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唐朝-郭子儀

Advertisements

郭子儀(697——781),祖籍山西汾陽,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人。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安史之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后連回紇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仆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采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

再造唐朝-郭子儀

1 人物簡介

郭子儀

郭子儀(697~782),中國唐朝名將。華州(今陜西華縣)人。天寶初以武舉補左衛長史,后官至兵部尚書、太尉兼中書令,曾出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封汾陽郡王,被德宗李適尊為“尚父”。郭子儀相貌英俊,身材魁梧,為人果敢,公正無私。他一生經歷了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

在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為將,前后共六十余年,其中有二十余年系天下安危于一身,為維護唐朝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平定安史之亂、收復兩京、智退吐蕃回紇的戰斗中有勇有謀、立下赫赫戰功。他居功不傲,寬厚待人,是由武舉起家逐步成長起來的聞名遐邇的軍事將領。

2 生平經歷

郭子儀出身官吏之家,父親是郭敬之,早年未受重用。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時,被封為朔方節度使(靈武,在今寧夏靈武西),奉詔討伐,聯合朔方軍李光弼分兵進軍河北,會師常山(河北正定),擊敗史思明,收復河北。此時郭子儀建議皇帝,北取范陽,直搗叛軍虎穴,以減輕潼關之圍,但是玄宗不允。此后種下日后晚唐藩鎮割據的局面,日后亦成為唐朝滅亡之原因。天寶十五載(756年)與回紇聯軍平定河曲,次年春天收復河東(今山西永濟)、馮翊(今陜西大荔),并進攻潼關,大敗崔乾祐,唐軍死傷過萬人。崔乾祐退保蒲津。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唐肅宗即位后,拜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再造唐朝-郭子儀

郭子儀

至德二載(757年),奉敕引兵赴鳳翔,途中在白渠留運橋(今三原東南)擊敗李歸仁鐵騎五千人,五月,與安守忠、李歸仁戰于清渠(今西安以西)失利,退保武功(今武功西北),九月,隨元帥廣平王李俶率唐與回紇合兵十五萬人,再與安守忠、李歸仁交戰于香積寺(今長安縣西南)之北,回紇兵繞到敵人后方,前后夾擊,殺敵六萬人,張通儒逃往陜郡,最后收復首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唐軍威儀再度得以重現長安。

其后,唐軍乘勝東進,于新店(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大敗嚴莊、張通儒等十五萬人,迫使安慶緒渡黃河,退回相州。東郡洛陽復歸。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史思明從范陽率軍救安慶緒,雙方大戰于安陽河(今安陽北)北列陣接戰,廝殺難分難解,最后由九個節度使率領,號稱六十萬人的唐軍退潰(鄴城之戰)。此場戰役的主要指揮者宦官魚朝恩,其并無領導才能,并將戰役失敗之責歸于郭子儀。郭子儀被召還長安,解除兵權,處于閑官。

寶應元年(762年),太原(今太原西南)、絳州(今山西新絳)軍兵叛亂,朝廷恐懼,封子儀為汾陽王,出鎮絳州。又遭宦官程元振離間,解除兵權。

廣德元年(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亂攻占河隴地區,程元振知情不報,仆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入侵,同年十月,吐蕃攻到奉天縣(今陜西乾縣),京師震撼,直逼長安,朝廷再度啟用子儀為關內副元帥。此時吐蕃軍已渡渭水,迫唐代宗棄長安東奔陜州,子儀循秦嶺至商州(陜西商州)收集散兵數千人,以智取勝,白天擊鼓張旗,夜間多處燃火,吐蕃不解其意,乃撤兵西去,于是長安光復。十二月,代宗回長安,郭子儀到浐水迎接。代宗羞愧說:“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廣德二年(764年),朔方節度使仆固懷恩反,引回紇、吐蕃十萬軍進攻關中。子儀埋伏于乾陵(陜西乾縣),回紇、吐蕃軍知其有備,不戰而退。

永泰元年(765年)十月,吐蕃、回紇再度聯兵內侵,子儀在涇陽(今屬陜西)被回紇所圍。子儀在回紇素有威望,親率數十騎到前線,親自說服回紇大帥藥葛羅與唐結盟,反將吐蕃擊潰,穩住關中,長安之危遂解。

大歷元年(766年),屯軍于河中,使軍糧充裕。大歷八年,吐蕃十萬之眾強攻涇、邠(今彬縣),子儀遣兵馬使渾瑊出兵宜祿(今長武),結果首戰失利,遂召諸將檢討戰敗原因,再兵分三路,連克百城(今甘肅靈臺西南)、潘原(平涼東)等地,吐蕃敗退。

大歷十四年(780年),唐德宗李適繼位,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建中二年(781年)六月,郭子儀去世。

再造唐朝-郭子儀

據《舊唐書·郭子儀傳》載:“薨,時年八十五,德宗聞之,震悼,廢朝五日……陪葬建陵,……舊令一品墳高丈八,而詔特加十尺。”該墓在陵西南2公里的坡陽村,墓前有清代畢沅書的郭子儀墓石碑。今墓已夷為平地。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即身為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的郭子儀,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3 人物軼事

郭子儀第六子叫郭曖,唐代宗時駙馬,娶升平公主。大歷二年(767年),郭曖與升平公主吵架。郭曖說:“皇帝有什么了不起,我父親只是不想做天子!”把公主罵回皇宮,皇上安慰升平公主,叫公主回家去。郭子儀知道后,氣得把郭曖囚禁起來,等待皇上治罪。唐代宗安慰郭子儀說:“俗話說‘不癡不聾,不作家翁’,小倆口在私房里吵嘴,咱們當親家的,怎能當真呢!”[1]請罪回家后,郭子儀痛打亂說話的郭曖一頓。這個故事即為京劇《醉打金枝》的原型。

郭子儀父親之墓遭人盜掘,當時人都懷疑是素來對郭子儀不滿的宦官魚朝恩所指使。朝廷擔心他因此發兵謀叛,事發后郭子儀入朝,皇帝發語試探此事,郭子儀流涕曰:“我率領軍隊已久,不能禁止士兵們挖人祖墳盜墓,今日之事大概是天譴,而非人為。”朝廷因為郭子儀的這一席話,人心才得到安穩。

郭子儀之宅在唐長安城親城坊西北角。

4 家庭成員

4.1 弟

郭敬明,胞弟

4.2 子

郭曜,長子。

郭旰,次子。

郭晞,三子。

郭昢,四子。

郭晤,五子。

郭曖,六子。娶唐代宗女升平公主。

郭曙,七子,齊國公。

郭映,八子。

4.3 孫輩

郭鋒,郭曜子。

郭鋼,郭晞長子,累封趙國公,贈兵部尚書。

郭鈞,郭晞次子。

郭鐇,郭晤子。

郭氏,即懿安皇后,為唐憲宗貴妃,唐穆宗生母。為六子郭曖與升平公主女。

郭鑄,為六子郭曖與升平公主子。

郭釗,妻沈氏,沈氏母為唐代宗女長林公主。為六子郭曖與升平公主子。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