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你給別人留下的印象

Advertisements

當我們即將進入一個新環境去參加面試,或與某人第一次打交道時,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忠告:“要注意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們對他人的看法往往都會取決于第一印象,這就是所謂的首因效應。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重要的第一次,也就意味著有很多需要重視的第一印象。

比如,求職,第一次去見面試官;求人辦事,第一次登門造訪;參加工作,第一次見單位的同事;找對象,第一次與對方約會……

所有的這些第一次都很重要。

從小的方面來看,意味著求職是否能成功、事情能否辦成;

從大的方面來看,意味著事業是否如愿以償、婚姻能否美滿等。

所以,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一定要在第一印象上下功夫。

要想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就必須注意自己的外表、言談舉止,還要增加自己的才能,加強自己的個人修養等。

第一印象主要是一個人的性別、年齡、衣著、姿勢、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體態、姿勢,談吐、衣著,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其他個性特征。

所以,在與人初次見面的時候,—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王玲和小雨是大學同學,也是多年的好朋友。王玲比小雨大,平時就像姐姐一樣關心小雨。

小雨從心底里感激王玲,把王玲當做知心朋友。王玲如有什么事,她也總是極力維護王玲。

大家都知道她們關系非常密切。可是最近,王玲和小雨卻鬧翻了。

“我把她當姐姐一樣尊重,她卻這樣對待我。”小雨生氣地對別人說。

“唉,我對她一直都很關照,卻因為最近得罪了她一次,她居然就不理我了。”小雨很傷心。

王玲因為小菲最近一次“得罪” 了她,便中斷了與小雨的友情。

在上面的案例中,王玲和小雨兩人平常接觸頗多,但是彼此卻都將對方的最后—次印象作為互相認識與評價的依據。

因為最近發生的事或了解的東西而掩蓋了對對方的一貫了解。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人際交往中,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強烈的,可以沖淡在此之前的印象。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發生這樣的事。

某人最近犯了一個錯誤,人們便改變了對這個人的一貫看法;或者兩個好朋友為一點意見產生誤會而翻臉、絕交。

常年來往,親密得像一家人的兩個家庭,卻為一件小事鬧矛盾,甚至大動干戈,從此“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產生這類現象的原因都是受“近因效應”的影響。

近因即最近或最后的印象,近因效應是指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對人的認知具有強烈的作用和影響。

在某些時候,決定人們對認知客體特性做出解釋的是最后形成的印象。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關于某人的兩種印象,被人連續感知時,人們總傾向于前一種印象,并有深刻的記憶;此時,起作用的是首因效應。

而關于某人的兩種印象,被人斷續感知時,起作用的則是近因效應。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究竟何者起作用,取決于認知主體的價值選擇和價值評判。

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效應起較大的作用;在與熟人交往時,近因效應則起較大的作用。

我們在看待和對待他人時,要避免“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的偏激之處,不要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錯誤。

在與人交往時,應該全面了解他人的情況,避免以片面的印象取舍、下結論,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判斷一個人應該注意從長期來考察。

而我們自己在別人面前的表現則要注意始終如一,不能憑著過去或者近期的表現就有所懈怠。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情感驿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