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迅速和各國建立盟約,國家經濟得到大力發展。但是當時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沿海地區,云南的生產發展相對落后,當時云南大半都是國家級貧困縣。 日本借此機會,提出只要云南人民將國殤墓園中的四個雕像拆除,并將這幾個人的尸骨移回日本,日本就可以為云南投資十億,建一條無償的汽車生產線。
但對此,云南政府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甚至從1945年國殤墓園建成開始,日本就曾提出補償,要求中國將雕像拆除, 可面對日本的一系列行徑,中國提出三個條件,要求日本完成方可拆除雕像。然而面對這三個條件,日本卻始終沒有同意。那么國殤墓園中的這四個雕像是誰的?為什么日本迫切想要拆除?而我國又是提出了什么條件,日本始終不同意的呢?
國殤墓園修建于1945年,位于中國云南省西部的騰沖市,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而這個墓園的建立起源于滇緬戰爭。
1940年,英國為了借助中國的力量支援其在遠東殖民地的軍事,開放滇緬路。而云南作為中國軍事的大后方,承擔著運輸資源的重要責任。彼時日本切斷滇越鐵路,又迫使法國接受停止對中援助的要求, 滇緬路作為極其重要的一條國際交通運輸線,同時也成為了最后一條援助中國的路線。為了切斷英美等國家對中國的援助,日本在1941年12月對緬甸發起戰爭,試圖通過占領緬甸,全面封鎖中國。
1942年2月,為了保衛緬甸,避免日本攻占滇緬路,占領云南,對重慶造成威脅,中國遠征軍從滇西進入緬甸,同日軍在緬甸境內展開斗爭,然而由于英國對于戰場形勢的失察,不愿意別國軍隊進入自己的殖民地,導致中國遠征軍在接到援助請求,趕往緬甸時已經失去作戰先機,經過為期兩個多月的艱苦戰斗, 最終在英國極端的戰略下,緬甸戰爭失利,中國遠征軍只好接手緬甸軍事防務,掩護英緬軍撤離。
作為中緬交界的同古西連普羅美,可以支援英國,東連毛奇,方便協助美國作戰,同時又位于鐵路極其重要的連接位置,還可以阻止日軍的進一步進攻,從各方面而言,同古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地位。一 旦同古失守,那么滇緬路將被日軍占領,唯一的一條國際運輸路線將被切斷,屆時云南失守,直接威脅重慶,中國戰勢將陷入僵局,所以守住同古便成為重中之重。
為了保住同古,1942年3月8日,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先行到達同古,掩護當時駐守的唯一一支英緬軍部隊,并全面接手緬軍防務。與此同時,由戴安瀾帶領第200師主力軍部隊在3月11日抵達同古,開始修建軍事防御陣地。
然而在3月17日,未及軍事陣地修建好,日軍就開始發動猛烈的進攻,與此同時,一直以歐洲戰場為主的英國下令, 英緬軍撤出同古戰場,導致遠征軍在此后幾天的戰役中,一直處于劣勢。
面對日軍日夜不休的猛烈攻擊,戴安瀾只好放棄鄂克春前哨陣地,集中所有力量保衛同古,他似乎預見了這場戰爭的死局,于是下令讓將士們立下遺囑,做好以身殉國的準備,戴師長更是直接宣布: 如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以某某團長代之。以此類推,誓死保衛同古。在給妻子的遺書中,戴安瀾更是看破生死,視死如歸。
雙方一直僵持到3月28日,日本始終沒有放棄對同古的侵占,增派第56軍團前往同古戰場參戰。此時第200師已經被日軍包圍,沒有了補給,英軍支援不力,隨時都有可能全軍覆沒。作為國民黨精銳部隊,為了保存實力,第5軍軍長急忙請示蔣介石,經蔣介石同意后,第200師軍團于3月29日晚上開始突圍,并在主力軍撤出后下令將西當橋炸毀,阻止敵人進一步追擊。
同古保衛戰歷時十二天結束,作為緬甸會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遠征軍犧牲800人,令日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由于同古失守,唯一一條援華通道滇緬路也被切斷。日軍迅速發起進攻,很快又占領龍陵、騰沖等地,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大肆燒殺掠奪,并且釋放生化武器,數以萬計的民眾被日軍殺害,尸橫遍野。
為了阻止日軍的繼續追擊,遠征軍在撤離時將怒江上的惠通橋炸毀,依據天險將日軍阻在怒江西岸,期間日軍多次派遣部隊試圖強行渡過怒江,被怒江東岸的守軍全部擊退,并且將已經渡過怒江的日軍300多人全部清除干凈,使得日軍不敢再輕易渡江,云南的局勢才稍微安穩一些,中日兩軍在怒江兩岸僵持兩年多之久。而作為唯一的陸地國際交通運輸通道滇緬路被日軍占領后,大量的軍事物資只能通過美國航空軍輸送,一路上輸送風險極大,為了打破這種在戰場上處于劣勢的僵局, 中國遠征軍在重新休整之后,決定奪回滇緬公路,開展渡江反攻計劃。
1943年10月下旬,中國駐印遠征軍聯合英國和印度,正式發起對日軍的反擊。但是日軍在怒江西岸盤踞兩年之久,在云南易守難攻的地形優勢上,防御工事修建極其完善,地下修建的極其隱蔽牢固, 地面的大小堡壘也十分精巧且都有偽裝,即便是在地面上空都很難發現,大后方儲存糧食彈藥以及軍用品,蛛網式的防御構筑綿延數百里,更是被西方媒體稱為“東方的馬奇諾防線”。這一切都給遠征軍的反攻帶來巨大的困難。
但是中國人民不畏艱險,1944年5月,遠征軍向軍事要點騰沖發起總攻,這一次并非簡單的攻城戰。騰沖群山環抱,易守難攻,面對日軍堅固的軍事壁壘,遠征軍只能先清除外圍的制高點,為了打破日軍的外層防御,遠征軍耗費了極大的精力和傷亡,在突破高黎貢山的防線之后,終于在7月底推進到騰沖城下。以藏重康美為首的日軍負隅頑抗,被美空軍一顆炸彈擊中日軍會議現場, 32名軍官全軍覆沒,最終是一名中隊長帶領日軍抵抗遠征軍一個多月。
騰沖城內日軍地下工事完善,遠征軍與日軍始終處于敵暗我明的狀態,并且沒有接到撤軍命令的日軍反撲十分兇猛,因此遠征軍的清剿一度陷入僵局并且損失慘重。基本上每次傷亡都是1:5的比例。
美軍提供給遠征軍的裝備雖然十分優越,但是許多人都是在云南休整時補充的新兵,因此在最后的巷戰階段,由于沒有任何實戰經驗,以致于身邊的隊友倒下了,他們還無法確認敵軍的位置,每一次前行都是踩著前人的尸體,基層的軍官基本上全部犧牲,傷亡極其慘重。直到1944年9月,面對日軍最后猛烈的反抗,國民政府為了盡快收復騰沖,派遣大批軍隊涌入城中,雖然許多人心中清楚這樣做并不妥當,但是將士們還是義無反顧沖了進去,最終頂著日軍一百多人的頑抗反擊, 將城中的日軍全部肅清,最終抓獲日軍戰俘64人,騰沖戰役才徹底告終,遠征軍也最終奪回了滇緬公路。
此次騰沖戰役經過大大小小80余次會戰,戰況極其慘烈。中國遠征軍殲敵6000余人,犧牲了9168人, 隨軍一同作戰的騰沖民眾犧牲6400人,戰后這片土地遍布尸體,寸草不生,連一個完整的建筑都沒有,當時民眾看到遍地的尸體于心不忍,為了紀念在這場戰爭中死傷的戰士,國民政府委員兼云貴監察使李根源提議修建陵園,并根據《楚辭》“國殤”一篇,將陵園命名為“國殤墓園”,于1945年7月7日建成。墓園中的空地種滿了松樹、柏樹和竹子等,以象征這些烈士不屈的品質。
為國抗戰的戰士們的遺體得到了安置,九千多的英靈得以安息,但是接下來又面臨一個令人為難的問題,那就是6000多日軍的尸體還沒有解決。尸體堆積在一起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并且會影響土地的使用。但是想起日軍在侵占我國國土期間做出的種種惡行,民眾們實在沒有辦法放下國恨家仇,將這些尸體妥善處理。
最終,為了民眾的安全考慮,也為了讓人們牢記這段歷史以及諸位戰士們的英勇行徑,李根源提出將日軍呈下跪狀埋在國殤墓園旁邊,并且為了安撫民眾, 在掩埋完之后讓人鑄造了4個捆綁跪著的雕像,面朝陵園放置,目的是讓這群侵略者永生永世的為我們的這場戰爭中犧牲的烈士以及民眾懺悔,為首的雕像就是日軍指揮官藏重康美。這一提議得到民眾的大力支持,而這片埋葬日軍的地方也被李根源立上寫有黑色“倭塚”的石碑。
“倭塚”修建完成后,日本政府大為震怒,多次要求我國拆除這4個雕像并將藏重康美等人的遺骨送回日本,但是面對日本的非人道主義行為以及對于歷史的扭曲,中國政府提出三個條件,表示只要做到這三個條件,就可以同意日本的要求。
但是日本賊心不死,一直到1997年中國提出改革開放政策,大力發展國家經濟,并與國際社會建立積極的經濟來往,云南作為我國的邊陲地區,經濟始終發展不起來,日本打算趁虛而入, 便提出只要拆除藏重康美的雕像,就可以出資10億幫助發展云南的經濟。但是云南政府以及群眾對于當年日本的惡行深惡痛絕,堅定地回絕了日本企業的這個要求,日本企業也只能灰頭土臉地回去了。
時至今日,日本政府仍舊沒有承認當年的侵華戰爭,也始終沒有對當年在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正式道歉,反而扭曲事實,修改教材,試圖掩蓋當年所犯下的罪行,并且在改革開放之后, 許多日本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借游玩的名義,多次前往陵園在藏重康美等人的埋骨之地偷偷祭拜,并將祭品偷偷放在墓碑后面。這一切都無法取得中國政府以及中國人民的諒解,他們的罪行將一直被中國人民牢記。
如今,作為國內保存最完善的國殤墓園,在多年的風吹雨打后,園內的墓碑被重新整理,建筑物也得以修繕,園中廣植綠植,一派清幽肅穆。而當年參加戰爭的人有10歲左右的孩子,也有放棄讀書的學子,如今他們年事已高,卻從來沒有忘記過那場戰爭以及那場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
國殤墓園留下的歷史意義十分重大,不僅僅是中國在滇西戰役中的勝利,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日本試圖切斷中國供給,逼迫南京政府投降的計劃落空,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更是留給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