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2021年,黑天鵝多,灰犀牛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煩心事更多。民主黨元老、戰爭狂人拜登執掌美國后,中東局勢便走向了劍拔弩張。
5月13日,以色列國防部表示,從5月10日開始,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了1600多枚火箭彈,但有400枚落在了加沙,至少有6名以色列民眾被炸身亡,傷者數量超過200。
作為回應,以色列對哈馬斯發起了猛烈轟炸,并“斬首”了16名伊朗軍官,包括哈馬斯“卡桑旅”司令巴塞姆。以色列軍方強調,巴塞姆是哈馬斯的重量級人物,他的身亡對哈馬斯是沉重打擊。
與以色列比,哈馬斯付出的代價多得多,傷亡人數超過400且不說,大批隧道、陣地、據點和軍火庫也被摧毀。不愿罷休的內塔尼亞胡強調,以色列的報復才剛開始,哈馬斯會面臨難以想象的打擊。
為避免長篇累牘,具體的細節就不多說了,總之,戰況很激烈,以色列占據著絕對優勢,誓言戰斗到底的哈馬斯確實不是對手。
但問題在于,誰是沖突制造者?以色列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人狠話不多的以色列,之所以要“炸完伊朗接著炸敘利亞,然后炸哈馬斯”,實際上就是為了“阻止美國重返伊核協議,破壞美伊和解”。
以色列很清楚,雖然伊朗、土耳其、巴勒斯坦的實力比不過以色列,但無論以色列多么強橫,也改變不了“缺乏戰略縱深,只有彈丸之地”的事實。舉個例子,以色列可以攔截哈馬斯的“百枚火箭彈齊射”,但又怎么阻擋伊朗“千枚導彈的飽和攻擊”?
等到那時,以色列又該如何是好?
要想破局,以色列只能提前布局、借美國之力掣肘伊朗和中東國家,但在當下, 拜登的當務之急卻是“維護美元霸權,瓦解對手的去美元化布局”。
要知道,伊朗已經與新興勢力簽署了協議,伊朗大選將在6月份如期舉行,溫和派代表魯哈尼已無緣總統寶座、強硬派代表內賈德很可能卷土重來,留給美國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表面上看,突然升級的巴以沖突,似乎是巴以之間的“針鋒相對,恩怨情仇”,但實際上,這卻是以色列一手炮制的鬧劇,為的就是挑釁哈馬斯和伊朗、迫使美國選邊站。
對美國而言,以色列不可拋棄也無法拋棄——別忘了主導美國的是誰。因此,雖然白宮對以色列的行為感到氣急敗壞,但拜登布林肯卻不得不表示,“以色列可以捍衛安全,轟炸以色列的行為必須被譴責”,然后才說出那句心里話,“呼吁巴以推動局勢升級,沖突只會導致更多民眾傷亡”。
拜登“只準以色列炸哈馬斯,不允許哈馬斯以牙還牙”的行為,雖然很雙標主義,但也無可奈何。與特朗普不同, 拜登是真不想和伊朗鬧翻,因為這不符合美國利益,白宮正準備撤兵中東、進軍亞太,卻不得不考慮以色列的態度。
對美國而言,從中東泥潭脫身的最大攔路虎,實際上并不是俄羅斯和伊朗,而是鐵桿盟友以色列。
怎么看?
第一,以色列確實是人狠話不多。精準的“斬首”行動,快、準、狠的轟炸,無孔不入的摩薩德,都讓世界看到了以色列的實力,也證實了“以色列確實不好惹”。
中東向來都是龍爭虎斗之地,巴以沖突也由來已久,反客為主的以色列,表現得比想象的更加強硬,以至于伊朗土耳其痛斥以色列是恐怖分子。
但無論如何,在當下的中東,以色列都是橫著走的存在,連俄羅斯也不愿與以色列正面硬剛,這離不開美國掣肘的因素,但更重要的,還是因為以色列實力強。
真理永遠在大炮射程范圍之內,以色列比任何國家都懂這個道理,可對巴勒斯坦、敘利亞等中東國家而言,以色列的橫行霸道卻是一種悲劇。
第二,以色列之所以要不按套路出牌,并不是為了當中東霸主,而是為了生存,哈馬斯以牙還牙,同樣也是為了生存。當誰也不服誰時,沖突就會一觸即發,要想推動局勢降級,就必須要有勢力介入,比如美俄和聯合國。
這一次,俄羅斯介入的速度非常快,而且還是呼吁俄、美、歐盟和聯合國聯手緩和“巴以沖突”的發起者。普京之所以會轉變態度,也是因為局勢發生了變化,俄羅斯只能挺身而出、替伊朗敘利亞撐腰。
第三,以色列會不會罷休,決定因素在于美國和伊朗的談判。如果美國執意重返伊核協議、解除針對伊朗的制裁,以色列必然還會兵行險招,比如斬首伊朗軍官、轟炸伊朗核設施、不斷施壓拜登。
100多位前美國軍官正在“逼宮”拜登,并表示拜登是2020美國大選的舞弊者,早不發聲晚不發聲,偏偏在此時表態,絕不是巧合。
至于拜登會不會改變戰略,以色列到底打的什么算盤,靜靜等待吧。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國際新聞☜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