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自從鄭芝龍投降清廷,而國姓爺鄭成功起兵抗清后,雙方在東南沿海的閩浙一帶,幾乎是互相廝殺近十年。
然而從南明永歷七年,即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的開始,鄭成功與清廷先后議和達三次之多,但雙方始終沒有就議和條件達成共識。
那清朝方面給予了什么招撫條件,國姓爺又提出什么議和要求,雙方為什么始終不能達成共識呢?
咱們今天就來掰扯掰扯。
1、首次議和雙方都沒有誠心
在南明永歷七年八月的時候,鄭成功剛被永歷皇帝朱由榔,冊封南明延平郡王不到三個月。
清朝方面也向鄭成功拋出了橄欖枝,希望對鄭成功進行招撫為己所用,徹底解決東南沿海的戰事。
當然清廷對鄭成功是否愿意議和,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只能指使鄭成功的老爹鄭芝龍,提前給鄭成功打聲招呼。
看鄭成功對此有沒有興趣。
鄭芝龍派遣下屬李德、周繼武,拿著自己的親筆信來到廈門投遞給鄭成功,當然這封信就是在清朝授意下寫的。
此次與鄭成功的私下議和,清廷借用李德、周繼武的嘴,向國姓爺傳達了清廷開出的招撫條件。
“ 清朝欲賜地來和,欲差二大人齎海澄公印敕,以一府地方安插。”
第一、賜給鄭成功領土進行自治;
第二、冊封鄭成功為海澄公(后來這個爵位給了鄭成功部下叛逃的降清將領黃梧);
第三、劃一府之地安插鄭成功的部屬。
很顯然,就這價碼國姓爺壓根看不上,清朝一點誠意都沒有,他不把國姓爺當回事了。
國姓爺不投降也有廈門、金門等地可以管轄,哪里需要清朝畫出地盤給他?
而且永歷帝剛冊封他為延平郡王,這不比清朝給的海澄公爵位高?
雖然永歷給的郡王就是個虛銜,但好歹也是現在明廷的正統,這個爵位在南明勢力范圍內也是硬通貨。
至于劃出一府之地安插鄭成功部屬的事,鄭成功更是沒有放在眼里,他要是缺糧了,可以從漳州、泉州、潮州等地繳獲,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清廷來操心。
所以就清廷的招撫條件來說,鄭成功看不上眼也屬于正常,真看上才是奇了怪。
“ 夫沿海地方,我所固有者也。東西洋餉,我所自生自殖者也,進戰退守,綽綽余裕;其肯以坐享者反而受制于人乎?”
而且有鄭芝龍歸降清朝被忽悠瘸的案例在前,鄭成功對清廷的招降不能說是不感冒,至少得是提防提防再提防。
所以鄭成功的第一反應就是清朝要來忽悠我了。
“ 清朝亦欲貽我乎?”
前面忽悠完我爹,現在還想忽悠我啊?真想把我們一家忽悠得整整齊齊啊?
所以鄭成功也準備借機給清朝來個反忽悠。
他一邊跟李德、周繼武兩人磋商議和事宜,一邊向清朝福建總督劉清泰,求證議和一事是否屬實。
在得到劉清泰議和屬實的保證后,鄭成功立馬趁機出動大批兵馬,向周邊府縣征收催繳糧餉。
“ 將計就計,權措糧餉以裕兵食也!”
因為清廷福建地方要配合議和,所以對鄭成功征收糧餉的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不做干涉。
鄭成功則成功向地方府縣收繳了一批軍餉。
“ 以和議故,分遣各鎮就漳、泉,派征樂助兵餉,遣督餉都督黃愷,追晉南地方餉二十萬。”
“ 遣前提督黃廷,就云霄地方,征米五萬石。”
“ 時和議未就,征派四出。”
“ 遣中權鎮黃興、前沖鎮萬禮等,統領轄鎮進入龍巖地方,征餉二十萬。”
“ 遣前鋒鎮赫文興、北鎮陳六御、右沖鎮楊朝棟等,率轄鎮往惠安、仙游等地方,征餉三十萬。”
總之這次雙方對議和都沒有“誠意”,清廷是太不把國姓爺的身價當回事,國姓爺也是借著議和的名頭擴充戰備后勤。
所以第一次私下議和就以失敗而告終了。
2、第二次議和雙方都是認真的
有了第一次議和不了了之的教訓,清廷在次年也就是永歷八年(1654年),再次派遣以鄭芝龍的名義,派遣李德帶著新的招撫條件過來打招呼。
說清廷馬上就要正式委派使者南下,來找鄭成功商談招撫的大事了。
這次清廷開出的價碼就很有誠意了。
“ 茲封爾為海澄公,賜之敕印,鎮守泉州等處地方,祿俸如例。閩境海寇,悉聽便宜防剿;海洋船只,俱令管理稽察,收納稅課。所部官員,照舊管轄,以俟敘錄;歸順人眾,具數奏聞,以便安插。地方官評民詞訟錢糧,凡有職掌,自有督撫管理。”
第一,是冊封鄭成功為清朝的海澄公;
第二,允許他鎮守泉州等處地方,而且還有清廷撥給的俸祿;
第三,福建境內的海盜及義軍等,全權交給鄭成功進行處理,是剿是撫自行處理;
第四,福建對外貿易的商船、貨船等項,也交給鄭成功全權處理,將稅收等職權托付給他;
第五、鄭成功原本的部將,仍由他暫時管轄,日后清廷會進行錄用;
第六、鄭成功部下兵馬的人數,由鄭成功自行統計上報,方便清廷進行遣散安插(其實就是給了鄭成功吃空餉的機會);
關于安插部下兵馬的地點,清廷給出的建議是興州、漳州、泉州、潮州四府,都是鄭成功活動的勢力范圍內。
第七、鄭成功不用負責民政事務,地方上打架斗毆訴訟平判的事,仍舊由地方官負責,就不給鄭成功添麻煩了。
由于是清朝對鄭成功正式進行議和,而且開出的條件明顯很有誠意,所以鄭成功也想做“忠孝兩全”的人。
因此對這次議和也是格外的重視。
特意差遣部下官吏常壽寧、鄭奇逢為正、副使臣,帶隊前往福州迎接清廷派遣的議和使臣。
同時還囑咐倆人不要失禮,也就是脊梁骨不要太軟,別上去就跪舔人家。
“ 只是禮節要做好看,不可失我朝體統。應抗應順,因時酌行,不辱命可耳!”
他們倆僅僅是代表鄭成功議和,也是代表南明延平郡王在議和,所以待遇上決不能低清廷使者一等。
事情跟鄭成功預料的一樣,清廷方面對常壽寧、鄭奇逢兩人較為輕視。
但是好在常壽寧據理力爭,言明南明使臣跟清廷使臣都是國家使臣,所以不允許清廷對他們惡意歧視,要不然馬上打道回府拒絕議和。
此后鄭成功在南安東山書院,接見清廷派遣的兩名使臣,雙方正式步入議和階段。
3、剃發一事萬不能忍!
可以說這次國姓爺也是帶著議和的意愿來的。
雙方在東山書院連夜磋商了一晚,清廷的兩名使者就帶著鄭成功的要求離開,因為總體鄭成功對清朝開出的價碼很認可。
但有兩處地方他不滿意:
“ 兵馬繁多,非數省不足安插;和則高麗、朝鮮,有例在焉。”
其實就是一來想向清廷多要些地盤,原本清廷從一府之地給他擴充到四府之地,但是鄭成功還是覺得不合胃口,所以提出了數省之地的要求。
當然這并不是鄭成功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而是對他來說相當合理的要求,因為這是當年清廷答應鄭芝龍歸順的條件。
清廷許諾鄭芝龍投降后,將授予他三省總督和王爵,然后他被忽悠過去就成了階下囚,現在鄭成功就是舊賬重提。
要求清廷兌現當初的三省承諾。
“ 啖父以三省王爵,始謂一到省,便可還家;既又謂一入京,便可出鎮。今已數年矣。”
現在鄭成功提數省安插之地,其實就是索要當初的三省承諾。
二來就是對剃發極其反感,希望仿照朝鮮的歸順案例,不愿意剃發,但是愿意稱臣接受管轄。
但是在清廷使者回去稟報順治后,順治還是老樣子給出了最終條件,三省之地是不可能的,剃發這件事也是一定要執行。
不剃發還能算歸順嗎?
但是鄭成功的要求也很堅決:
“ 必有三省方就和。”
對于剃發的事鄭成功倒是松口,他同意歸順清朝后剃發留辮,但前提是議和事務落實以后才行,不可能一答應就過去剃發,萬一清廷反悔了怎么辦?
頭發一時半會可長不出來。
隨后清廷又派遣內院學士葉成格、理事官阿山,以及鄭成功的弟弟鄭渡過來商談,主要是解決三省還是四府的問題,以及剃發前后流程的問題。
結果三省還是四府的問題沒有來得及磋商,雙方就在剃發前后流程的問題上,生拉硬扯始終不能達成統一。
鄭成功的要求:
“ 先受詔而議削發事。”
先接受順治冊封的詔書,并將議和條件落實后,鄭成功才愿意剃發表示歸順。
但是兩位使者一聽就來勁了:
“ 藩不剃頭,不接詔;不剃頭,亦不必相見!”
鄭成功不先剃頭的話,我們是不會開讀詔書的;如果不愿意剃頭的話,也就沒有見面商談的必要了。
鄭渡就趕緊過去勸鄭成功,大哥你可別糾結剃發的事了,趕緊剃發接受詔書就完了,到時候咱們一家就能團聚了。
但鄭成功對鄭渡的勸說嚴詞拒絕,并且責備鄭渡毛孩子不懂大人的事:
“ 父既誤于前,我豈蹈其后?我一日未受詔,父一日在朝榮耀。我若茍且受詔削發,則父子俱難料也!”
不見兔子不撒鷹,議和不敲定我不剃發,于是雙方就為剃發的事,僵持下來不肯退讓。
于是二次和談因為剃發問題而談崩。
在臨走前鄭渡跪著痛哭請求鄭成功剃發,說此次議和不成的話,全家老小都得被清廷處死,但是鄭成功仍舊狠心拒絕。
事后鄭芝龍親自寫信勸說鄭成功別死腦筋,趕緊剃發接受詔書一家團圓,自己也就能夠被解救出去,鄭成功就不用背上“不孝”的罵名了。
但鄭成功回信說:
“ 今清朝斤斤以剃發為辭,天下間豈有未受地,而遽稱臣者乎?天下間豈有未稱臣,而輕剃發者乎?”
至此雙方的二次議和談判徹底破裂。
當然在南明永歷十一年,也就是二次議和的三年后,清廷再次指使鄭芝龍,對鄭成功進行議和勸說。
“ 奉太師命,特來稟請和局一事。”
但這次鄭成功無意再跟清朝扯皮,直接寫信回絕了鄭芝龍的勸說,表示鄭芝龍就不要白費功夫了!
而且痛斥清朝的剃發要求毫無道理!
“ 大抵清朝欲以剃發別順逆,不知順逆在于心,而不在于形。”
至此第三次議和商談還未開始就結束了。
“ 謝表(鄭芝龍使者)等持書復命,自是和局永絕。”
以上資料全部引用于鄭成功部下戶官楊英的《從征實錄》。
(一家之言,求同存異,感謝您的閱讀)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