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霞光》的意外收獲,有一天我國諜戰劇也能變得這么接地氣!

Advertisements

最近有部劇引起了大娛的注意,因為身邊人都不約而同在討論什么高大霞、什么蘇麻麻、什么甄精細,說得是熱火朝天,可評價卻呈現兩極。

一撥人說咋能這么拍諜戰劇呢,這劇情太不高智商,太不縝密了;

另一撥則表示這劇追得爽,平民百姓斗國黨間諜就是這么接地氣,淚點笑點齊全,真乃下飯神劇!

抱著驗證這兩種說法到底哪種才是真的這一念頭,大娛興沖沖打開了這部劇,結果意外地發現,上述提及的兩種說法居然都挺有道理。#電視劇霞光#

的確,《霞光》可能算得上是一部“非典型”諜戰劇,但不代表它不真實和不好看,相反,這劇參考了翔實的地方資料。

編劇也就是原著作者郝巖本來就生活在故事發生的城市——大連,他同時也是一名民生類新聞工作者,所以將解放前普通人的生活經歷和體驗融入到敵我斗爭中去是他的一種創作習慣。

而廣電總局和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的扶持與背書,也證明了對這部作品的態度和其中細節的真實性以及創作態度經得起廣大觀眾推敲。

本劇的劇本并非是郝巖第一回嘗試這樣的創作,2015年獲得高收視并奪得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的作品《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也是出自他之手。

如今這部《霞光》原名叫《高大霞的火紅年代》,顯然也延續了這種創作方向,與前作風格一脈相承。

高大霞精力充沛,快嘴快舌,常常憑直覺下判斷,然后經由傅家莊等同志的尋根究底,嚴謹驗證,往往都能在高大霞的工作成果中有所收獲。

但也由于她的直率個性,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很多行為不被理解,于是生出許多波折與笑料。

劇中不少人物和情節都區別于過去描述得特別高大全的既有諜戰劇,他們常常會去運用手邊可以接觸到的物資和資源開展工作。

比如紅腸里頭藏情報,比如胡蘿卜一劃拉直接現刻蘿卜章等等劇情,有的觀眾覺得腦洞太大不嚴謹,但您要是細細一思考,還真就是那么回事。

在當時,物質條件本就有限,要是整得太過考究,既不符合史實,也不屬于勞動人民能折騰得起的智慧結晶。

劇中這樣的情節設計,還真是既合情又合理。

本劇另一特點是對白非常幽默風趣,人物對白時常在笑點中還蘊含深意,說明編劇功底相當扎實。

有的追劇觀眾甚至反映這部劇它有那么些不夠嚴肅和一本正經,是不是太不像是一部反映現實的諜戰題材劇了?

而且飾演當地革命群眾的佟麗婭、劉威、丁嘉麗等演員在劇中開口就一口大連方言,有些詞匯稍顯粗鄙,是不是又太野了點?

大娛在認真查證后想說,其實不然。

1945年8月下旬,蘇軍從投降的日軍手里接管大連,在蘇軍軍事管制下,我黨短期內便成功將大連的整個局勢穩定控制下來,并建立人民政權。

由于這一情況和當地局勢的特殊性,也使得該地區在當時被稱為“特殊解放區”。

那會兒大連這個地方,形勢變化非常快,這也使得沒有離開的敵方殘留勢力仍然相對頑固。

更重要的是,日軍在過去留下的軍工廠和交通樞紐在我黨接管后,為我黨在解放戰爭中即將拉開的三大戰役確保了極為寶貴的軍用物資和運輸路線。

清除反動殘余勢力,確保我方已經奪得的資源能夠安全平穩地輸送到前線,是當時我黨建立的人民政權在大連最為重要的任務。

雖說得到蘇軍支持,但我黨在大連真正能穩住局勢跟當地人民群眾對革命工作的支持和參與分不開。

如果沒有當地群眾的積極參與,和對周圍形勢的機警乖覺,沒有他們及時發現并反饋反動分子的異狀,我黨革命工作的推行也就不可能那么順利。

我們的同志是從人民中來,當時底層人民吃飯穿衣尚且不一定能保障,大家都是從戰爭中摸爬滾打過來的平頭百姓,有的人甚至都沒有機會接受系統的識字教育。

在這樣的環境下,言行方面直率通俗反而是更為直觀且真實的時代風貌,劇中將小人物的各種習慣表現得活靈活現,那絕非單純為了顯幽默才去接地氣,而是對勞動人民根子的回顧。

《霞光》這部不那么嚴肅刻板的諜戰劇,同時也提醒著我們觀眾和影視劇創作者中的一些人,不要忘記自己是從哪里來,更不要忘記自己的根在哪兒。

讓人民的英雄接上地氣,還原他們生活中原本的衣食住行與喜怒哀樂,在嚴肅之中也有自己的歡欣與活力,這才是應該被留在人民記憶中,值得被永遠懷念的,真實而鮮活的革命群眾。

在看這部劇的朋友您又對本劇有什么想聊的話呢?來評論區跟大娛一塊兒分享吧!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跟大娛來把娛樂看!最后跪求個【一鍵三連】,多謝大家~

來源:娛樂最紀實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鐘婷 社團☜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