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迪士尼出品,雖然算不上部部精品,但算是一個廠牌保證,
迪士尼是造夢機,它為成年人和孩子編織了太多美好的謊言,
它告訴觀眾,在童話里,有希望,有夢想,也有自我。
而公主系列,又是迪士尼這個廠牌的重中之重,
迪士尼公主:辛德瑞拉,白雪,茉茉,花木蘭,艾莎,紅發,小人魚........
天賦異稟,各有千秋。
而年初在國內上映的 《魔法滿屋》中,
拉美公主——米拉貝,她似乎更平凡,更普通。
《魔法滿屋》落足于 拉美歷史,
講述了一個叫馬利加的拉美家族因為動蕩,隱居在哥倫比亞山區的一棟魔法屋里。
這棟房子是有魔法的,
而住在這棟房子里的每個直系親屬, 除了米拉貝,都是有魔法的,
外婆,小姨,舅舅,表姐,表弟,媽媽都有魔法:
移動位置,掌控天氣,預知未來,治愈病人,易容之術,和動物對話,指揮植物生長,力大如牛。
在這樣一個內卷的魔法家庭,米拉貝顯得 格格不入,
但她并沒有因此產生嫉妒或者憤恨,她甚至幫助小侄子克服障礙,成功獲得自己的魔法能力。
米拉貝唯一的煩惱,就是預感到了自己強大的家族極有可能要面臨 分崩離析的局面,
而這正是全家三緘其口的事情。
《魔法滿屋》用歌舞的形式介紹了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能力,心理活動,
在畫面和音樂的呈現上,保持了迪士尼水準,
可故事卻大打折扣,幾乎到了劇情不夠,歌舞來湊的局面。
米拉貝如何突破困境,幫助家族重建聲譽的,也可以一句話概括:
話療,誰不服,就療誰~
全片沒有太多激烈的對抗,即便沒有魔法,也無法成為左右米拉貝命運的重大因素,
米拉貝沒有太多內在上的自我懷疑,她的輸出大多是對外的,她是一開始就對自己有著清晰認知的。
而《魔法滿屋》中,魔法蠟燭則是最為強大內心力量的象征,
在外公不幸去世后,外婆逃亡途中偶然間得到了魔法蠟燭,在這樣的處境下,魔法蠟燭無疑是一種暗喻:
獨自一人拉扯大三個嬰兒,有多難?
魔法蠟燭其實象征的是當時外婆強大的內心。
外婆帶著三個孩子成為了奇跡谷的領袖,也是因為這種強大內心的趨勢,
外化這種強大,那就是生生不息的家族和一直燃燒的魔法蠟燭。
隨著年紀漸長,外婆在身體和心理上不可避免地要迎來 衰弱,
魔法蠟燭的開始變暗,有熄滅的危險,也是因為外婆的這種變化。
而由外婆掌管撣魔法蠟燭同樣象征著 某種專制,
順從外婆價值觀的鮮花大姐和大力士二姐,一直都是以完美形象示人,
她們內心的境遇從不敢袒露,
正是這種對完美的無盡追求,激發了整個家族的焦慮,對不完美的焦慮。
也正是這種焦慮,開始產生裂縫,
心里滋生了害怕與恐懼,魔法蠟燭的力量自然變弱,
這種變弱, 家族成員的處理方法,都是無視,只有米拉貝正視了問題,
米拉貝和外婆代表了兩代人的價值觀,外婆那代人是秉持著完美和強韌的外化,
而米拉貝則是遵從自然,遵從內心的新生代。
蠟燭的熄滅,也預示著舊理念的崩塌,
變則通,是家族,社會長久立足的不二法寶,
而當外婆重回山谷, 重拾記憶,找回了初心,正式了自己強大生命力的源頭,
這種責任的交接也在山谷完成,米拉貝也開始理解了外婆,
米拉貝一直以為的奇跡賦予魔法,其實真相是外婆獨自一人忍受了苦楚,而帶給了家人希望。
米拉貝代表的全新價值觀從此才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魔法小屋重建,馬利家族的價值觀得以重塑。
米拉貝與外婆其實更像是當今人們面臨更激烈的競爭的一種對自我的和解,
尤其放在了這種極度內卷的當下,更完整的自我,不是強撐,而是釋放和覺醒,
放棄無意義的內耗,接納真實的能力,
講真,特別適用于內卷下極度焦慮的人們。
魔法滿屋這種價值觀和敘事上的前后統一,雖然很順暢,但卻少了主人公與命運作斗爭的力量感,
而她的姐姐,鮮花使者, 作為整部作品中最充滿矛盾的角色,
其追尋自我之路,也出奇的順利,被妹妹破壞了婚禮外加一場話療,就立刻意識到自己不想種鮮花,而是想孵化仙人掌,
而那不要的未婚夫也沒有浪費,直接移交給了有著順風耳超能力的堂妹。
《魔法滿屋》的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
優點是它延續了迪士尼的童話感,它擁有出色的音畫效果,
對南美風情文化高色彩飽和度的應用,充滿百年孤獨味道的神秘奇跡故事,都有些魔幻現實的味道。
缺點是,它的內核空洞,乏味,毫無創新,
和迪士尼對比強烈的,就是不走尋常路的皮克斯,反而一直執著于推陳出新,
而迪士尼倒顯得陳舊和保守許多,當公主遇到問題,沒有一首歌解決不了的,如果解決不了,就再來一首的老套路子。
同時,它不敢把真正的現實矛盾植入童話中,
而是不痛不癢的加入了一些現在熱門的思想觀念, 格局越來越小,
真正觸碰到本質的問題,在這種劍拔弩張的全球政治環境下,迪士尼選擇了規避風險,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好看的人物上。
而觀眾在經過如此多娛樂產品的轟炸,口味早已經變了,
今年琳娜貝爾的火爆反而從另一個層面說明了:
人們一直相信童話, 人們要的不是敷衍的童話,而是從內到外都真心誠意的童話!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