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和珅,清朝歷史上最有名的貪官,也是世界歷史上有名的富豪, 資產相當于當時世界第二富豪法國國王“太陽王”路易十四資產的80倍!
和珅在19年的官宦生涯中大肆斂財,還有自己的錢莊等房產,今天的北京大學的占地當初就是和珅的田地資產,名副其實的富可敵國( 今天的北京恭王府就是和珅的豪宅,有些建筑是仿造圓明園所建)。
公元1799年和珅被嘉慶帝抄家時,抄出的家產多達9億兩白銀,這還是保守的數字,如果按照今天的購買力計算的話, 一兩白銀折合今天750元錢,9億兩是啥概念?
和珅貪污的錢是清朝20多年稅收的總和(清朝的一年稅收不足幾千萬兩),“和珅扳倒,嘉慶吃飽”,嘉慶僅用15天的時間就將和珅連根拔起,也算是乾隆臨死前留給和珅的“開年大禮包”吧(和珅是正月被抄家的)!
和珅,滿洲鈕祜祿氏,公元1750年7月1日生于福建,他的父親名叫常保。
和珅的幼年是十分不幸的,三歲時母親因為難產去世,留下剛出生的和綝(和珅的弟弟)和三歲的和珅,九歲時父親去世,要不是家里的老仆人可憐這哥倆是孤兒,和珅兄弟早就沒有然后了!
長大后的和珅語言天賦驚人,他精通滿,藏,漢,蒙四種語言,這腦子也是天生的智商絕頂!
公元1768年,18歲的和珅娶了直隸總督馮英廉的孫女,他的傳奇一生拉開了序幕。
公元1769年,19歲的和珅參加科考,但很不幸,聰明的他居然落榜了,
后來和珅以“文生員”的身份擔任輕車都尉,因為眼力見好,很會來事,后來偶然的機會下他被皇帝賞識,升其為三品侍衛,隨后和珅入選清朝特種機構“粘桿處“侍衛!
“粘桿處“,也許換個名字更讓人熟悉,就是大名鼎鼎的“血滴子”!
乾隆十八年,公元1773年,23歲的和珅因賣弄才學受到乾隆的賞識,從而平步青云,拉開了他走上富豪之路的序幕!
和珅起初當人管庫大臣,他充分利用職務之便,開始學習理財和撈外快,
起初他還是個清官,公元1780年和珅通過審判李侍堯一案聲名鵲起,隨著地位水漲船高,他的私欲心極度膨脹,這也為他把自己送進墳墓埋下了伏筆!
從公元1780年開始,和珅通過打壓文官,拍皇帝馬屁中飽私囊,鎮壓農民起義等手段不斷積累財富,就連他的管家劉全被抄家時都有百萬兩白銀!
乾隆晚年,和珅通過劫掠富商富得流油,乾隆下江南期間,和珅通過暗地扣押貢品大發橫財。
乾隆50年,和珅設立“罪銀制度”,官員犯罪,可以通過交錢免罪,用和珅的話說:“我這不是要你的錢,而是用你的錢為你辦事!”
瞧這嘴皮子多利索!
隨著乾隆晚年的昏聵,和珅利用皇帝的寵信掌握大權,在擔任軍機大臣期間權傾朝野,時人稱和珅為“二皇帝”。
太子颙琰(后來的嘉慶帝)對和珅插手朝政恨之入骨,以至抄家時給和珅安得罪名里有一項就是: “朝中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
公元1799年正月,和珅的保護傘乾隆死了,嘉慶再無顧忌,僅用半個月的時間就將和珅連根拔起!
起初和珅被判處凌遲,后來幸虧和珅的兒媳婦,也就是嘉靖帝的妹妹固倫和孝公主向嘉慶皇帝求情,和珅才被改判“獄中自盡”!
公元1799年2月22日,49歲的和珅留下絕命詩一首,一條白綾結束了自己狂拽酷炫的一生,此時距離他的老主子乾隆之死還不足20天!
和珅不會想到,自己瘋狂斂財,到頭來卻是為“他人做嫁衣”!
公元2001年,和珅入選《亞洲華爾街日報》,被排在世界頂級富豪之列,此時和珅已經死了202年了!
不可思議的是,和珅一生雖然斂財無數,但是他也不是啥錢都貪,和珅:“我是有原則的,不是什么錢都要,有三種錢絕對不貪”,這就是和珅有名的“三不貪原則!”
那么和珅都是哪三種錢絕對不貪呢?
第一種,科舉的錢不貪!
和珅深知,舉子們十年寒窗,就是為了通過科舉考試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有些考官和心術不正的考生為了能“高中”,通過各種手段上下賄賂,導致有真才實學的考生名落孫山,
清朝歷史上發生過四次科舉冤案,其中三次是在和珅之前發生的,和珅很反感這種行為,這種錢一概不收,不僅如此,他還嚴禁心腹手下人不準接收這種渠道的錢財,以免引火燒身!
第二種,賑災的錢不貪!
賑災款就是百姓的生命,和珅盡管喜歡錢,但是他知道百姓是國家的根基,歷史上因為貪污賑災款導致百姓沒有活路從而起義的事件實在太多,飽讀詩書的和珅十分明白,這種錢絕對不能貪,這是要命的差事,
因為他深知,在太平盛世才有他穩如泰山的官位和發財的機會,這就是所謂的“寧為太平狗,不做亂世人”的道理!
和珅不僅自己“以身作則”他還約束手下人不得干貪污賑災款這種下三濫的事!
從這一點看,清朝巨貪和珅比當今那些為錢財無所不用其極的人渣品行高尚得多!
第三種,人家求辦事,自己沒把握能辦成,這種錢不收,即便收了,但事情沒辦成,和珅也會給人退回去!
也就是說:沒把握辦成的事,這種錢堅決不要,即使拿了也要給人退回去!
不得不說,現在有些人真該學習學習和大人這一做法,得少打多少官司啊!
和珅愛財,取之有道:科舉錢不貪,賑災款不貪,沒把握的錢不貪,這是他貪污的三大原則底線,
盡管和珅臭名昭著,但是他貪污是遵循底線的,不像晚清的慶親王奕劻,為了斂財不擇手段,和兒子沆瀣一氣,賣官鬻爵,不管啥錢都往自己家里斂,最后卻因病餓而死,可謂:“天理昭彰報應不爽!”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