的基礎教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我個人的觀點就是,以世界眼光看中國基礎教育,可以說是發展神速。因為建國這么短短時間內,能夠將一國的教育辦成這個樣子,真的可以說是奇跡了。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早就實現了,現在還有一些聲音呼吁將義務教育年限進一步擴大。當然,要不要擴大,還需要專家和教育行政部門進行慎重的研究和決策。總體來講,無論擴大與不擴大,其實我們都具備這樣的實力,也就是高中教育的普及,其實我們好多地方已經基本實現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們要發展教育,不能只看到成績,還要看到問題。問題是什么?我們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還有待提高,尤其是頂尖的人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培養得不夠多、不夠快、不夠高、不夠好,平均水平在增高,但是沒有特別頂尖的,能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能在多個學科和領域處于世界引領水平的、能成為領軍人物的這種學科領域人才還不多。要改變這種局面,只有一個做法,就是要改革現在制約人才培養的這些關鍵問題,不能夠坐等。
我們的基礎教育特別重視知識,這是必要的,但我們不能只重視知識。我們一定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的教育教學都圍著知識轉?講知識、背知識、重復知識、考知識,仿佛只要掌握了知識,我們就能夠駕馭一切,但是計算機和人工智能出現后,我們發現所學到的知識遠遠趕不上互聯網上的知識,所具備的知識反應也跟不上AI,但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其機器所不能取代的,但遺憾的是,這也是我們的教育所忽略的地方。
我們教育的內容高度統一,保證了底線,但是高度的統一也限制了某些有天賦的孩子的發展空間,這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們的教學方式依然是教授式的,討論啟發流于淺顯和形式化,“是不是?”“對不對?”這種簡單的回答和應對比較多,真正深入的探究式、研究式、啟發式的教學互動活動較少。我們很多內容,還是考記得牢不牢、背得熟不熟、練得是不是到位。 我們的學習、考試,都是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這就導致學生記了一大堆知識,但是沒有創新的想法,動手實踐能力也比較差。
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這與我們的教學過程有關。沒有這種項目式的學習、探究式的學習,真正激發孩子用高階思維能力去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學習,就難以調動孩子深層的學習興趣。
現實的狀況,不是校長不會這么做,也不是老師不會這么做,是因為我們整個評價系統沒有引導我們去這么做。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校長和老師都心中有數,但是因為升學壓力等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我們不得不屈從于當前的選拔和評價方式。
如果評價的指揮棒不變,很難真正實際意義上改變我們的教育現狀。評價太單一,這是我深深體會到的一件事情。單一到什么程度?就是一些考試分數起了幾乎是全部的決定性作用。如果沒法打破“唯分數”論,應試教育依然會大行其道,我們的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至多能夠在校長可以左右的范圍內有所改善、有所提高,但是全局很難改變。
我們都知道, 基礎教育的三個環節:培養、評價、選拔,循環往復。現在為了避免應試教育,幼兒園升小學是就近入學,搖號;小學升初中,搖號;初中升高中,好像沒搖號,得考試。因為升高中要考試,所以初中的教育就得適當地考慮考試,多大程度取決于校長的觀念、學校的做法。到高中升大學的時候更是如此。高考選拔具有高利害性,所有高中的校長和老師,包括家長、孩子,全力以赴,為贏得高考而拼搏。因為 分數是決定他們命運的唯一東西,分數決定了他們能讀什么大學、上什么專業,可能還決定了未來一生的起點,這是一個無法避而不談的問題。
我相信,從最高領導人到國家高層都看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那就是評價問題。評價就是基礎教育發展的“指揮棒”,評價改革就是教育改革的“牛鼻子”,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了“五大改革”:改革教育工作評價、改革學校評價、改革教師評價、改革學生評價、改革用人評價;提出“四大改進”: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提出“一個目標”:著力破除“五唯”,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如果沒有這樣的評價指揮棒指揮,我們的教育依然在原地打轉,因為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當前推動評價改革,急需拿出具體的、可操作的辦法,并付諸行動。相信教育專家和教育主管部門正在研究和制定具體舉措。在具體方案出臺之前,基層的教育工作者不能無動于衷,應該用自己的實踐探索,積累經驗,貢獻智慧,提供建議。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和清華附中的探索。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非常難做,在中國尤其如此。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有具有緊迫性、復雜性、長期性、實踐性、引領性的特點。
清華附中建立的評價體系,主要從三個維度開展評價,或者說是“三位一體”的評價。 第一是學業評價,學業評價其實就是考試成績,這就是現在大多數學校采用的主要評價方式; 第二是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是針對一個人全面的發展狀況的評價,是以一個學生在幾年當中所有的行為表現所積累的客觀大數據為基礎給出的評價; 第三是能力評價。就是要測一下經過若干年的教育之后,學生的高階能力,包括認知能力、思維水平、創造力等等,這是有國際通用的標準的,我們就是要把全世界通用的一些測能力發展狀況的東西拿來,測測我們的學生。
“學業 綜合素質 能力”的評價,最終的結果決定了你優秀不優秀,決定你能不能上什么大學,是什么類型的人才。 打破“唯分數”論,不是說不要分數,但在中國國情下,分數不能成為唯一的決定性因素。
在創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的過程當中,我研究了國外專家關于評價的一些理論。因為在評價方面,尤其是科學評價方面,中國處于落后地位。在考試評價方面,中國是世界先進水平,沒有比我們考生更多的國家,我們每一年的高考人數遠遠超過許多國家的總人口。但是 綜合評價方面,我們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所以我們要學習,要把國外的經驗內化,這是很復雜的,我們要知道別人怎么評,然后結合我們的國情,研究我們該怎么評。
2009年,清華附中梳理了學生在校期間的教育行為,通過聚類分析和相關性分析,總結學生在校期間的高影響力活動。結合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優秀教育理論,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對學生各個方面進行觀察、記錄、分析,建立了包含9個模塊46個維度的行為記錄內容,構建了學生綜合素質生成性評價模型,并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開發學生綜合素質生成性評價系統。全面記錄學生校內外的成長軌跡,從中挖掘學生未來發展潛能和傾向,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自主、健康和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2012年起,清華附中研發了學生綜合素質生成性評價系統的實驗版,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軟件學院的幫助下完成了系統模型的構建。首次實現了云計算、大數據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利用信息技術深度挖掘教育數據價值,充分發揮“評價過程”的影響力。之后不斷對系統進行完善升級,現已更新至3.0版本。綜評系統的評價有三個特點:
一是評價全面、客觀。記錄覆蓋學生全面發展的全部素質維度。重要客觀數據由官方導入,記錄公示及時,質疑流程完善,不實記錄記入個人報告單,保證客觀真實。 二是具有即時性、過程性。學生 “即完成、即提交”,記錄展現中學所有階段記錄,堅持以學生行為作為評價依據,著眼于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學習生活軌跡,幫助其了解自我、發展自我。 三是評價直觀、具體。系統依據積分生成詳實、直觀的各類圖表,并可導出綜評報告單。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發展,發掘自身潛能與特長,同時關注同伴發展,實現同伴學習與朋輩激勵。
眾多美國中學已經不滿足現有的大學招生方式,正在尋求改變。由近百所美國頂尖私立中學組成的聯盟 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MTC)創設了新型評價方式A New Model。不含分數,不評級,而是持續追蹤記錄、評估學生的8項能力。10 年之內,這種動態的電子檔案就將終結 SAT、ACT 等 “美國高考” ,成為全美大學錄取新生的評價體系。
美國與我們的評價方式的區別,思路是一樣的,但是看了他們評的內容,我很受震撼,他們不評知識和學科,開始評能力和素養了。我后來研究是否能借鑒他們的做法,我發現借鑒不了,因為評價這8個方面的裁判是老師,老師給學生評。在中國怎么可能呢?老師給學生評就能決定誰上清華北大,老師不敢干,家長也不相信,所以在中國行不通,這事只能讓機器來干。但是人家確實就是由老師來評價,每一節課、每一個活動里,所有的老師對一個人給出評價結果。
由美國83所高校共同創建的全新大學申請系統:聯盟申請系統(The Coalition for Access,Affordability and Success)。超過500所高校宣布加入該系統,包括哈佛、普林斯頓、耶魯、加州理工、杜克大學等等。有3所大學只接受通過CAAS的申請:佛羅里達大學、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和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打破學術背景獨當一面的狀況,招收更多具有創造力、領導力和思辨能力的學生,對申請學生課外活動的考量比以往更加嚴格。
我們是2009年開始做的,他們大概2015年開始做,2017年開始使用。簡單來講就是能夠盡可能的自動化地、全過程地把學生的發展、各方面的表現,包括活動、體育、身體素質、學業學習、課堂表現等等都記錄下來,對孩子成長有利的活動里,做得如何,表現如何,都能記下來形成大數據。這其中,如何保證動態,適應客觀條件,保證過程評價,如何保證模型的科學性,還有很多事要做。這些問題都研究解決了,還要研究怎樣保證誠信,怎樣保證個性化,減輕負擔,這些問題同樣需要解決。
目前這個評價系統在12個省得到了推廣,有些省是全省推廣,有些省是在部分地區使用。北京市是全市推廣應用,學校總數已經超過5000多所。應該說,這個系統目前是國內高中初中使用最多的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的使用對于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非常大,不僅僅是中考、高考的人才選拔,對于教師提高教書育人水平、激發學校活力、引導學生全面成長,發揮出的作用和價值超出我原來的設想。
教師專業發展綜合評價系統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教育政策,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需要。我們依據國家對中學教師專業發展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完善評估體系、注重實際教育教學業績、依照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并結合清華附中自身特點和教師發展的需要,研究開發了教師專業發展綜合系統。
中學教師應具有五大核心能力,教育理念、教學能力、教育能力、專業功底、發展動力。
教師的專業發展記錄平臺,包括四大模塊:個人成長記錄、專業發展引領、特色成長助力、評價與規劃。平臺的意義主要是,滿足個性化需求,尊重人才成長的客觀規律,滿足不同階段教師發展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為教師減負,與市級、區級、校級的各項工作做好對接,不給教師增加額外負擔和壓力;體現系統實用性,突出信息系統的動態、量化、使用便捷等特點。
系統應用成效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能夠為每一位教師生成年度工作記錄,了解自身數據情況,明確與他人差距和自身的優劣勢,提高自我認知;幫助人力資源部門、校領導了解教師群體數據情況,制定教師發展培養計劃,根據數據開展相應的教師培訓活動等。 第二,能夠快速高效地開展全體教師評價、績效考核評價,自動算分,快速導出,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第三,能夠評價成績,可以在同類教師中進行橫向比較,也可以縱向了解同一教師階段發展情況。
我認為 評價改革很重要,評價改革很關鍵,評價改革很困難。面對這些重要而關鍵的問題,我們不能坐等。我們應該行動起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里,研究、思考、實踐、探索。我們已經完成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系統”,推廣使用后看到了非常好的實效。我們正在研發“學校綜合評價系統”“區域教育質量評價系統”,我也希望這兩個系統早日完成,對一些學校提供幫助,當然更希望大家支持,期待大家參與,讓我們通過評價改革推動基礎教育的發展。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