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我們現在把全國劃分為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和西北等七大地理區劃.
我國歷史上也有類似的地理區劃。這些古地理區劃名稱不僅經常見于文學作品,至今人們也還喜歡用古地理區劃名稱來稱呼自己的家鄉,比如巴蜀、荊楚,但很多人對于這些古代的地理區劃不太了解,特發此文。
另外,因為我國歷史確實太長,這些古地理區劃名稱在各個朝代都會有所演變。因此,本文難免有不足之處,還望大家諒解。
以下就是我國常見的十一個古地理區劃的名稱。
①
中原
中原,又稱華夏、中土、中州,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中原地區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 有巢氏時代。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的中的原野",后演變為指黃河中下游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于四夷而稱中華。
中原地區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夏朝、商朝、西周、東周、西漢、玄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遼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國等先后有20多個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此,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中國有歷史記載或考古證據表明較長時間的主要政權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區占據四個,分別是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此外還有商丘、南陽、濮陽、許昌、登封、夏邑、偃師、虞城、淮陽、新鄭等古都。
中原所指地方,大致相當于如今的河南省全境、安徽省北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陜西省東部及山東省西部等地區。
②
關中
關中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
現關中地區位于陜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總面積約556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400萬。
關中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所以漢代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
戰國時期,張儀向秦惠王陳說“連橫”之計,就稱頌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并說,“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這比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稱謂早了半個多世紀。這是因為關中從戰國鄭國渠修好以后,就成為了物產豐富、帝王建都的風水寶地。
關中是秦國龍興之地,通過秦國祖祖輩輩在關中多年的經營,這才有了后面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偉大壯舉。
③
隴右
" 隴右"一詞,脫胎于"隴西",是以隴山為標志,指稱其西(右) 的廣大地域,乃較為單純的地理空間概念; 秦隴西郡之置,以"隴西"作為行政區域范疇,將隴山以西、秦勢力所及之地區納入其中,遂使"隴西"的邊界得以明晰。而隨著西漢析隴西郡置天水郡等以及王朝的勢力繼續向西拓展,"隴西"一詞已不能完全涵蓋此一地區,且極易與隴西郡產生重合,再加之兩漢之際隗囂、竇融等地方勢力的興起,需要有一個新的名詞來指代該地區,"隴右"之名遂應運而起。
所以,隴右即意指隴山以西,隴山就是今天的六盤山,六盤水以西的地方,東邊有黃河,北部有祁連山,南部則是青藏高原,所以就形成一個狹長的走廊,故隴右又稱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可以說為東西方文化、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隴右所指范圍大致相當于今甘肅中西部地區等。
④
遼東
遼東,得名于秦朝滅燕國后設立的遼東郡。戰國、秦、漢至南北朝設遼東郡。又為軍鎮名,明初設置。
遼東,指遼河以東地區,今遼寧省東部和南部,即以遼東半島或遼中南工業基地為代表的遼河以東地區,包括丹東、大連、營口等遼東半島沿海地區。
而廣義上的遼東地區還包括吉林、黑龍江兩省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北。
朝鮮半島與"遼東"的關系:燕遼東郡東界達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北地區,由郡名演化的地域名遼東,最初即包括大同江以北。魏晉至唐,遼東作為地域名內涵在逐漸擴大,包括整個大同江流域和漢江流域,甚至是高句麗政權的所有轄區。高句麗人也稱自己的國家所在地為遼東。唐代高句麗被滅后全部高句麗人被遣返中原,融于漢民族之中。
遼東是我國古代游牧民族的主要居住地之一。
⑤
河北(河東)
河北,因位于黃河下游以北而得名。“河北”是個古老的名稱,最早以地域名稱見諸于戰國史籍,唐初始成為大行政區的名稱,中華民國(1928年)由直隸省改為河北省。
河北古時候叫冀州、幽州。據說舜分置十二州,河北為幽州。《禹貢》亦為冀州。《周禮·職方》曰幽州。公元前15世紀,商王祖乙遷都于邢(今邢臺市),經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遷奄,約130多年。
所以,河北,黃河以北,指的就是黃河中下游以北的地方,因為黃河是一個”幾“字型,所以中下游以北的地方,同時也是”幾“字以東的地方,所以又稱河東。 所指范圍包括如今的河北大部分地區、北京、天津、內蒙古南部地區。北京現為中國首都。
⑥
荊楚
最早商朝時期人們對于長江以南地區,統稱為荊楚。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說:"荊、楚一木二名,故以為國號,亦得二名。"歷史上荊、楚不分,荊、楚或荊楚、楚荊作為一種特定的稱謂,至少已沿襲三千多年。可考證的遠自商代,中原人就以荊楚來稱呼江漢等地區的南方地區和南方部族,比如《詩經·商頌》中說的"維女荊楚,居國南方"。荊楚部族在與北方商王朝的對峙中也吸收了先進的商文化,為自身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周初,文王姬昌的老師的曾孫熊繹被封為子爵,從而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從春秋開始,楚國迅速強盛起來,尤其到了楚莊王時,楚吞并了周邊眾多小國,成為一方大國。
隨著楚國的崛起,荊楚開始逐漸特指楚國所在的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等地區, 所指范圍包括如今的湖北、湖南。
楚文化是先抑后揚的。當稍北的有炎、黃部落在創造中原文明的時候,稍南的江漢流域也興起了九黎部落,并創造出了大溪、屈家嶺文化等早期楚文化。后來,楚文明更多地保留了中原姬周文明的特色,同時也吸收了少量蠻夷文化的特點,時間愈晚,自身的風格突現則相對較多。
"楚辭" 這一名稱起于西漢。它有兩種含義:一是詩體名,指戰國后期由屈原等楚國詩人以楚地民間語言和民歌為基礎創造的一種詩歌載體;二是詩歌總集的名稱,由西漢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后人模擬的作品,名為《楚辭》。由于屈原是楚辭的開創者,他的作品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后人提及楚辭無不言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并常以"騷"或"離騷"作為楚辭的代稱。楚辭被喻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對于其后產生的漢賦更有直接的影響。"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的楚辭,與其他楚文化精華一起,構筑起瑰麗奇異的楚地文明。
元代,方回著《桐江續集》中《送常德教趙君》已有"惟楚有材"之謂。現在,武漢作為荊楚的一個副省級城市,為中國高校云集地之一。
⑦
江南
這里的江南不是明清時期的江南省。江南,中國地理區域,廣義上是指長江下游之南,一般多指長江下游南岸區域。先秦時期,江南屬漢地九州。
在不同歷史時期,江南的文學意象不盡相同。江南雖最早出現先秦兩漢時期,但僅指江河以南。西晉永嘉之亂后,今中原士族相繼渡淮河、長江南遷,衣冠南渡,以建康(今南京)為都,是為東晉。自此之后自東晉清談玄學起至南梁《觀我生賦》及《哀江南賦》的出現后,始有文化江南。 如今所說的江南是指上海、浙江北部(杭,嘉,湖,紹,甬)、蘇南(蘇,錫,常,鎮,寧)、皖南(蕪湖、宣城、徽州包含黃山歙縣)、贛北(上饒,婺源)等長江以南地區。
江南以才子佳人、繁榮水鄉、教育發達等著稱。江南是一個人杰地靈、山清水秀的地方,從古到今"江南"始終代表著美麗富饒的水鄉景象,現今也是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商品生產發達、工業物鏈齊全,是中國綜合水平最高的發達地區。
⑧
江淮
江淮,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長江和淮河之間的地方,江淮在歷史上也是中原文與南方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所指范圍包括現在的安徽中部地區、江蘇北部地區。
⑨
嶺南
嶺南地區是指“南方五嶺以南”,這五嶺分別是: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諸嶺、越城嶺等。當然,在古代,嶺南之嶺并沒有如今這么具體到“哪五個嶺”,畢竟嶺南地區開發完,古人并沒有心思、也沒必要對“南五嶺”進行如此細致的劃分與命名,所以在古代,劃分嶺南的嶺,僅僅是指橫亙在如今兩廣北部的諸多山嶺,頂多給它們一個統稱——南嶺。
所以,嶺南,原是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之南的地區, 相當于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全境 。嶺南古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秦末末漢初,它是南越國、閩越國的轄地。在先秦時期是荒僻之地,隨著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中原人民的遷入才得以發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也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唐朝嶺南道,也包括曾經屬于中國皇朝統治的越南紅河三角洲一帶。在宋代以后,越南北部才分離出去。嶺南之概念逐漸將越南排除在外。
在嶺南是中國一個特定的環境區域,這些地區不僅地理環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習慣也有很多相同之處。由于歷代行政區劃的變動,現在提及到嶺南一詞,特指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五省區。
⑩
巴蜀
巴蜀,又稱”天府之國“,是指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區,地處中國西南地區,大致范圍包括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區, 即今四川省中東部和及陜南、鄂西等地。主要居民為漢族,也是漢地的一部分。
先秦時期巴國和蜀國是地區名和地方政權名。主要在今四川、重慶境內。東部為巴國(國都重慶),西部為蜀國(國都四川成都)。《正義華陽國志》記載:"昔蜀王封其弟于漢中,號曰苴侯,因命之邑曰葭萌。苴侯與巴王為好,巴與蜀為仇,故蜀王怒,伐苴。苴奔巴,求救于秦。秦遣張儀從子午道伐蜀。"秦惠王于西元前316年滅蜀。秦惠王也滅了苴與巴。
歷史上,巴蜀地區、漢中地區和關中地區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必爭之地 。巴蜀四面圍山,物資豐饒,是歷史上有名的“易守難攻”之地。劉邦建立漢朝靠的就是經營巴蜀多年,所指范圍包括今四川、重慶、陜西部分地區。
⑪
漢中
提到巴蜀,就必須提到漢中,因為漢中乃是古代進入巴蜀地區的必經之地,所以才有“要取巴蜀,先取漢中”之說。 漢中也就是如今的陜西省漢中市所轄地區。
漢中市位于陜西省南部的漢中盆地,與四川盆地頗為相像,北倚秦嶺,南屏巴山,漢水橫貫其間。是陜西的一個大城市。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近400萬,下轄11個區縣。漢中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居漢水的中游。故名漢中。漢中物產豐富,與四川盆地一樣,古代可自給自足。
漢中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古楚國得漢中而稱雄,秦國得漢中而凌楚,劉邦得漢中而得天下,張魯得漢中而獨立,諸葛亮得漢中而北伐中原,吳玠得漢中而據金兵。漢中歷史悠久,因而得以留傳大量珍貴的歷史古跡,有著名的古漢臺、拜將臺、石門、張騫墓、蔡倫墓、褒斜古棧道、張良墓、漢魏摩崖石刻等。
最后,再給大家一張完整的圖,看看11個古地理區劃在全國的位置。
來源網絡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