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提起日本,在我們的眼中所能呈現出來的,就是一條位于板塊縫隙之間的狹長島國,可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島國,卻在幾十年前引發了席卷整個東亞大陸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二戰開始之前,日本陸軍就曾在蒙古地區 直接和蘇聯軍隊硬碰硬,并且,當二戰進入到太平洋戰爭時期時, 日本竟然以轟炸珍珠港的形式,強行將美國拉進了二戰的戰局中來。
這種強行給自己的對手提供隊友的戰爭方式,在當今看來著實有些不可思議,畢竟日本的總面積加起來還不到一個云南省的面積,那么, 究竟是因為什么,才讓日本有了同時對中、美、蘇三個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開戰的資本呢?
正如馬克思在 《資本論》中所說的那樣, 一切事物,我們都應該要通過其表象來達到看清其本質的地步。當我們能夠從日本同時與三個大國交惡的決策中分析出,導致日本做出這個決策的原因時,我們就能夠充分的了解到日本為什么敢于同時與多個國家戰斗了。
對于日本從古至今都只是一個小國家的認知,其實從概念上來說,就有著很大的錯誤。因為一個國家的領土面積,只能在物產和人口數量上來決定一個國家的大小。相比于我們中國,無論在哪個年代, 日本的人口數量和物產資源都是小于我國的。
可事實上, 在國際社會上評判一個國家大小的方式,和國土面積以及人口總數根本沒有任何關系,而是通過其綜合國力來判斷的。對于一個國力強大的國家來說,其國土面積的大小根本不重要。就像發動了侵華戰爭的日本, 雖然是個國土面積很小的島國,但實際上日本的綜合國力還是要遠遠地超越當時的中國的。
所以,從綜合國力上來講,日本還是有著與中、美、蘇三國一較高下的資格的。 日本這三十七萬七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和西方國家相比,能有著多少的差異呢? 這樣的國土面積如果放在歐洲, 日本的國土面積甚至要大于當時德國和英國本土,只比法國的國土面積小一點兒。 而放眼世界,日本的國土面積在全世界二百多個國家之間的排名,也排到了 第六十二位。 雖然因為日本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原因,導致了日本的土地顯得極為狹長,從日本最北邊的北海道島到最南端的沖繩島,跨越的長度幾乎達到了一千九百公里, 但這些因素對于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而言,則是根本沒有影響的。
至于說人口數量,到現在, 全球人口超過了一億人的國家也僅有十三個,日本就是其中之一, 更別說在二戰期間,日本的男性從大到小,都具有著當時的中國人所難以對抗的優秀軍事素養。 而在軍工實業上,單憑一個日本三菱重工 ,就為日本研發制造了 超兩萬架戰斗機,坦克、裝甲車更是不計其數 。日本的這一實力更是讓諸多東南亞國家吃盡了苦頭, 在日本的坦克、飛機的壓迫下,裝備有德系、美系飛機、坦克的國民黨軍隊只能被打得望風而逃。
例如日本在 一九三七年發動九一八事變時 ,就敢以區區的兩萬關東軍進犯有著超三十萬駐軍的東北,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雖然當時的東北軍隊不戰而退,但其實當時駐扎在東北的軍隊可是有著 清一色的美系槍械裝備的。
自一八六八年日本的 “黑船事件”發生后,日本當時的統治者明治天皇立刻開始了席卷全日本的明治維新。在此之前,日本最后一個幕府—— 德川幕府,在全日本施行了和清王朝類似的閉關鎖國政策, 即是指禁止了外國的傳教士、商人、平民進入日本,也禁止了日本國民在離開日本后再歸國,閉關鎖國政策最為嚴重的時期,日本甚至禁止全日本所有造船廠制造大型遠洋船只。于是很快,日本也逐漸在閉關鎖國中淪落了下去。
與世界脫離了聯系的日本在 十九世紀遭受到了來自西方國家的戰艦的沖擊, 一八五三年,當美國準 將 馬休·佩里和祖·阿博特 等將領率領著海軍艦隊進入到日本東京海岸的浦賀港時,那些外表被涂成了黑色的鋼鐵巨艦,立刻引起了日本人的恐慌。要不是當時的 美國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 并沒有侵占日本國土的想法, 否則現在還有沒有日本這個國家都難說。 當時, 美國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讓美國海軍準將馬休·佩里 給日本天皇帶了一封信,在信中,米勒德·菲爾莫爾表示了想要和日本建交的想法。日本明治天皇的父親孝明天皇從這封信中感受到了國家發展的機會,于是在一年后, 日本和美國就在神奈川縣簽訂了被后世成為“神奈川條約”的《日美親善條約》。
這些條約和后來中國與西方國家簽訂的條約一樣,都是剝奪一個國家領土主權不平等條約。 但日本人卻在短短的數十年間,利用在日本國內發起的一場又一場戰爭,將西方國家的工業技術在日本國內普及。不僅如此, 在孝明天皇死后, 明治天皇繼位的幾十年來,日本就以極快的速度脫離了西方國家的掌控。 可中國,還處在清王朝清文宗咸豐皇帝的治下。西方國家對中國和日本的侵略是同一時期進行的,在美國軍艦開進日本之前,清王朝就在一八四零年和英國因為鴉片而爆發了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打了沒多久,疏于武器更新和維護的清王朝軍隊戰敗,并與兩年后簽訂了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鴉片戰爭戰敗以后,中國就正式進入到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模式中去 。而日本,卻在 一八九零年左右就完成了工業化改革,從而使日本具有了躋身進入世界強國隊列的資格。
此時的日本,早就已經廢除了幕府時期的藩郡制度,轉而將所有的“藩”改為了“縣”,結束了日本的封建時代,建立了一個真正的中央集權的資本主義國家。 之后,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日本政府為了達到 富國強兵、發展實業、改革文化的三大類國策, 首先就是改革了軍隊和警察的體制,創辦起了西方體制下的 軍工產業 ,并開始了面向全國的征兵,之后為了 興辦實業, 更是不惜代價從西方國家引進先進的工業技術和工業設備,更是在全日本都下達了扶持資本企業的政策。 同樣,要想順利達成這兩項目標,就必須要接收來著西方國家的先進文化,利用西方國家的文化,來提高本國的教育水平,培養更多的現代化人才。
并且,日本已經在著手準備研制屬于日本自己的軍事武器,如坦克、裝甲車、飛機之類的大型武器 。但隨著工業的發展,日本一直以來就擔心的資源問題,就又被日本的官員們擺到了明治天皇的面前。 于是,在一八九四年時,日本明治天皇發動了對中國和朝鮮的侵略戰爭。這,也就是著名的中日甲午戰爭。這一年,也是清王朝清德宗光緒皇帝繼位后的第二十年。
在奪取了中國山東以及朝鮮半島的控制權后,日本的綜合國力開始進入到了飛速攀升的階段。 而等到二戰開始之前的一九三七年,日本的軍事實力,已經發展到了能夠與英美蘇德這樣的世界強國抗衡的地步。 在當時,日本的陸軍坦克、裝甲車已經能夠和蘇聯對抗,海軍的航空母艦和美國的航空母艦只剩下數量上的差距,空軍的飛機和德國更是只剩下規模上的區別。 所以從這時起,哪怕日本的國土面積還是只有三十七萬七千多平方公里,但實際上的日本, 已然真正的 躍變 成了世界強國。
再加上日本國內當時軍國主義橫行,一直在暗搓搓地謀劃著更大的對外擴張計劃 。有了解的觀眾朋友應該知道發生在二戰前夕, 日本和蘇聯兩國之間的“諾門罕戰役”吧? 這一戰,無論是日本軍隊所表現出來的戰斗能力,還是日本軍隊的軍事補給能力, 都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了日本在這短短的數十年間究竟發展成了怎么樣的一個龐然大物。 相比之下, 美國要不是在廣島和長崎丟下了兩顆原子彈,恐怕在太平洋中的戰斗損失也絕不會小于蘇聯多少。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