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看點 對于留學生來說,畢業以后是留在外國工作,還是回國工作或許是個難以做決定的問題。時下,不僅國內外形勢在變化,國內的工作環境也有了很大改變,學歷不再是高枕無憂的金磚,實力和努力才是獲得成功的不變法則。本文作者在2020年末寫下回國三年的思考,認為做選擇要趁早,也要做好辛苦工作,奮斗人生的準備。即便現在再看,也仍然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獨角師太(ID: gh_938e0cc57e11)
文丨獨角師太 編丨Luna
自從2017年我回到國內開始 ,每年都不斷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 國內怎樣啊?感覺還好嗎?現在適合回國嗎?我應該回來嗎?
這其中有剛留學畢業的學弟學妹,也有已經在美國成家立業的大哥大姐, 基本上都是處在一種“一只腳踏進美國門,但又不算是徹底美國人”的階段。“回還是不回”,這就像是每個在海外生活工作過的人的哈姆雷特之問,永遠無解但卻永遠在問。
我知道這種時候,我最好是給自己弄一個“高材生一心報效祖國”的軟文,或者去某網站回答一下“我為何覺得國內發展更有前景”的問題,這樣比較好給自己臉上貼金。
然而,事實是,這個問題本來就是一個小馬過河式的命題,再加上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很難一兩句話說清楚,我也怕在這種重大決定上誤導別人。
但作為一個雞湯大師,最近已經有十幾個人來跟我交流這個問題,所以我決定抽點時間寫一篇文章,也算是總結一下自己這幾年的心路歷程,可以供各位朋友參考。
以下完全是本人一家之言,畢竟在中國咱們都要講辯證法看事物一分為二,在美國咱們都要講獨立思考不能照搬教條,所以大家還是結合自己情況隨便看看。
ps.本人立場中立,既不是小粉紅也不是小美分,性格比較平和,所以本文只探討工作生活的方面,如果對意識形態或者大國政治特別有追求的朋友,就不要抬杠了。
選擇回國沒有絕對的利弊
首先要認識自己的需求
我發現,在回不回來的問題上,雖然每個人的困惑千差萬別,但總結起來其實就那么幾條:
1. 我還是想留在美國的,但現在工作不安穩,未來不確定,感覺發展難度太大。
2. 我還是覺得中國好,各種機會多,上升空間大,但是聽說工作文化很差,到處996,我也不知道去做啥好。
3. 客觀外力因素(疫情滯留/家人分居/敏感行業等等)。
雖然這里面每一條拿出來都可以長篇大論寫文章了,但其實我個人覺得這些問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
北京戶口不一定就比綠卡容易,美國也不是樣樣工作都不加班。北京也有藍天白云的時候,加州也有霧霾沖天的日子。這種簡單的二元論其實是最誤導人的。
對于這些問題,其實我的回答也很簡單:
1. 哪里都不是天堂,哪里也都不是地獄,你在美國遇到的所有問題,中國都會遇到,反之亦然。
2. 過得好的人在哪里都能過得好,過不好的人在哪里都過不好,如果內心沒有幸福的能力,在哪里也幸福不了。
3. 你不可能永遠把所有利弊都算好,也不可能永遠不承擔風險,你不可能保證未來永遠不后悔,只要當下不后悔就好。
所以,對于每一個糾結的人,比評估這些外在環境更重要的是, 認識你自己,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你追求一種怎樣的人生,哪種環境哪種行業是適合你的,換言之,你回國是為了什么?
避免三大誤區,理性做選擇
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很難說什么樣是適合回國的,我先說說這幾年我看到的回國的幾大誤區。
1. 投機型回國
這30年來中國經濟的騰飛所有人有目共睹,“財務自由”四個字以前所未有的頻率出現在各大媒體上,讓那些在海外的人心砰砰跳:我會錯過下一個30年嗎?如果以后真的是中國的時代呢?
但同時他們又在顧慮:下一個30年還會是這樣的速度嗎?要是中國不行了咋辦?
我有一個朋友,如同候鳥每年往返飛n次,每次問我都是相同的問題:中國的國運會怎樣?
我心想我要知道這答案我可以得諾獎了吧,但是你家又沒有皇位要繼承,國運怎樣跟你有啥關系呢?
很多國外的朋友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國內是不是很好發財?是不是分分鐘年薪百萬?是不是隨便就tenure隨便就上市走上人生巔峰?
我的回答:不是。
首先,這幾年行情已經變了,海歸人才越來越多,那種頂著一個常青藤頭銜就被奉為上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每個行業和職位都到了需要技能多于頭銜的階段,國內最近甚囂塵上的“內卷”也并非都是夸張。
其次,就算你拿了個高offer也不意味著就進了保險箱,人家給你多少好處是要你干多少事的, 各方面壓力也是很大的。我們這行幾乎天天都有人說“xx回國就融資幾個億”,但很多時候,大部分人只是看到表面的風光,卻不知道這背后的幸存者偏差。
神話故事流傳廣是因為大家都愛聽故事,人們看到的成功背后其實都有數不盡的失敗案例,奇跡都是聰明勤奮再加上一點運氣的結果,如果只是希望賭一把國運就能成為那只風口上的豬,那你也得有超人的判斷力和前瞻性,并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對于那些還抱著“我一回國就會成為人上人”的想法的朋友,為了避免失望,最好還是三思。其實從概率上來說,中國人口基數更大,且內卷嚴重,在中國成功的概率并不一定比美國更高,甚至還更低。
我有時候會聽人說“我感覺在美國難,搞不過老印老美,我覺得國內會好一些”,我就很想說“你在國內又不是沒有同行了,老印老美你搞不過,憑啥就覺得你能搞得過老北京老上海呢?”
我想, 不管在哪里,好的事業都是需要腳踏實地努力出來的,如果有這樣的精神,無論回不回國,最后成不成功,都是值得尊敬的。
而如果沒有這樣的精神,也不想真正地付出,只希望憑著一個“海歸精英”的頭銜就坐收漁翁之利,這樣不僅不是長久之計,自己的心態也很容易失衡。
2. 搖擺型回國
第二類我建議慎重考慮的朋友,就是那種一直在不停地猶豫,但卻永遠下不了決心,甚至回來了又回去,回去了又回來的。這種糾結,就好像男生一直問“我到底喜不喜歡她”,女生一直問“我到底要不要分手”一樣,好像怎么回答都不對。
當然我不是說想太多不好,我始終堅信人生中有一些浪費時間是很必要的,特別是在迷茫的時候,不介意花個幾年去探索一下自己的內心,找尋自己真正想要的,這是磨刀不誤砍柴功。
但對于回國這件事來說,首先我不認為一直聽別人講或者隔一陣子飛來幾周能對真正的國內生活有什么切實的體會,其次在這種反反復復中,最耽誤的不是時間,而是人的心智,一旦被攪亂,就很難再集中。
歸根結底,回不回國,最重要在于想好,你的主場在哪?我的建議是, 如果你長期選擇在美國發展,那就壓根別回國。如果你長期選擇在中國發展,那你就別留了,越早回越好。
有人說:不對啊,現在那些大咖,不都是中美兩國通吃,在美國當高管,在中國也加入達摩院?
的確是,但這樣做的前提是,你得先成為大咖。而你研究一下大咖成為大咖的歷程,大咖要么是在美國做到一定級別也有名聲了再去國內掛名,或者在國內非常成功同時享譽海外,有哪個是一開始就同時兩邊發展的嗎?
雖然我們號稱溝通無國界,但現實是, 你在每一個地方的經歷、資源和人脈都是需要累積的,而且這些積累都是很耗時間和精力的,如果你好不容易在一個地方積攢下來,突然要換到另一個地方,那不僅意味著你要從頭開始,而且你之前的那些積累可能也都浪費掉了。
我的技術宅朋友們總是說:我們的代碼反正哪里都是一樣用,我在美國的代碼拿回國還是一樣寫啊。但問題是,工作除了代碼以外還有很多東西,你對公司產品、商務、運營的了解,對市場環境的理解,都是很重要的部分,如果你已經長期適應了美國的工作流程和節奏,對中國的很多方式就可能會變得陌生。更何況現在的國際環境也發生了變化,以前兩頭沾光的模式可能也會越來越難了。
所以,如果你想好了你長期就是在美國發展,那就按照美國人的職場路線,把精力放到理解美國的文化和市場上,就算打不破玻璃天花板,至少挨到天花板也行。
而如果你打定主意以后就走中國路線,那寧愿咬咬牙下個決心,回到國內闖出一片天吧。
如果你很幸運做得很好,那以后國際關系緩和了,要兩邊通吃也很容易;如果你沒做到那么高,至少你有一塊領域是安全地帶,不至于兩邊青黃不接。
3. 盲目型回國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最近新聞特別多 ,政治經濟形勢等各方面的變化難免讓人受影響,也讓很多人特別激動,很多朋友都透露出對于未來的深深憂慮,糾結要不要改變原來的規劃。
我個人覺得呢, 一來現在很多媒體比較夸張,很多事情都不確定,也不必聽風就是雨,心態上可以淡定一些,多思考,多觀察,最好是想好了自己回國的初心、想從事的行業,而不是因為一些外界的變化而在匆忙中慌亂決定。
二來世界上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就我在國內來看,從年初到年底的形勢就跟股市一樣,跌宕起伏太多,現在的一些情況也許過一段時間也會發生變化,現在看來很大的事也許過幾年再看也是暫時的,所以如果有長期的規劃和打算,倒也不必要因為一時的動蕩就改變。
但是如果實在是外力因素,計劃趕不上變化的話,那就順其自然吧。比如抽簽三次沒抽上那種,我一般就說那就算了吧,好比你跟人家告白三次了,人家還是拒絕你,那可能真的是沒緣分,不要強求也好。
除此之外, 如果回國還涉及到多方的話,也應該考慮一下身邊人的感受。如果像本人這樣單身狗一條,頭腦一熱就回了也無所謂,但如果有家庭或親人因素,還是應該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
雖然在各種成功學讀物里好像孤注一擲破釜沉舟總是被表揚的,但其實見過了這么多的人和事,我倒覺得拋家棄子不顧一切也說不上是多么光榮的事。
在人生的諸多不確定中,唯有真誠的情誼是最值得珍惜,人能碰到相互扶持的人很不容易,如果確實意見不能統一那么我建議最好也不要自私決定。
回國發展,要做好心理建設
如果這些都想好了,認真決定回國,肯定還是要做好心理建設的。
一般朋友們來問我一些具體的行業或者工作問題,我都會力所能及知無不言,但其實經過這三年, 我覺得比起職業發展本身,適應國內的文化和環境反而是更重要的。
我回國前自認不過只在外待了三年,根本還沒脫離中國人屬性,覺得完全不會有問題,但實際上還是適應了一陣子,更別說那些已經在國外十幾二十年拖家帶口的了。所以,調整好心態,積極樂觀地面對一切一定是最重要的。
尤記得三年多前,一下飛機,早我一年從國外回來的閨蜜來接我。從寬敞美麗的灣區大農村來到五環外的郊區出租房,我看著鬧哄哄的小區和亂糟糟的房間,頓時感到了巨大的落差。
閨蜜看我一臉迷茫的樣子,說:“你既然回來了,就趁早把你的玻璃心收拾好,你要在北京混,還有一噸眼淚要流呢,到時可別說我沒給你打過預防針。”
三年過去了,我覺得閨蜜這個預防針打得非常到位,大概是因為一開始就做了比較低的心理預期,所以反而覺得一切都還好,雖然眼淚也是流過,但離一噸好像還差點。
所以呢,不管回不回國,不管在哪里生活,最重要是取掉那副玫瑰色的眼鏡,哪里都有哪里的問題,只是性質不一樣或者程度不同罷了。一個快樂的人,在哪里都可以生活得快樂,但一個不快樂的人,在哪里都會覺得不開心。
其實回國與否,與生活的質量,與心情的好壞都沒有必然的關系,事業到底怎樣才算成功,怎樣才算發展好,也是見仁見智。
畢竟這世界上成功的人那么多,不差你這一個,失敗的人更多,也不多你這一個。高興的人隨處可見,傷心的人也到處都是,經歷一些世態炎涼就會明白,你在哪里,混得怎么樣,其實并沒有那么多人關心。
覺得自己很牛逼的時候要知道,比你更牛逼的人多的是,而覺得自己很傻逼的時候也要看得開,比你更傻逼的人也很多。大家都是這顆小小星球上的蕓蕓眾生,人生在世,白駒過隙,哪有那么多可比較的呢?
掙錢有多少,房子有大小,空氣有好壞, 但是只有內心的充實和快樂,是沒有多少、大小和好壞之分的。光榮都會過去的,恥辱也會過去的,喜不自勝的歡愉和刻骨銘心的痛苦都會過去的,唯有一個穩固的精神家園和平凡的溫馨,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財富,也是無論在哪里想起來都會覺得溫暖的安慰。
幸福可能是萬里無云的艷陽天,可能是干凈衛生的各國美食,可能是沒有恐懼的安逸生活,但也可能只是狂風暴雨中的一把傘,饑腸轆轆時的一碗粥,和浸透了汗水和淚水的奮斗史。
人無論在哪里,過著怎樣的生活,只要還有健全的身體和精神,有親人和朋友的掛念,就沒有什么好怕的。
最后送給大家一句顧成的詩,是我很喜歡的:
命運從來不是風來回吹/
命運是大地/
你無論走到哪里/
都在命運之中。
每年想到這句詩,都有不同的感受,與各位共勉吧。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