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Advertisements

中國歷史曾誕生過多少位帝王呢?其實我們很難得出準確的答案。這是因為統計口徑不同導致很難真正做到精準統計。像魏武帝曹操、晉宣帝司馬懿在生前均未稱帝,但他們是王朝實際上的開創者,所以都在死后被追封為皇帝,那么這樣人是否列入統計呢?西漢惠帝劉盈和文帝劉恒之間有前少帝劉恭、后少帝劉弘;漢昭帝劉弗陵和漢宣帝劉詢之間昌邑王劉賀當了27天皇帝;東漢末年漢少帝劉辯在位不滿一年就被董卓給廢黜了。那么上面提到的這些人是否列入統計呢?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前少帝劉恭、后少帝劉弘、昌邑王劉賀、漢少帝劉辯等人在漢朝的皇帝世系表上是查不到的。傳統正史一般不將他們列入帝王專屬的本紀中,不過有些現代史學家認為他們好歹還是當過皇帝的。除了正統王朝之外還有在王朝更迭的亂世中趁勢而起的各路群雄中也不乏稱王稱帝者:隋末的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元末的陳友諒、張士誠;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這些人又該不該列入到統計之中呢?從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到1916年“洪憲皇帝”袁世凱消帝制止的2137年間中國一共經歷了83個王朝。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這83個王朝一共誕生了559個帝王(包含后世追封)。如果把秦始皇稱帝以前的夏、商、周三代的君主以及春秋、戰國時代的王、公、侯加進去則有829位。如果再將朝代更迭時期的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陳友諒、張士誠、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統計在內應當會有1000人左右。這些帝王之中誰得天下的難度是最大的呢?這里我們先確定兩條標準:一定要是生前稱帝的;要開創一個基本上統一的局面。這兩條標準實際上就把上面提到的1000多人中大部分排除在外了。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首先像魏武帝曹操、晉宣帝司馬懿這種死后追封的皇帝就不滿足第一條標準。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陳友諒、張士誠、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則不符合第二條標準:他們多是在王朝更迭時期割據一方,可最終未能完成統一天下的使命,然后沒幾年自己就被別人給滅掉了。事實上三國、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的帝王們也不滿足第二條標準:他們實際上大多也都是割據一方的勢力,而并不是全天下的最高主宰。中國歷史上的王朝雖多,然而真正實現統一局面的卻并不多。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自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帝國以來中國歷史上只誕生了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九個大一統王朝。我們只需要比較這九個王朝的開國皇帝各自得天下的難度即可。這其中漢朝實際上分為西漢和東漢,所以劉邦和劉秀實際上都是開國皇帝。這樣九個王朝就有十位開國皇帝可以進行比較。也許有人會說晉也分為西晉、東晉,宋也分為北宋、南宋。可問題是晉和宋的后半段都已丟掉了半壁江山,所以這兩個王朝的后半段其實已算不上是大一統王朝了。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嬴政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王朝。在嬴政之前的夏、商、周三代實際上是諸侯分封制的王朝,秦的統一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全方位的統一:嬴政廢除了之前歷代傳承的分封制,轉而推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嬴政統一了帝國的貨幣、文字、度量衡,實現了帝國范圍內的“車同軌、書同文”。中國由此成為了世界上最早實現文字、貨幣、交通等經濟文化各方面全方位統一的國家。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相比之下波斯、羅馬等帝國主要是靠強大的國家軍事機器維系統一。用國家軍事機器維系的統一要求統治者必須始終掌握強有力的軍事機器,所以波斯、羅馬等帝國一旦衰弱之后就走向了分裂瓦解。中國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國家軍事機器衰弱的情況,所以才會有魏晉南北朝這樣的分裂狀態。然而中國的統一并非單純依賴國家軍事機器來維系。中國的統一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的統一。波斯、羅馬等帝國一旦解體就成為了無法復原的碎片化狀態。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相比之下中國歷史呈現的是一種分分合合的狀態,而且每次分開之后再合一定比前一階段的合在程度上更高、在力度上更強、持續更為穩固。即使是中國歷史上的分裂時期其實也在孕育下次大一統的種子。秦漢以后的中國經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長時間的分裂動蕩時期,然而正是在這一時期南方地區得到了第一次大規模開發建設,也是在這一時期漢民族與匈奴、鮮卑以及西域、南方等地的民族加深了融合。中國之所以比起歐洲、印度等地更能保持自身的統一在相當程度有賴于秦始皇嬴政。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嬴政以其歷史功績而言足以被視為開天辟地第一人。秦始皇嬴政真正最為偉大之處不在于打下了帝國的江山,而在于他為統一的帝國所構建的一整套政治、經濟、文化體系。實際上嬴政打天下的過程可能并沒后世那些開國皇帝那么難: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就已日漸強盛;秦惠文王用連橫之策瓦解六國合縱聯盟,又為秦國取得了巴蜀這塊穩固的后方基地;秦宣太后設計攻滅了義渠國,從而一舉解除了秦國東進時側翼所面臨的威脅;秦昭襄王為秦國規劃了遠交近攻的軍事與外交策略。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秦昭襄王在位期間發動的伊闕之戰、鄢郢之戰、長平之戰基本消滅了魏、韓、趙、楚的主要精銳,而東方大國齊國在五國伐齊之后也已不再構成威脅。至此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勢其實已不可逆轉。漢代的賈誼因此在《過秦論》中寫道:“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嬴政統一天下當然不是無所作為的坐享其成,但的確是在前人打下的基礎上水到渠成的結果。嬴政在打天下這方面的難度的確并不比后世那些開國皇帝更難。

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比起奮六世之余烈的秦始皇嬴政可以說是白手起家。劉邦在得天下后曾回憶自己的生平經歷說道:“朕本布衣,未有尺寸之分封,起于田壟之間,三年而亡秦,五年而有天下”。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身布衣平民的皇帝:劉邦在起兵創業之初幾乎是沒任何資源可以依賴的。當時天下的各路反秦義軍中不乏六國的王族后裔以及項羽這種貴族世家出身的人。這些人在起兵之時都有家族勢力的支持,然而劉邦的家族是沒這種實力的。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劉邦起兵三年后就把秦朝給覆滅了。這倒不是說劉邦有多厲害,只能說這時的秦朝已不是秦始皇那個時候了。經過秦二世和趙高的禍害之后秦朝實際上已是外強中干了。劉邦真正最強大的對手其實并不是行將覆滅的秦朝,而是中國歷史上不世出的超級戰神西楚霸王項羽。在巨鹿之戰中項羽破釜沉舟率領五萬楚軍以少勝多戰勝秦朝名將章邯、王離所率的四十萬秦軍。項羽的軍事才能在此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劉邦與項羽的較量中一開始劉邦其實處于不利的地位。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秦末亂世中群雄并起割據一方,然而這其中只有項羽是劉邦真正的對手。其他割據一方的梟雄們在劉邦眼中不過就是一群雜魚:劉邦把一部分部隊分給韓信,讓韓信帶兵去打那些雜魚。劉邦自己則在正面硬抗項羽。在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戰中項羽在半日之內就以3萬之師擊潰劉邦56萬之眾,劉邦自己也險些差點把老命丟在戰場上。劉邦在這樣的逆境下并沒被擊倒。公元前202年1月劉邦終于在垓下之戰中擊垮了項羽這個自己平生最大的對手。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劉邦得天下后曾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我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劉邦這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識別人才、使用人才、駕馭人才。嬴政奮六世之余烈才換來秦朝14年江山;劉邦三年滅秦、五年而有天下,開創了兩漢四百余年的統治。劉邦在繼承秦制的基礎上進行更張損益,從而進一步鞏固了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國根基。

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其實和劉邦一樣也是出身草根布衣。盡管劉秀是西漢皇族后裔,但當時西漢已被王莽所滅,劉秀說白了不過是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劉秀打天下比劉邦唯一多出來的資源就是他頭上頂著西漢皇族后裔的頭銜,但實際上劉秀打天下的人馬也都是自己白手起家拉來的。劉秀在用人上并不比老祖宗劉邦差:他帳下也有云臺二十八將,但在個人軍事能力上劉秀比劉邦更強。在昆陽大戰中劉秀身先士卒率部沖鋒,這要換劉邦打不打得贏可就不好說了。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劉邦打天下正如他自己所說主要是靠自己麾下的謀臣武將。相比之下劉秀打天下的過程中他自己就是一名杰出的統帥:在收河北滅赤眉的過程中劉秀曾多次親率大軍平定各方勢力。無論是制定奪取天下的戰略能力還是具體指揮戰役的戰術能力在劉秀身上都得到了絕佳的體現。從劉秀多次身先士卒率部沖鋒這點可以看出劉秀的指揮才能和個人武功在歷代開國皇帝中應當的比較強的。也許正因為劉秀主要是靠自己親自指揮打仗奪取天下的,所以他奪取天下之后也不像其他開國皇帝那樣熱衷于殺功臣。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劉秀既有用人的能力,自身實力也相對突出,而且在打天下的過程中運氣也相當不錯。劉秀運氣之好以致于如今的網友們送了他一個"天選之人、位面之子"的稱號。劉秀從起兵到稱帝僅用了三年,從稱帝到統一用了十二年。當時西漢末年的分裂程度不亞于東漢末年的諸侯割據,更何況劉秀一開始并不是起義軍的首領,然而似乎老天對他一路開綠燈讓他完成了統一。劉秀起兵的第二年就在昆陽之戰中一戰而聞名天下,這為他此后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當時劉秀一邊只有2萬兵馬,而王莽則派出了足足40萬大軍來剿滅他們。這樣的局面按說劉秀一方應當是打不過的。正常情況下劉秀應當主動避免與王莽大軍正面交鋒,然后設計偷襲王莽大軍防備薄弱之處——正如曹操在官渡之戰中迂回到袁紹后方燒毀其糧草一樣。然而關鍵時刻老天爺幫了劉秀一把:就在雙方交戰之時突然下起了暴雨,王莽的軍隊瞬間被淹死數萬。與此同時天上還不斷掉下隕石砸向王莽的軍隊。劉秀在占據天時的情況下又發揮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帶領騎兵突圍搬來了救兵。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劉秀就這樣贏得了昆陽之戰的勝利。很多人說劉秀就像是老天爺的"私生子"。這么懸殊的戰場上老天還降下隕石幫他,難怪眾人都要稱他是"位面之子"。劉秀打仗有老天爺幫,連皇位都有人主動搬給他坐。劉秀和哥哥劉演實力尚不強大時曾與綠林軍合伙,而綠林軍當時推選了另一位西漢皇族后裔劉玄當皇帝。劉玄對能力很強的劉演、劉秀兩兄弟很是猜疑:他殺了劉演,又打發劉秀去河北。當時河北的局勢很混亂,所以劉玄讓劉秀去河北其實是想借刀殺人。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誰知河北的英豪們聽說劉秀來了都開始主動帶著兵馬和糧草去投奔他。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劉秀就一躍成為河北的新貴。隨著劉秀的勢力越來越大之后終于成功在河北稱帝。劉秀登基后無論多么難打的仗只要他御駕親征就會戰無不勝。劉秀的一生盡管也吃過一定的苦,但更多時候是順風順水的。尤其是在一些大事件上就感覺是老天爺都偏幫著他:天時地利人和都主動找上他,從而讓他得以占據一切先機。劉秀打天下的過程中運氣其實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晉武帝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作為西晉的開國皇帝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發動滅吳之戰實現了全國統一。司馬炎得天下其實比嬴政、劉邦、劉秀都要容易:劉邦、劉秀是在幾乎沒任何資源的背景下白手起家,然而司馬炎卻是靠爺爺司馬懿、大伯司馬師、父親司馬昭為他打下的基礎才能坐上皇位的。早在司馬懿那會兒就已把曹魏政權架空了,在經歷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倆的經營之后司馬氏取代曹魏已成為水到渠成之事。司馬氏家族篡奪曹魏政權的所有準備工作幾乎沒一件是在司馬炎手中完成的。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司馬炎登上皇位時蜀漢已不復存在,他所面臨的唯一對手就是東吳。相比之下當年秦始皇嬴政所面臨的形勢可要比他復雜得多:秦始皇盡管是奮六世之余烈,然而秦始皇登基時東方尚六國。盡管東方六國在秦國歷代先王的打擊下早已一蹶不振,然而如果他們能聯合起來仍擁有比秦國更大的土地和更多的人口。秦始皇仍必須小心翼翼地用遠交近攻之策將其各個擊破,而司馬炎所面臨的形勢可要比這簡單得多:司馬炎登基時東吳的實力顯然和西晉不在同一水平上。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等人不僅為司馬炎鋪平了取代曹魏的道路,而且消滅了占據西南地區的蜀漢政權。這樣一來司馬炎只需要專心消滅東吳即可,而不必擔心會處于兩線作戰的境地。西晉滅吳前夕已占據著天下大部分州郡府縣,而東吳則僅占據著荊、揚、交三州的全部或部分地區。西晉的土地、人口、兵力、經濟全都遙遙領先于東吳。可以說晉吳之間的博弈結果在這時實際上就早已注定了。司馬炎的所作所為不過是順應時勢而已。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司馬炎不僅打天下有賴于爺爺、大伯、父親打下的基礎,那么他治理天下的水平又如何呢?司馬炎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興經濟。滅吳之后隨著天下的統一也曾一度出現過被稱為“太康之治”的繁榮盛世景象,然而與此同時司馬炎日益開始驕奢腐化。上行下效的各級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風。司馬炎分封諸王的行為終于在他死后引發了長達16年的八王之亂。西晉王朝只維持了三十余年的短暫統一就在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的沖擊下迅速走向了崩潰。

隋文帝楊堅

如果要評選歷代皇帝中的幸運兒,那么隋文帝楊堅的運氣無疑是好到爆炸了。就連李世民和他手下一幫文臣武將也對楊堅得天下之容易頗多感慨。李世民時期的宰相房玄齡在早年就曾評價楊堅說:“主上本無功德,以詐取天下!”這番語氣里透露著濃濃的醋味。楊堅運氣好的確是客觀事實,然而如果說楊堅一統天下完全是靠運氣也不盡然。楊堅能一統天下的確有賴于前人打下的基礎,可如果換成別人坐在楊堅的位置上也未必就能做得比他更好。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從西魏權臣宇文泰執政時期起就形成了以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為核心的關隴貴族集團。楊堅之父楊忠就是這其中的十二大將軍之一。文武兼備、胡漢結合的關隴貴族集團中大量人才的涌現為北周統一北方乃至之后的隋唐統一全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出自于這一貴族世家集團的楊堅本身就擁有充足的政治資源。公元577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一舉攻滅北齊,從而統一了中國北方半壁江山。一年后宇文邕親率五路大軍進攻突厥,從而消除了來自北方草原的威脅。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就在宇文邕出征凱旋之際卻因病意外辭世。這實際上是為楊堅提供了上位的天賜良機。漢末三國時期曹氏打下的江山被司馬氏篡奪,而在楊堅之后周世宗柴榮的一番文治武功最終卻是為趙匡胤上位做了鋪墊。與之類似的是宇文邕的所作所為其實在客觀上也為楊堅的上位做好了鋪墊:宇文邕死后繼承皇位的是昏庸好色的宇文赟,而宇文赟恰恰正是楊堅的女婿。酒色過度的宇文赟在位不滿3年就暴斃了。宇文邕、宇文赟父子相繼英年早逝,皇位由年幼的周靜帝宇文闡繼承。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這時年幼的宇文闡根本無法實際履行治國理政的職責。在這樣一種狀態下國家軍政大權實際上落入了國丈、隋國公楊堅的手中。這時北周宇文皇族中已沒任何人足以與楊堅對抗,所以改朝換代已成為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楊堅登基稱帝后所面臨的形勢是相當有利的:楊堅的隋朝繼承的是北周的政治資源。北周在滅掉北齊后實際上就已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至于南方的陳朝在昏君陳叔寶的統治下早已腐朽不堪。就在北周“將統而未統”之時楊堅以隋代周,從而得以攫取統一天下的勝利果實。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其實楊堅和嬴政頗為相似:兩人的基業都有賴于前人打下的基礎。他們真正最大的功績不是用武力統一了天下,而是為帝國的統一構建了一整套政治、經濟、文化體系。楊堅所開創的隋朝和秦朝一樣都對后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秦朝為后世留下了統一的貨幣、文字、度量衡以及郡縣制、馳道、長城等等;隋朝為后世留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留下了大運河......直到我們現代的南水北調工程還利用了大運河的河道,而隋朝的科舉制則成為了現代文官考試制度最早的雛形。

唐高祖李淵

《三國演義》使很多人得以了解漢末三國時期的復雜局面,《隋唐演義》使很多人得以了解隋末唐初的復雜局面。盡管《三國演義》和《隋唐演義》都有演繹的成分,但歷史上真實的漢末三國時期、隋末唐初時期確實出現了群雄割據的復雜形勢。實際戰爭中的難度其實并不比小說里小。隋末唐初號稱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這其中實力較強的有李淵、李密、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薛舉、李軌、蕭銑、杜伏威、李子通、林士弘、徐圓朗、輔公祏、高開道、宇文化及、劉黑闥等人。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在秦末漢初群雄割據時期劉邦所面臨的主要對手就是項羽,其他各路割據勢力其實都不足以與劉邦、項羽抗衡。相比之下李淵所面臨的對手中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個個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李淵剛進入關中時北面是突厥人支持的劉武周、梁師都;東面是竇建德和李密;南面是王世充;西面是薛舉。這種形勢下進入關中的李淵實際上是進入了群狼環伺的四戰之地。這就像傳說中的苗疆養蠱:一個罐子里放入一堆毒蟲,最后揭開蓋子時就活一個。在此期間的淘汰過程自然殘酷萬分。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秦王李世民攻打據有今甘肅蘭州等地的薛舉、薛仁果父子,九月薛舉戰死,十一月俘殺薛仁果,唐軍平定了西北廣大地區。武德二年(619年)唐朝用反間計使李軌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從而得以俘殺李軌、平定了河西走廊。同年劉武周、宋金剛勾結突厥攻入河東占領太原。奉命出討河東的秦王李世民收復了太原并消滅了劉武周勢力。至此黃河流域形成了竇建德的夏政權、王世充的鄭政權與唐朝三足鼎立之勢。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在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的虎牢關之戰中李世民用1000玄甲精兵斬殺俘虜王世充6000余人。王世充在這種形勢下只好向割據河北的夏王竇建德求救。李世民僅用3500名玄甲精兵為前鋒增援虎牢關就大破竇建德十余萬眾。洛陽城中的王世充見到夏王竇建德的十幾萬大軍都被消滅了,于是只好率領文武百官向李世民投降。虎牢之戰中李世民一舉消滅王世充、竇建德兩大強敵。在虎牢之戰前隋末群雄逐鹿尚不知鹿死誰手,虎牢之戰后李唐王朝統一天下的趨勢就明顯了。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李淵從公元618年太原起兵到公元907年用了不到九年時間就基本統一了全國,但李淵和楊堅一樣本身就出自當時的關隴貴族集團:李淵的祖父官封隴西郡公、追封唐國公,曾擔任過西魏的太尉。李淵的父親襲封唐國公,擔任北周柱國大將軍。李淵七歲襲封唐國公,后輔佐楊堅建立隋朝,參與滅陳之戰。隋煬帝時期李淵負責鎮守太原,后趁隋末農民起義之機起兵奪取長安、建立唐朝。盡管李淵的對手們實力比較強勁,不過李淵開局的基礎還是不錯的:作為太原留守的他本就有著幾萬人馬。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李淵打天下是有難度系數的,但應當算不上是歷代開國之君中最難的。李淵作為關隴貴族子弟不僅繼承有前人打下的基礎,而且他在打天下的過程中還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幾個如龍似虎的兒子相助。李世民登上皇位后對李淵作為開國皇帝的功績有所貶低,不過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在唐朝打天下的過程中確實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的確是事實。在消滅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的幾次關鍵性戰役中都是秦王李世民的出色發揮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宋太祖趙匡胤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在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當時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結義兄弟,所以他們在得知兵變的消息后都打開城門接應趙匡胤。當時在開封的后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促間想率兵抵抗,然而還沒等他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給殺死了。趙匡胤麾下的軍隊幾乎是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開封。趙匡胤所發動的這場兵變為何會如此順利就成功了呢?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這主要是因為周世宗柴榮剛駕崩,剛即位的小皇帝和攝政的太后在朝臣和軍隊中尚無威信可言。趙匡胤本就是禁軍統帥之一,所以京城禁軍得知兵變的消息后大多沒進行抵抗。后周皇室和以宰相為首的朝臣們也迅速默認了兵變成功的既成事實:趙匡胤通過對后周皇室和大臣的優待換取了政局的穩定。由此可見趙匡胤在兵變奪權的過程中幾乎沒遇到什么像樣的抵抗。對趙匡胤而言最難的也許并不是奪權,而是如何鞏固政權進而統一天下。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在這方面趙匡胤需要感謝自己的老領導柴榮:周世宗柴榮在位時期把禁軍系統拆分為侍衛司和殿前司兩大核心系統。經過柴榮的改革之后整個中央禁軍約有近20萬人,從而對地方軍形成了絕對的壓倒性優勢。同時禁軍中的殿前司有士兵約3萬人,侍衛司有士兵約6萬人。這兩支最精銳的部隊在禁軍系統中又占據壓倒性優勢。柴榮的這番改革本意是為了通過侍衛司和殿前司兩大系統互相牽制降低兵變發生的可能性,然而任何改革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鞏固的。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柴榮沒能見到自己的改革成果就死了,結果他的所作所為在無形中為趙匡胤提供了便利。趙匡胤先是利用自己在禁軍中長期積累的人脈篡奪了禁軍的兵權,然后以占據絕對優勢的禁軍鎮壓了兩個不聽命的地方節度使。等趙匡胤上位后就接著柴榮尚未完全完成的軍事改革進一步削武將的兵權。在以“杯酒釋兵權”的形式消除來自武將的威脅之后趙匡胤按“先南后北、先易后難”的策略先后滅亡了荊南、武平、后蜀、南漢及南唐南方割據政權,從而得以完成了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統一。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趙匡胤能較為順利地削平群雄同樣需要感謝柴榮:柴榮在位時期后周禁軍已成為一支威震鄰國的軍隊。公元955年后周大軍從割據巴蜀地區的后蜀政權手中奪取了秦、成、階、鳳四州。從公元955年起柴榮三次出征南唐奪取了淮南地區的十四個州六十個縣。公元959年柴榮北伐遼國的軍事行動奪取了三關三州十七縣。柴榮這一系列軍事行動使后蜀、南唐這兩個南方比較強大的割據政權遭到重創,同時北方的遼國也在受到打擊后一時不敢再找麻煩。這無疑為趙匡胤后來削平群雄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的開國皇帝其實存在兩種說法:最早開機創業的元太祖是成吉思汗鐵木真,然而按中原漢制建立元朝的卻是元世祖忽必烈。考慮到我們要比較的是大一統王朝的開國之君,那么只有等到蒙古人滅夏、滅金、滅宋、創立元朝后才算是大一統王朝,否則秦始皇嬴政也不是秦國最早開機創業的君主啊。13世紀蒙古的崛起擴張是當時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蒙古人打下了東起太平洋、西至多瑙河、南達曾母暗沙、北抵北冰洋的330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疆域。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然而這遼闊的疆域并不全都屬于元朝。蒙古帝國實際上并不是一個真正統一的帝國,而是由中國元朝和四大汗國等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共同組成的聯盟體系。這其中只有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才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而其他四大汗國的歷史則并不屬于中國史。這也是把忽必烈算作元朝開國之君的原因。公元1264年忽必烈汗將蒙古帝國的首都從和林遷到燕京(今北京,原金朝中都,金亡后改稱燕京),后又改名大都,從此大都正式替代和林成為元朝多民族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1271年11月忽必烈接受漢族幕僚的建議按《易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建國號“大元”。忽必烈用稱皇帝、建國號這樣的行為表明自己作為正統王朝統治者身份。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繼續推行漢法、任用漢族官吏、確立行省制。這加深了他與那些主張維持蒙古舊俗的保守貴族之間的矛盾。忽必烈取得天下的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對手主要有兩個:一是以弟弟阿里不哥為代表的主張維持蒙古舊俗的保守派貴族;二是占據江南地區的經濟文化繁榮的南宋王朝。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公元1259年8月11日大汗蒙哥在攻打南宋釣魚城的戰斗過程中身亡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就為爭奪汗位開始明爭暗斗。當時正在與南宋作戰前線的忽必烈暗中做好了兩手準備:一邊調兵遣將繼續進攻威脅南宋,一邊暗中準備撤兵返回蒙古爭奪大汗之位。當時的南宋朝廷已被忽必烈的兵鋒所震懾,于是迅速與其達成火線協議:雙方約定以長江為界,宋朝每年向蒙古方面提供白銀20萬兩、絹20萬匹。當忽必烈完成這一切后率兵北上時阿里不哥也沒閑著。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阿里不哥以維護蒙古舊俗的名義攻擊忽必烈起用漢人的政策,因此團結了一大批蒙古保守貴族。阿里不哥派出霍魯海、劉太平等親信赴陜甘等地任職,然而忽必烈派出的廉希憲等人先到一步并殺死了霍魯海、劉太平等人,忽必烈取得了與阿里不哥第一輪交鋒的勝利。阿里不哥得知自己派出的人被殺后派兵南下燕京和西涼府(今甘肅武威)。忽必烈則派出宗王合丹和漢族將領汪良臣等人率領的蒙、漢聯軍,最終忽必烈的部隊憑借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和高昂的士氣擊敗了阿里不哥的軍隊。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1260年底忽必烈率軍進入哈拉和林以南的翁金河畔,阿里不哥聞訊逃往杭愛山以西之地,一時間漠北、遼東原來支持阿里不哥的蒙古貴族們紛紛向忽必烈稱臣。這時忽必烈以為阿里不哥已不足為懼,于是在留下少量部隊駐守哈拉和林后返回了開平府。1261年卷土重來的阿里不哥打敗了忽必烈駐扎在哈拉和林的軍隊,隨后與忽必烈派來的援軍進行正面交戰。一番戰斗下來忽必烈得以險勝,然而他并沒乘勝追擊,得到喘息之機的阿里不哥在十幾天后再次卷土重來。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這次雙方實力相當,所以一時間難分勝負。最終忽必烈利用漠北連年干旱、缺少糧草而自己的軍隊卻能從中原漢地獲得源源不斷的供給這一巨大優勢對漠北實行戰略封鎖。1262年末本來支持阿里不哥的阿魯忽倒向了忽必烈,由此引起了雙方實力的此消彼長。1264年黔驢技窮的阿里不哥終于投降,至此忽必烈已掌握了蒙古國內大部分勢力。1276年2月4日元軍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中消滅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忽必烈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祖先身上的尚武之風,不過他取得天下在相當程度上有賴于前人打下的基礎:忽必烈建立元朝時蒙古人已征服西夏和金國,南宋也已完全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相比之下以阿里不哥為代表的保守貴族勢力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更為強勁的對手,然而忽必烈從1259年到1264年用了五年時間就打敗了阿里不哥,在此之后他用了15年時間才得以完全征服南宋(這還不算之前窩闊臺時代、蒙哥時代蒙古人對南宋的打擊)。最不被看好的南宋卻給蒙古人的征服制造了最大的阻力。

明太祖朱元璋

要說中國歷史上起點最低的開國皇帝非朱元璋莫屬。秦始皇嬴政在成為皇帝之前就已是秦王;晉武帝司馬炎是靠爺爺司馬懿、大伯司馬師、父親司馬昭為他打下的基礎才坐上皇位的;出自關隴貴族世家隋文帝楊堅在北周時期就已是顯赫一時的外戚;唐高祖李淵是隋煬帝楊廣的表兄;宋太祖趙匡胤出身后周禁軍將領;元、清兩代則是由少數民族首領入主中原。嬴政、司馬炎、楊堅、李淵、趙匡胤、忽必烈在打天下的過程中都繼承了一定的前人留下的政治資源。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相比之下朱元璋和劉邦、劉秀一樣是白手起家的草根布衣。如果非要拿朱元璋同劉邦、劉秀比,那么無疑是朱元璋的起點更低:劉邦好歹還當過泗水亭長;劉秀頭上好歹頂著西漢皇族后裔的頭銜;朱元璋在最落魄時甚至當過乞丐。當然我們比的是誰打天下更艱難,而不是比誰的出身更慘。劉邦作為泗水亭長在早年的生活境遇上確實比朱元璋要好,可泗水亭長這個職位并沒為劉邦打天下帶來什么政治資源。朱元璋在早年生活比劉邦、劉秀更慘是事實。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不過如果單純只從打天下這點來說劉邦、劉秀和朱元璋一樣都沒什么政治資源可言。這幾個人在起兵創業時基本上處于統一起跑線。朱元璋打天下除了沒政治資源之外還有一點是非常突出的: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從南到北實現統一的,其他人無一例外都是從北往南打的。朱元璋因此創造了中國歷朝歷代開國皇帝中絕無僅有的奇跡: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乞丐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從南方統一全國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這兩點上確實是無人可比的。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朱元璋所面臨的對手中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蒙古騎兵,也有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明玉珍等割據一方的梟雄。1353年陳友諒趁朱元璋出兵安豐之際率兵圍攻(今江西南昌)。這次軍事行動陳友諒號稱出動了60萬大軍,剛一開戰就將洪都撫州門的城墻破壞了30多丈。負責堅守撫州門的將領鄧愈迅速集結部隊用火銃對漢軍進行連續射擊,同時在崩壞的城墻上架設木柵工事。最終在朱文正、鄧愈將領的頑強抵抗下陳友諒在圍攻洪都85天后被迫撤圍。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解了洪都之圍后朱元璋同陳友諒決戰的時刻也到來了:1363年8月朱元璋乘陳友諒進攻洪都受挫之際分兵據守鄱陽湖口以阻斷其后路,朱元璋與陳友諒之間的生死對決由此揭開帷幕,與此同時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炮艦對攻。據《國初事跡》記載:陳友諒率大船進鄱陽湖來侵,徐達棄圍援之。與此同時朱元璋本人也親領舟師往征。此戰中陳友諒的艦船均是上下三層甲板能跑馬的超大型艦船,這已與日后明成祖朱棣以一個大一統王朝打造出來的鄭和船隊相差無幾了。

歷史上哪位帝王奪取天下的難度最大

實在難以想象這是一個割據政權的武裝力量。在這樣強大的敵人面前朱元璋最后能獲得勝利實在有些讓人意想不到。朱元璋能打敗元順帝、張士誠,陳友諒等人足以證明他的軍事才能,同時他能從一個乞丐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巔峰也證明他有識人用人的政治才能。在那個時代出身比朱元璋好的人有很多,然而最終這個昔日的小乞丐卻坐上了皇位。這樣的難度系數恐怕在歷代開國之君中是無出其右的,更何況從南往北打的朱元璋在地理形勢上也不占優勢。

清世祖順治

順治是清朝入關后作為大一統王朝的第一代統治者,然而在此之前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倆已在東北關外經營多年。清朝能入關奪取天下其實和順治本人沒太大關系:順治即位時只有六歲。事實上是攝政王多爾袞招降了山海關守將吳三桂才使清朝得以順利入關。順治的歷史功績主要在于入關后恢復生產、重用漢官、溝通蒙藏、澄清吏治等政治作為,然而在清朝入關打天下的過程中一個六七歲的孩子還能有什么作為不成?順治能成為清朝入關后的第一代皇帝說是坐享其成并不為過。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