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60大壽時悲嘆自己無后,兒媳聽后跪下:家中還有一個您的兒子

Advertisements

包拯60大壽時悲嘆自己無后,兒媳聽后跪下:家中還有一個您的兒子

為母者,竭盡所能為孩子考慮。陶侃為東晉名將,自幼家境貧寒,母親湛氏是他父親的妾室,每日紡織為兒子提供生活所需,并鼓勵他結交有才識的朋友。為招待前來的范逵,陶侃的母親甚至剪下自己的頭發,換得幾斗米糧招待客人,又割下睡覺的草墊喂食馬匹。范逵事后得知陶侃母親的做法,感慨萬分,回到洛陽后向他人極力推薦陶侃,陶侃也得以出人頭地。

陶侃的母親為兒子的臉面和光彩,即使家中一貧如洗也要竭盡全力招待客人,是真正的母親之心。古代有許多女子都為家人付出一生,毫無怨言。包拯的兒媳崔氏,做為柔弱的女子,卻能在公婆去世后,撫養家中幼弟,受到世人的贊賞。

包拯60大壽時悲嘆自己無后,兒媳聽后跪下:家中還有一個您的兒子

壽宴上的意外之喜

公元1057年陰歷七月初十,河南開封城中一派喜慶歡愉,正當六十歲的包拯在府中舉辦壽宴,所謂“不到甲子不慶壽”,家人們在包拯甲子之年為他操辦六十大壽,也是想要慶賀他一生的功績。宴席上,花甲之年的包拯精神煥發,與前來慶賀的眾多賓客把酒言歡,一片觥籌交錯。

壽宴結束,眾人散去后,包拯心中卻突然升起一股失落感,宴席盛大熱鬧,卻由于獨子的早逝而沒有孩子陪伴身邊,缺少“天倫之樂”,內心不免難受。包拯想到自己一生無后,壽終正寢之日都無子送終,不禁黯然落淚,說出嘆息低語之詞。

就在包拯陷入悲傷情緒時,他的兒媳突然跪在地上,他自己也被嚇了一跳,還未等他開口詢問,兒媳就告訴他一個驚人的消息,包拯其實外面還有一個健健康康的小兒子,就呆在府中。包拯一聽這個消息,趕忙追問兒媳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包拯60大壽時悲嘆自己無后,兒媳聽后跪下:家中還有一個您的兒子

長子早逝,長孫夭折

包拯原本有兩妻一妾,原配為李氏,李氏福淺命薄,早早地便因病去世了。包拯為延續家族的香火傳承,又娶董氏為妻,并將她的陪嫁丫鬟孫氏納為妾室。董氏是典型的古代女子,相夫教子的“賢內助”,將家庭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條,還為包拯生下兒子,包繶。包繶做為家中的獨子,夫妻二人花費許多心血培養教導他。包繶19歲時,迎娶崔氏為妻,還在父親的幫助下謀得太常寺的官職,可謂是事業愛情兩豐收。

大概是天妒英才,包繶成婚才剛滿兩年就因病去世了,他的兒子也早早夭折。兒子和孫子接連離世,讓包拯夫婦和兒媳崔氏備受打擊,尤其是崔氏,幾欲跟著丈夫孩子一同死去。唯一的兒子去世后,包拯再次考慮到延續香火的問題,包拯心中著急上火,妻妾二人的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為母者,竭盡所能為孩子考慮。陶侃為東晉名將,自幼家境貧寒,母親湛氏是他父親的妾室,每日紡織為兒子提供生活所需,并鼓勵他結交有才識的朋友。為招待前來的范逵,陶侃的母親甚至剪下自己的頭發,換得幾斗米糧招待客人,又割下睡覺的草墊喂食馬匹。范逵事后得知陶侃母親的做法,感慨萬分,回到洛陽后向他人極力推薦陶侃,陶侃也得以出人頭地。

陶侃的母親為兒子的臉面和光彩,即使家中一貧如洗也要竭盡全力招待客人,是真正的母親之心。古代有許多女子都為家人付出一生,毫無怨言。包拯的兒媳崔氏,做為柔弱的女子,卻能在公婆去世后,撫養家中幼弟,受到世人的贊賞。

包拯60大壽時悲嘆自己無后,兒媳聽后跪下:家中還有一個您的兒子

壽宴上的意外之喜

公元1057年陰歷七月初十,河南開封城中一派喜慶歡愉,正當六十歲的包拯在府中舉辦壽宴,所謂“不到甲子不慶壽”,家人們在包拯甲子之年為他操辦六十大壽,也是想要慶賀他一生的功績。宴席上,花甲之年的包拯精神煥發,與前來慶賀的眾多賓客把酒言歡,一片觥籌交錯。

壽宴結束,眾人散去后,包拯心中卻突然升起一股失落感,宴席盛大熱鬧,卻由于獨子的早逝而沒有孩子陪伴身邊,缺少“天倫之樂”,內心不免難受。包拯想到自己一生無后,壽終正寢之日都無子送終,不禁黯然落淚,說出嘆息低語之詞。

就在包拯陷入悲傷情緒時,他的兒媳突然跪在地上,他自己也被嚇了一跳,還未等他開口詢問,兒媳就告訴他一個驚人的消息,包拯其實外面還有一個健健康康的小兒子,就呆在府中。包拯一聽這個消息,趕忙追問兒媳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包拯60大壽時悲嘆自己無后,兒媳聽后跪下:家中還有一個您的兒子

長子早逝,長孫夭折

包拯原本有兩妻一妾,原配為李氏,李氏福淺命薄,早早地便因病去世了。包拯為延續家族的香火傳承,又娶董氏為妻,并將她的陪嫁丫鬟孫氏納為妾室。董氏是典型的古代女子,相夫教子的“賢內助”,將家庭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條,還為包拯生下兒子,包繶。包繶做為家中的獨子,夫妻二人花費許多心血培養教導他。包繶19歲時,迎娶崔氏為妻,還在父親的幫助下謀得太常寺的官職,可謂是事業愛情兩豐收。

大概是天妒英才,包繶成婚才剛滿兩年就因病去世了,他的兒子也早早夭折。兒子和孫子接連離世,讓包拯夫婦和兒媳崔氏備受打擊,尤其是崔氏,幾欲跟著丈夫孩子一同死去。唯一的兒子去世后,包拯再次考慮到延續香火的問題,包拯心中著急上火,妻妾二人的肚子卻毫無動靜,包拯又不想再納妾室,再苦惱也是無可奈何。到他59歲時,他徹底放棄延續香火的希望,將妾室孫氏送回了娘家。

包拯60大壽時悲嘆自己無后,兒媳聽后跪下:家中還有一個您的兒子

老來又得子,兒媳擔起撫育重任

孫氏年經不輕,身體又虛弱,包拯便特意安排兒媳崔氏一路照顧孫氏,以免孫氏路途中生病難受。沒想到,兒媳崔氏在路中發現孫氏已經懷有身孕,為不讓孫氏受到驚擾,她悄悄隱瞞公婆,準備等到孫氏產下孩子,一切安穩之后再告訴他們。于是,崔氏暗中照顧孫氏,直到孫氏產下一名男嬰后,她才將孩子抱回府中,直到包拯60壽宴這天,覺得時機已到,可以把事情告訴公公,這才告訴包拯這個意外之喜。

包拯聽完兒媳的話后,立刻跟著崔氏去看小兒子,因著自己老來得子,延續血脈的心愿得以實現,他給幼子取名包綖,寓意包家的傳承延續。5年后,包公離世,剛滿5歲的包綖跪在父親靈前,披麻戴孝。

公婆相繼去世后,崔氏擔任起撫育包綖的重擔,悉心教導幼弟,將他教養成一個謙愛有禮、友善守法的有志男兒,備受他人贊譽,認為他做為名門之后,實屬有名門之風范和精神氣質。崔氏本人也受到外人贊賞,她忠于丈夫,一生都為包家血脈傳承盡心盡力,讓包家后人成長為一個棟梁之才,當朝皇帝感動于她的奉獻和忠潔,下旨讓北宋文豪蘇東坡為其寫文贊賞,并賜封她為永嘉郡君。

結語

崔氏做為一個女子,為包家嘔心瀝血,不僅忠于自己的丈夫、孝順公婆,甚至主動承擔起撫育幼弟的責任,可謂是善良真誠。她承擔起家族的傳承重任,雖不像桂英、木蘭那般英姿颯爽的巾幗女子,卻有超出一般女子的毅力和堅韌。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