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清代文學家李漁《閑情偶寄》中有一句流傳很廣的名句:“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而后鬼神效靈,予以生花之筆,撰為倒峽之詞,使人人贊美,百世流芳。”
大意是說,要想寫出能夠流傳于世的文章,必須首先具有能夠流傳于世的思想,這樣作品才能立意高遠,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能具有超越時空的藝術性和感染力,送給他一支生花妙筆,寫出滔滔不絕的優美文辭來,使人人贊嘆,傳誦千古。
李漁此話可謂一語中的。但在中國古典文學的創作過程中,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這些流芳百世的文學作品與一個特殊的創作團隊或者說創作群體有關,他們就是經歷過仕途跌宕和人生沉浮的士大夫文人。簡而言之就是貶謫官員,他們在貶謫人生里的文學創作也叫貶謫文學。
自古以來貶謫與文學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仕途衰,文章興”成了古代中國文學創作的一條規律。對于這一點,西漢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有過一段精辟的論述:“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自古文人多磨難,由于這些飽讀詩書的文人學士深受家國天下理念的支配,他們“受性剛褊,黑白太明”,喜歡上書言事,直言進諫,因而容易得罪人,更容易讓人抓住把柄,受到對手的打壓、擠兌,甚至貶謫、陷害。
對于士大夫階層的文人來說,往往在仕宦之旅失意的時候,他們的文學創作便會取得大豐收,甚至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狀態,因而也會留下許多傳唱不衰的、流芳百世的寫在貶謫之路上的文學精品。簡而言之就是貶謫文學。
中國文學史上的很多有名的文學作品都是在貶謫之旅中誕生的,蘇軾的一生不是在貶謫的路上就是在準備去貶謫的路上,以至于他晚年直言不諱地寫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三個地方正是蘇軾經歷的貶謫之地,卻是他文學創作的一個又一個巔峰時期。
唐代也有許多的貶謫文學精品,韓愈貶謫到潮州,寫下了有名的《祭鱷魚文》,潮州也建有紀念他的“韓愈廟”;劉禹錫也因為直言犯諫,而被兩次貶出京城,以至于劉禹錫自嘲道:“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白居易也因為越級進諫,而被貶到江州,蜚聲詩壇的敘事長詩《琵琶行》就是他在江州寫下的。
柳宗元其人
在唐代的貶謫文學中,柳宗元是不得不提一下的,柳宗元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他短暫的仕宦生涯和長期貶謫的經歷鑄就了他卓越的文學成就。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唐代宗大歷八年(773年),柳宗元出生于長安,世稱“柳河東”或“河東先生”。
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時年二十一歲的柳宗元與劉禹錫人同科考中進士。貞元十四年(798年),考中博學宏詞科,任賢殿書院正字,從此踏入仕途。
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調離長安,任藍田縣(今陜西省藍田縣)縣尉。兩年以后又調回朝廷,任察御史里行,與韓愈、劉禹錫同朝為官。
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唐順宗任用王叔文執掌朝政。時年三十三歲的柳宗元是王叔文幕府中的重要成員之一,被提升為禮部員外郎,與王叔文等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史稱“永貞革新”。
同年八月順宗讓位給太子李純、即唐憲宗,王叔文、王伾領導的革新遂宣告失敗,王叔文等人全部被貶,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
永貞革新失敗后,9月,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貶為永州司馬。到職后的柳宗元暫居在龍興寺。經過半年,柳宗元的母親因病去世。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離開永州。在永州生活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進行鉆研,并游歷永州山水,結交當地士子和閑人,他寫下《永州八記》等傳世名篇,部分篇章直接入選進了語文教科書中。
815年秋,柳宗元又被改貶為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819年)十一月,柳宗元因病在柳州任上去世,享年47歲。 柳州是柳宗元生命中的重要節點,他貶謫柳州時期創作了四十多首詩歌,有13首是直接描繪了柳州的自然環境和風俗文化。
貶謫對柳宗元的人生來說是不幸的,卻造就了文學史上的幸運,貶謫經歷在對他的人生際遇打上深深烙印的同時,也給他的人格和自由造成傷害,由此讓詩人達成了一種高階的生命體驗,充溢其中的執著意識與超越意識使得柳宗元的貶謫文學具有了典范意義與悲劇性的美感效應。
嶺南奇特的自然景觀和他曲折坎坷的人生激發了柳宗元的創作熱情,他的謫柳詩描繪了他在柳州的所見所聞。
《嶺南江行》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貶謫柳州時期創作的七言律詩,這首詩可以說柳宗元對柳州的奇特自然景觀進行了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寫,是研究柳州的重要史料,也是探析柳宗元情感流變的依據。
《嶺南江行》原詩如下:
柳宗元是韓愈提倡和領導的“古文運動”的主將之一,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學主張,對當時的“古文運動”起了重要的構建和推進作用。他的許多作品,體現了這個主張,為當時散文的寫作樹立了榜樣,在我國散文發展史上,他的貢獻是很大的。
柳宗元的詩文俱佳,散文形式多樣,論文、傳記、寓言、山水游記都很出色。尤其是他在貶謫柳州之后的律詩創作,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
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
柳宗元在抒情長詩《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中寫道: 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在柳州的柳宗元,很好地用實際行動履行了這一知行合一的人生箴言。
柳宗元在柳州時期的詩歌,往往直接描寫刻畫嶺南的風光、風物、風土民俗,表現出對嶺南的強烈感受,并在詩歌中流露出自己強烈的情感體驗。
柳宗元在詩歌中將嶺南風光和自己的情感體驗相結合,讓詩意層層遞進,而詩中所寄托的詩人對仕途貶謫的感情就尤為強烈,這首《嶺南江行》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切。
柳宗元這首詩的詩題是“嶺南江行”,因為柳州在唐代屬于嶺南地區,而且嶺南這個名字就始于唐代。嶺南,泛指五嶺以南地區,有嶺外、嶺表、 嶺海、嶺嶠、嶠南、五嶺等別稱。唐宋時期的嶺南,大體包括今的廣東、廣西、海南的大部分地方。
柳州地屬嶺南西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炎熱濕潤,唐代的柳州人煙稀少,草木茂盛,常有野獸出沒,多瘴氣。在唐代文人的地理觀念中,嶺南給人以邊遠、偏僻、貧窮等印象。唐代史學家杜佑在《通典·南蠻下》中說:“五嶺之南,漲海之北,三代之前是為荒服。”
在唐代,柳州屬于嶺南道桂州府總管府管制。杜佑明確指出嶺南遠離中原、經濟落后,一直是要服荒服的地方。在唐代和宋代兩朝,嶺南更是安置貶謫流放的大臣的地方。
柳宗元的這首《嶺南江行》詩,在首聯、頷聯、頸聯這三聯中,詩人詳盡地描述了柳州山川風物的特點,他羅列了瘴江、黃茆、海邊、象跡、射工、咫母等種種景象:
瘴江:古時認為嶺南地區多有瘴癘之氣,因而稱這里的江河為瘴江;黃茆:即黃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象跡:大象的蹤跡;蛟涎:蛟龍的口液,詩中指水蛭;射工:即蜮,古代相傳有一種能含沙射影的動物;颶母:颶風來臨前天空出現的一種云氣,形似虹霓,也可以指颶風。
從柳宗元羅列的種種嶺南風物來看,詩人主要是為了表達謫居此地的艱辛不易的生活。柳宗元是山西人,長期生活在北方,初到柳州難以適應這里炎熱潮濕的氣候。同時詩人運用象征手法含蓄地抒發了自己貶謫柳州后的生存狀況。
柳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區,石灰巖地帶發達,因流水沖蝕易形成奇峰怪石。柳州附近的石魚山、仙弈山、駕鶴山等都曾留下過詩人的足跡,這些山本是奇峻秀雅的自然風光,但在柳宗元眼中卻是充滿綺麗景象的詩歌意象。
如《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詩:“海畔尖山似劍,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又如《登柳州峨山》詩:“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這兩首詩借景抒情,抒發自己愁腸百結、思念親友的感情。
柳宗元登峨山遙望,山脈連綿,最遠只能看到視線盡頭三十里外的融州。故鄉渺遠,濃厚的思鄉之情讓他倍感傷懷,無暇欣賞峨山秀麗的風景。
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
由于以上所述的種種情感的裹挾,柳宗元在尾聯中發出“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的感慨。尾聯兩句,蘊含著柳宗元對未來的憂慮之情。詩人表示不能坐待時光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內為治理地方做出自己的努力,這也表達了詩人想在事業上有一番建樹的決心。
詩人在尾聯中寫到了“豈容華發待流年”,表明柳宗元此時的意志和情感并不是消沉的,而是有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也能看出來詩人有欲趁暮年有所奮發的心態。
這首《嶺南江行》可以說是柳宗元在柳州期間真實心境的寫照,也可以說是最能代表柳宗元在柳州期間生存狀態的一首詩作。
柳宗元在整個柳州時期所作的詩歌,尤其七律,它們在內容和意象上,總是通過集中概括、簡要典型地敘寫嶺南的風光、風物、風土民俗和自身境遇,進而將詩意轉入直抒情感、表現凄愴悲痛的心境上。
在《嶺南江行》這首詩中,柳宗元以瘴江、黃茆、象跡、蛟涎、射工、咫母等意象來表現自己到嶺南的感受,這些意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讓人覺得嶺南不同于中原風光的特點。
由此可以看出柳宗元柳州時期的詩歌總體特點,那就是在意象上除了與地方特色結合外,在一首詩中還會出現意象的疊加現象。 層層疊加的凄傷,分量雖沉卻強作節制,形成了柳宗元七律中“融悲憤于異景之中,化深情于淺語之外”的獨特風格,也體現了柳宗元在柳州期間七律詩的一大特色。
仕途衰,文章興
柳宗元的七律所抒發的感情,主要是他從貶謫之初開始大量創作詩歌到卒于柳州任上,是藏于詩人內心深處的貶謫壓抑的感情。
他在詩中將自己的感情寄寓于嶺南獨特的風物中,用嶺南風物寄托自己貶謫的情懷,這是柳宗元在柳州期間詩歌創作的基本內容,也是他的基本特色。
柳宗元在柳州期間創作的七律詩:要么是刻畫嶺南的自然景象,要么是敘寫獨特的風土民俗,要么就是表現自己落寞苦悶的貶謫生活。
柳宗元在詩中以濃墨重彩的筆法去描寫嶺南風光,因此詩歌中形成了景象羅列、意象密集的氣勢。鑒于此,小話詩詞再舉兩首柳宗元在柳州期間的詩作說明一下。
如在《柳州寄丈人周韶州》一詩中,柳宗元寫道:“印文生綠經旬合,硯匣留塵盡日封。梅嶺寒煙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鰓墉。” 這首詩字字句句寫出了貶謫之后的寂寞心情,詩中嶺南景象絡繹而出,“梅嶺”和“桂江”這兩個嶺南風光意象又讓詩作平添幾分典雅與雍容。
再如《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一詩中,柳宗元寫道:“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在這首詩中,柳宗元以“楚客憐皇樹”“荊州利木奴”等意象巧作對比,再以兩個追問拋出“噴雪”“垂珠”的景象。詩中意象頻出,情思順連,詩意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蘇軾在《東坡題跋》卷二中曾評價柳宗元的詩歌“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并說柳宗元的詩歌能做到“寄至味于淡泊”。
這首《柳州寄丈人周韶州》詩的整個語調都是平緩的,而在平緩的語調后面,卻隱藏著詩人一顆不平靜的心。這是形成柳宗元詩風“外枯中膏,似淡而實美”的藝術風格的重要原因。
小話詩詞
從柳宗元的《嶺南江行》以及舉例的兩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柳宗元對嶺南景物的描寫都有筆法奇特,景物刻畫精微生動的特點。 柳宗元七律詩中的景物安排疏密而濃重,所以在尾聯中情感的抒發也就顯得深沉而凝重了。
柳宗元在貶謫柳州的文學活動中,拓展了詩歌創作的題材,豐富了其詩歌創作的內容,他將柳州特有的風物融于柳詩中,詩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此外,柳宗元在柳州的詩歌創作中,語言風格也為之一變,比對永州和柳州的詩歌,不難看出永州時期詩歌語言主要是清麗委婉的,而柳州時期的詩歌則是精審凝練直接的語言風格。
柳州是柳宗元生命中的重要節點。貶謫柳州對于柳宗元來說也許是不幸的,但對文學而言卻是幸運的。 一方面柳宗元的謫柳詩使人們得以了解唐代柳州的面貌,有不可忽略的民俗價值;另一方面柳州濃郁的地域色彩是柳宗元詩歌創作的源泉,拓寬了詩歌創作的路徑,對后世的詩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