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總是關注孩子成功與否,不如用這5個錦囊成就孩子的堅毅力

Advertisements

看點 什么樣的人生才算成功?談及成功,人們的定義雖各不相同,但都心生向往。對家長而言,培養出 成功孩子的關鍵是什么?美國 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安杰拉•達克沃思認為,堅毅的品質,比智力和天賦,更能預測孩子未來的成就。為此,上海市進才中學東校校長、外灘特約作者鄭鋼,圍繞孩子堅毅力的培養,給家長們提供5個育兒錦囊。

支持外灘君,請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從此“不失聯”。

文丨鄭鋼 編丨Amanda

對于孩子來說,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每個父母對他們孩子成功要素可能有不同的定義。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 高智商(IQ),這是孩子成功的一條道路。也有一些父母可能希望孩子擁有 高情商(EQ),這會讓孩子能夠在人際交往時如魚得水。

在很多關于孩子可能成功的研究中, 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安杰拉•達克沃思認為,堅毅的品質對成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安杰拉•達克沃思

她將“堅毅”定義為 “毅力和對長期目標的熱情”。具有堅毅品質的人,能夠完成他們一開始的事情,克服障礙,實現他們的目標。堅毅是激情、韌性、決心和專注的多元結合,它使一個人能夠保持自律和樂觀,特別有動力。

它給了我們另一種選擇,讓我們在天賦還不夠的時候,把孩子推向偉大的道路。

這個研究是建立在常春藤盟校大學生GPA的早期學習,西點美國軍事學院學員的輟學率,以及在國家拼字大賽中獲獎選手的大量研究的基礎上。

這個觀點還來自數十位成功人士的成長經驗:從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到“紐約客”卡通編輯鮑勃·曼考夫,再到西雅圖海鷹隊教練皮特·卡羅爾。

“堅毅”,這個概念并不是嶄新的觀點。中國詩詞,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千磨萬擊還堅毅,任爾東西南北風”等,表達了古人做事要持之以恒,有恒心,有毅力的心境。

達克沃思是從心理學的角度,證明所謂的“軟性”非認知技能是如何影響學業成功的,越來越明顯的是, 這些品質比智力或天賦更能預測成就。

而且,父母完全有可能用“堅毅”撫養他們的孩子。她還把這些研究寫成一本書 《堅毅:釋放激情與堅持的力量》,一度成為暢銷書。

找到屬于孩子自己的“激情”

哈佛大學里安教授認為,人們的動機主要不是來自于行為成就的物質后果,而是來自于這些行為給我們帶來的內在享受和意義,一種叫做內在需求的現象。

他還認為人類具有三大需求: 能力的需要,自主的需要以及 人際關系的需要。只有當我們感到這些需求得到滿足時,內在的動機才能持續下去。

堅毅是對生活中的某件事充滿激情和毅力,這并不意味著你必須以同樣的熱情和毅力參與所有可能的追求。

事實上,時間和精力的限制表明,專注于一件事意味著減少對其他事情的關注。一個人不能追求成為一個偉大的鋼琴家,同時又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一個偉大的短跑運動員,廚師和哲學家。

達克沃思也認為, 在你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之前,嘗試不同的愛好和特長是更有效率 的,這也能幫助他們發現在生活中所熱愛的東西。

真正的成功是因為孩子對這項活動充滿熱情。一個孩子很難堅持那些不讓他著迷的目標,所以 培養孩子勇氣和堅毅的第一步,是找到一些有趣的東西。

讓你的孩子體驗各種各樣的活動和興趣,讓他們能夠發現他們喜歡做什么:課外活動,如體育、戲劇、辯論、或音樂。

作家布魯斯·費勒在《幸福家庭的秘密》一書中寫道:米歇爾·奧巴馬讓她的每個女兒參加兩項運動—一項是她自己選擇的,另一項是孩子自己選擇的,這樣她們就有了不同的體驗和經驗。

當你的孩子有多種可能的行為選擇時,自我控制就會發揮作用,一種是承諾立即獲得快樂,另一種則不是當下的快樂,而是一個更遙遠的目標。

孩子早期具有的自我控制水平,可以預測孩子在學業上的表現,以及許多其他積極的結果,包括成年人的收入、幸福和身體健康。

研究表明,參加課外活動的學生比沒有參加課外活動的學生,成績更好,自尊更高,抑郁發生率更低,輟學率也更低,在同一活動上投入一年以上的孩子更具有堅持的能力;在大學畢業后堅持從事同樣的活動兩年或更長時間,他們的就業機會就會增加。

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態”

有份調查顯示,85%的家長認為,當孩子表現出色時,表揚他們的能力或智力能讓他們感到聰明很重要。

但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 表揚孩子的智力會使孩子變得脆弱和防御性。同樣,泛泛的贊美也暗示著一種穩定的特質,比如“你是一位優秀出色的學生”。

然而,如果措辭具體,表揚可能是非常有價值的。表揚一個孩子完成某件事情的特定過程,通過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導致成功的行動上,培養他們的動力和信心。這種過程中的贊揚可能包括贊揚努力、策略、專注、在困難面前堅持不懈、愿意接受挑戰。

這種觀點也反映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 “成長性思維”。在德韋克教授看來,當我們認為智力和能力增長時,我們就擁有了成長型思維模式。

而相反的,當我們認為智力和能力固定不變時,便往往是固定型思維模式。一個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在對待努力、挑戰、失敗、他人的成功和來自他人的批評時,都和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呈現出極大的差別。

我們如何把成長心態傳遞給我們的孩子?

一種方法是講述關于通過努力工作所取得成就的故事。例如,談論那些或多或少天生的數學天才,會讓學生陷入一種固定的思維定勢;如果談論偉大數學家對數學的熱愛和努力,會產生一種成長的思維定勢。

研究結論是,偉大的成就,甚至我們所稱的天才,如莫扎特、愛迪生、居里、達爾文和塞尚, 通常是多年的熱情和奉獻的結果,而不是天賦自然產生的結果。

家長和老師不妨關注更具體的細節和過程,培育孩子的成長性思維,如:

你畫得很好,我喜歡你在人們臉上添加的細節。

你真的為你的考試而努力,你讀了好幾遍這些材料,概述了它,并做題檢驗了效果,真的成功了!

我喜歡你在那道數學題上嘗試了很多不同的策略,直到你終于得到了答案。

這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英語作業,但你堅持到底,直到完成為止。你一直在桌子前集中注意力。太好了!

我喜歡你科學課那個具有挑戰性的項目。這將需要大量的工作:研究,設計儀器,制造零件和建造它。你會學到很多偉大的東西。

家長和老師也可以通過對挑戰、努力和錯誤表達積極的觀點,讓孩子們享受學習的過程:

孩子,這很難,但是這很有趣!

哦,對不起,太簡單了!沒什么好玩的。讓我們做一些更具挑戰性的事情,你可以從中學習。

讓我們來談談我們今天從中學到了什么。我先來說說。

這個錯誤太有趣了。這是一個很棒的錯誤!

帶孩子離開他們的舒適區

當孩子從來沒有機會戰勝困難,或者沒有能力在困難的事情上取得成功時,他們可能永遠不會對自己面對挑戰的能力產生信心。 當孩子沖破界限和障礙時,真正的成就就會發生。

父母應該鼓勵他們的孩子,嘗試并繼續那些可能具有挑戰性的活動。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讓他們有機會證明他們可以做任何事。很多父母不喜歡看到他們的孩子掙扎,但冒險和掙扎是孩子學習的重要途徑。

當你的孩子正在處理一項很難掌握的技能、活動或運動時,要克制住跳進去拯救他們的沖動,不要讓他們一出現不適的跡象就放棄。注意你自己的焦慮程度。 不要害怕你的孩子的悲傷或沮喪的感覺,這是他們在發展適應力。

達克沃思最小的孩子在開始練習體操之前,試過田徑和芭蕾。“一開始,她不會做轉身,對此她感到非常焦慮。”

最終,她克服了焦慮的障礙,現在她非常喜歡體操,以至于她每天做兩個小時的旋轉動作。“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讓他們有機會證明自己能做任何事。”

成功很少發生在第一次嘗試。事實上,通往成功通常有一條相當長的道路,沿途有各種各樣的顛簸不平和坑坑洼洼。困惑,沮喪,有時完全厭倦是學習和成長旅程的一部分。

當孩子們明白學習并不總是那么容易的時候,而 經歷一段艱難的時光并不意味著他們是愚蠢的,堅持就更容易了。

當你的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拿出具體解決方案,而要看看她是否自己想出解決辦法。可以引導和幫助她思考這些步驟可能是什么,而不是告訴她它們是什么。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面對逆境或者困境,孩子從這段經歷中學到的是“嘿,我能解決問題”。如果你的孩子總是擅長任何事情或者一帆風順的話,他們就不會培養出勇氣和堅毅,他們需要嘗試挑戰他們的東西。

情感和方法的支持很關鍵

當一個孩子想要學會騎自行車時,他們是在跌倒后繼續前進,還是在第一次跌倒之后就放棄了?

如果不鼓勵他們爬起來再試一次,而是被默許放棄,告訴他們改天再試一次,那么以后他們就會失去挑戰的勇氣。

鼓勵他們不斷地努力,以建立他們的毅力,這對建立孩子的信心是很有幫助的。這種信心將幫助他們擊退失敗并再次嘗試。

信念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如果他們覺得自己做不到或不應該去做,那么他們就不會。如果一個孩子認為他們不能成功地做某事,那么他們就永遠不會成功。 這種相信自己的心態的一部分來自于他們的父母和老師的鼓勵。

我們需要不斷鼓勵孩子再試一次。這可能是一個家長說“你能做到,我相信你”和“我知道,即使你再次跌倒,你會再次嘗試,最終你會得到它的方法”。

父母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支持。讓孩子知道知道你的愛并不取決于你的孩子是否成功。確保他們知道。“無論如何我都愛你。”父母還可以從更多的角度給予情感支持:

鼓勵: “我相信你。”“我知道只要你繼續努力,你就能做到。”

移情: “這真的很難。”“不馬上成功真讓人沮喪。”“我知道你的感受。”

承認努力: “哇,你在這方面多么努力。”

促進成長心態: “你還不能這么做。”“繼續努力。”

當你的孩子遇到一項很難掌握的技能、活動或運動時,要克制住“拯救”她的沖動,不要讓她一出現麻煩就放棄。相反,用經驗作為一種方式來教導堅毅和成功,幫助她集思廣益,制定行動計劃,但讓她掌握解決方案。

并不是所有的技能對孩子來說都是容易的。幫助他們學習把事情分解成可管理的任務的技巧,是我們教他們的另一種方法。他們正在學習通過堅持、實踐和積累以前的經驗、知識和技能來建立技能。

當他們學習如何把大任務分解成更小的可實現的任務以便朝著更大的目標發展的時候,堅毅就會在童年的時候養成了。

情緒研究人員稱這些為 “腳手架”,它可以被定義為你給你的孩子建立的框架。你演示如何做某事,或者你用語言來建議一個策略。當她嘗試新事物時,這種幫助會幫助她成功。腳手架還告訴孩子,如果他們需要幫助的話,他們總是可以得到幫助的。

分享失敗的故事并不尷尬

失敗通常是令人痛苦,有時作為父母,我們很難向我們的孩子承認這也發生在我們身上。

然而,讓他們面對失敗,知道失敗是人生的常態,這可能是重要的事情。他們需要知道令人沮喪和痛苦的時刻不是某件事的結束,而是通往成功之旅的自然部分。

對此,登山運動員泰勒·瓦格納有著深刻的影響,他曾經與孩子分享他的一次“失敗”之旅。

2014年12月,他和一群朋友一起攀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之前他們進行為其四個月的艱苦訓練。然而,在抵達山頂之前,泰勒病得很厲害,不能繼續下去了。之后他一直深感遺憾。為了這次攀登,他和團隊苦苦訓練,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結果卻事與愿違。

盡管如此,他和妻子勞倫還是把自己的失敗變成了孩子們的一堂課。離開這座山后不久,泰勒就通過Skype與家人交談時,他為此感到遺憾,卻沒有感到悲傷和沮喪。他告訴孩子談論了他在非洲的經歷,不僅僅是攀登,還有隨后的狩獵以及在這個國外環境中適應日常生活的方式。

“對失敗和失望的恐懼是我不希望他們關注的事情,”他說。 “我希望他們看到我冒了個險,走出了我的舒適地帶,雖然我沒有爬到山頂,但我還是有了很好的體驗。”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