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國行(39)1909年張柏林從山海關到沈陽的老照片

Advertisements

引子

1909年1月,美國芝加哥大學派遣東方教育考察團來華,地質系教授托馬斯·張柏林(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與其子羅林·張柏林( Rollin Thomas Chamberlin)同為成員,28歲的羅林負責攝影,他以詳實的文字、極高清的照片,留下了百年前的中國影像,由于時光久遠,很多照片不知出處,圖游華夏網查閱大量資料、嚴謹考證,終按地域全部歸集,并形成系列文章分享給喜愛歷史的讀者朋友們。

第39篇行程

清末中國行(39)1909年張柏林從山海關到沈陽的老照片

我們找到1905年出版的晚清《直隸省地圖》,根據羅林的回憶,還原了考察團從北京前往山海關的行程,1909年6月5日早上8點半,火車從北京開出,11點25分經過天津,下午6點到達山海關。

清末中國行(39)1909年張柏林從山海關到沈陽的老照片

1909年6月6日早上8點,火車從山海關開出,下午6點半到達興仁站(今沈陽)。

一、從北京到山海關

羅林在回憶中提到,從北京駛出后,幾乎是一條近乎完美的平坦道路直通天津,他們在上午11點25分到達天津站,由于在火車上,羅林并未看到完整的天津城風貌,但是給他的印象是外國的影響非常強,因為他發現有很多的外國建筑。

火車不斷向著大海的方向下降,直到塘沽附近的大沽,改變了路線,沿著東北方向繞過通向山海關,他在沿途還看到很多鹽田。

經過昌黎時,羅林發現這是一座有著城墻的大城市,坐落在崎嶇的山腳下,令人賞心悅目,再往前大約4-5英里,是一座異常陡峭的高山山脊,越過護城河就是寬闊的洋河河谷,這個山谷以其青草和總體繁榮的面貌而聞名,在尖頂山脈的背景下,這片肥沃的谷底,綠意盎然,看起來非常誘人。

清末中國行(39)1909年張柏林從山海關到沈陽的老照片

1、1909年6月5日的下午6點,考察團乘坐的火車到達山海關,在鐵路旅館入住后,羅林趕緊前往長城(長城)前,長城在華北的崇山峻嶺穿過,一直延伸到山海關的海邊,當他登上城墻的時候,已經快晚上7點了,所以他趕緊在墻前拍照。

清末中國行(39)1909年張柏林從山海關到沈陽的老照片

放大細觀,長城迤邐在平原之中,山海關的主城樓在遠處依稀露出了樓頂。

清末中國行(39)1909年張柏林從山海關到沈陽的老照片

城外即是關外,是一大片良田,這里見證了明清時期的攻戰,鐵血往事惟有這大山與城墻見證。

清末中國行(39)1909年張柏林從山海關到沈陽的老照片

2、羅林回憶中提及,到城墻上的時候,天色已暗,他判斷墻大約有20多英尺高,內側是土砌的,外側是磚砌的,頂部大概有20英尺寬,大部分塔樓都已經坍塌,磚頭外墻也有腐爛的跡象,但如果不是因為里面的縫隙,它仍然會構成一個相當大的障礙來阻擋搶劫。與張家口的長城不同,它幾乎是垂直的,如果沒有梯子的幫助,攀登起來也很困難。

清末中國行(39)1909年張柏林從山海關到沈陽的老照片

3、從照片中來看,由于清朝早已實現大一統,關內關外幾乎不用加固防備,山海關的城墻從而在歲月的侵蝕下,早已破敗不堪。

清末中國行(39)1909年張柏林從山海關到沈陽的老照片

4、羅林在回程的時候拍攝了一張水塘邊的磚窯。

清末中國行(39)1909年張柏林從山海關到沈陽的老照片

放大細觀,右側的塘埂上,可以看到幾個人在走動。

二、從山海關前往沈陽

清末中國行(39)1909年張柏林從山海關到沈陽的老照片

5、1909年6月6日早上8點,火車從山海關開出前往沈陽,這是羅林拍攝的山海關城外沿途風光。

清末中國行(39)1909年張柏林從山海關到沈陽的老照片

放大照片,由于火車上晃動的緣故,照片稍微有些失焦,不過平地中的一戶人家還能辨別,平房大院,應該是獨門獨戶。

清末中國行(39)1909年張柏林從山海關到沈陽的老照片

6、羅林可能連續拍攝了照片,從山的形狀來看,這張照片和第5張幾乎是同一區域。

羅林在回憶中記載了此后的行程,火車很快就穿過長城進入滿洲,一路沿著平原走,山脈則向西延伸,10點25分經過寧遠站,11點15分經過連山站,11點半,火車離海岸很近,海面上有很多船就在眼前,繼續沿著平原向北行駛,逐漸遠離群山,此后羅林發現車窗外的平原上有相當多的草和樹木,田地很大,所種植的作物看起來像玉米,只是略高于地面,和美國的明尼蘇達州很相似,穿過這片大平原后,他們6點半左右到達了興仁站(即沈陽),不過又要下車買票到大約一英里外的日本車站,因為這條狹長的鐵軌是由日本人控制的。

考察團于1909年6月6日從山海關到達沈陽,歡迎您關注下一期《來到沈陽》,因水平有限,文中如有錯漏之處,還望讀者朋友們指正!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