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看點 大約十年前,美國企業家本·尼爾森聯合一眾頂尖學府教授,宣稱要創建一所世界上最好的大學——“ 密涅瓦”。在尼爾森等人看來,美國高等教育脫離了教者育人、學者學習的本質,更像是研究機構和資質認證方。傳統學校已滿足不了21世紀的教育需求,這其中,同樣包括“哈普麻耶斯”等頂尖學府。尼爾森的信心從何而來?他的辦學實踐到底如何?“超越哈佛”的雄心又何以實現?……前不久,外灘君連線到尼爾森本人,就這些問題一探究竟。
支持外灘君,請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從此“不失聯”。
文丨柯察金 編丨Lulu
提起 本·尼爾森和他創辦的 “密涅瓦”大學,可說是教育界的一段傳奇——褒貶不一的傳奇。
尼爾森投身教育之際、密涅瓦創辦之初,坊間學界,爭議之聲頗大。尼爾森曾說, 要在幾年內超越哈佛,引發過很多人的不滿與質疑。極端的報道,“野雞大學”“炒作”“噱頭”這樣的詞都赫然在列。
在一片喧嚷之聲中創辦的密涅瓦,如今卻是愈漸低調地穩步前進。
將近8年過去,密涅瓦大學已經拿到了WSCUC認證,獲得好幾輪融資,投資人名單里,還包括字節跳動的張一鳴。另外,除了大學,密涅瓦的高中課程項目也初有眉目、進展順利。
密涅瓦師生慶祝通過 WSCUC 認證
時至今日,密涅瓦送出去整整3屆畢業生,培養的一批青年才俊也已活躍于社會各界。人們對于密涅瓦的爭議還有,“非議”倒是不大聽到了。
特別是疫情期間,很多學校都亂過陣腳,但密涅瓦因為獨特的授課模式,反倒處亂不驚、優勢盡顯。
不久前,尼爾森現身被譽為教育界的“諾貝爾獎”—— 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 2021),特別接受了外灘君的線上專訪。
尼爾森
圍繞密涅瓦的理念、發展與未來,他聊了很多。言談之中,外灘君認識到了一個新聞報道之外的尼爾森,也明白了他說的“超越哈佛”到底是怎么回事。
掃去灰塵與碎屑,讓我們窺見一個歷經沉淀的、真實的密涅瓦。
給不太了解密涅瓦的朋友,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密涅瓦是美國的一所私立大學,創辦于2013年,目前有來自80個國家的600多位學生,由美國一批杰出教育家,包括前哈佛校長、美國財長Larry Summers、前沃頓校長Patrick Harker等共同創辦;密涅瓦大學入學前不需要SAT等標化考試,入學后也不會有任何考試,成績的判斷依據是每堂課的表現;本科四年時間里,學生在全球7個不同的城市里輪流居住,有宿舍但沒有校園,上課是在自主研發的在線平臺“Forum”。“排名越高的大學,本科教育越差”
如果你谷歌本·尼爾森,得到初步的印象很有可能是“顛覆者”、“要超越哈佛的男人”、“攪局者”這樣的字眼,再多列一些,恐怕要變成權游中“龍母”的出場白了。
然而親身與尼爾森交談,實際感覺遠沒有那么夸張: 其本人幽默謙和,思維敏銳,是一個十分務實的人。
既然尼爾森對于傳統大學的言論最惹爭議,我們的討論也就自此開篇:
不論哪種高校排行榜都在告訴我們,牛劍、藤校是最頂尖的學府,尼爾森又憑什么“出言不遜”,說它們都不行?
尼爾森表示:“哈佛、斯坦福、牛津、劍橋……這些顯然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機構。它們的教授在研究成果方面的貢獻,也是不可否認的,最無可爭辯的指標就是論文被引用次數。”
然而,他話鋒一轉,請人們思考這樣的問題: 研究成果最頂尖的學府,教育質量一定最好么?
尼爾森指出,有明確的研究表明,一個教授的研究成果越好,他的本科生的學習成果就越差。
“你仔細想想,這是有道理的,不對么? 一個教授為學生考慮的越多,他用在自己論文和研究上的時間就越少。(這些高校)都有一個快節奏的團隊,他們首先關注自己的研究,其次關注博士生,最后才輪到教本科生……這形成了一個很糟糕的動態鏈條。”
尼爾森強調,他并不是說傳統的高校不頂尖,但教授們的研究成果與本科生的成績呈負相關,這是經過實證驗證的現實。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研究排名越高的大學,其本科教育就越差。”
美國舊金山:密涅瓦一年級學生聚集在一起
如果一所大學,所在意的只是研究成果和學校聲望,所能提供的只是一紙金光閃閃的資質證書,而教授也只是“匆匆而來,拂袖而去”,那么“教育”在哪里?
尼爾森之所以叫板包括藤校在內的傳統高校,正是他看到了它們在教育方面的偏離。簡單來說,現在的高校不再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地方了。
“過去50年,精英大學的在教育上一路下滑,它們不是教育機構,而是資質機構。”
尼爾森借來“密涅瓦”(古羅馬人的“智慧女神”)的名號,意思也很明確:要讓大學成為純粹的、為智慧而設之地,能夠真正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不是簡單地給一張畢業證書。
密涅瓦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系統性思考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強大的“認知工具”(cognitive tools)。不論是教師招募、課程設計,還是教學方針,都通通圍繞這樣的理念。
一眾藤校的教授與尼爾森相謀而合,“投奔麾下”。被“挖墻腳”最多的三個學校,分別是劍橋、哈佛和斯坦福——這些教授雖然全都來自被尼爾森“diss”的傳統高校,但都完全認同、符合密涅瓦的理念,是尼爾森“想要找的人”。
密涅瓦的學生在上課
尼爾森把人的智慧分為兩種—— “Rigid Intelligence”(剛性智慧)和 “Fluid Intelligence”(流動智慧)。剛性智慧者,研究并精通專一領域;流動智慧者,則相對思維開闊、橫跨不同領域。
尼爾森說,密涅瓦需要的教授,正是擁有流動智慧的人。
密涅瓦在大一的通識階段,有4門“基石課程” ,分別是“形式分析”、“多元模式交流”、“實證分析”以及“復雜系統”,涵蓋129種跨學科的基礎思維方式。尼爾森提到一位“奇人”——這位教授一個人就教授了4門“基石課程”中的3門,在不同學科領域中行走得游刃有余,涉獵之廣,令人瞠目結舌。
尼爾森稱很佩服這些同事們:“他們辭職來到密涅瓦,是為了培養下一代切實地做一點事”。尼爾森說,這些教授是真正關心學生的一群人。
密涅瓦的學生是“賭徒”么?
有外媒稱,密涅瓦的學生是在拿自己的未來“賭博”,這話說得有些刻薄,但卻又實在。尤其是一些已經拿到名校offer的學生,最后還是選擇了密涅瓦,在旁人看來,不免有些難以理解。
拿到名校的畢業證,很多地方的大門都會為之敞開——這是現行社會規則所默認的現實。盡管密涅瓦跟很多企業有深度合作,為學生尋找一切社會資源和曝光機會,但到底不如藤校的一張身份認證“香”。
尼爾森表示,這無法強求, “我們必須了解一個人的人生抱負是什么”,如果學生的唯一要求是獲得一份資格認證,那么他永遠也不會考慮密涅瓦,不過,這也沒什么問題。
還有一種學生也不適合密涅瓦,“如果你想成為一名牙醫,那么去賓大的牙科專業,是最直接的途徑”,只想學習某種技能的人,也不需要來密涅瓦。
“看看世界上任何一個有所成就的人吧,奧巴馬,默克爾,貝索斯,蓋茨……他們所走的道路,沒有一條是‘正常’的。他們先前也并不知道自己會取得這么大的成就, 但一開始,都是建立了強大的內部基礎:對環境能夠快速地做出反應,能夠準確地抓住機會。”
密涅瓦所要尋找的學生, 是希望對周圍產生影響力的人,以及能夠適應最困難和最具挑戰性環境的人。
密涅瓦大學2021屆畢業生
當被問到密涅瓦是否達到最開始的預期時,尼爾森毫不猶豫地回應說 “當然,我們已經辦成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學”。
尼爾森信心的來源,一部分是密涅瓦亮眼的教師團隊,更多的則是畢業生們的表現。
“他們是非凡的,大多數人都取得了很棒的成績,密涅瓦學生的成果,絕對優于世界上任何其它大學的畢業生。”
尼爾森給了幾個例子:
比如疫情期間,密涅瓦畢業生的就業率高達88%;
比如在106人的密涅瓦研究生學院里,4個申請哈佛大學研究職位的學生全部被錄取;
又比如在Y Combinator(全球頂級孵化器)的項目中,密涅瓦的學生錄取率也是100%……
說實話,僅僅幾個例子還不能證明密涅瓦確實做到了“世界最好”,所以對此,我們可以暫且存而不論。不過密涅瓦的教學成果,就一個年輕學校來說,已經算是成功了。
四年大學時光,是穩妥一點選傳統學校,還是大膽一些選創新學校,都不過是基于價值判斷而做的個人選擇罷了。而密涅瓦,只是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線上與線下的混合體
密涅瓦是個很奇怪的學校。
你說它是線上教育吧,它的學生居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課外活動也在一起,跟傳統學校看上去沒什么區別;你說他是線下教育吧,它只提供線上授課,學校并沒有校園。
密涅瓦給自己的定位也是“hybrid university”(混合式大學)。
密涅瓦官網
作為一個大學,既然學生們都生活在一起了,為什么不搞個校園,這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尼爾森解釋說, 密涅瓦不創辦校園,是因為密涅瓦不需要校園。
“如果你住在偏遠的鄉村,沒有校園會很讓人頭疼,因為你需要去超市買食物,去餐廳吃飯。但是如果你住在城市,比如曼哈頓——你真的不需要建造任何東西,因為你也造不出比這個城市更豪華的基礎設施了。”
“我們在密涅瓦想要展示的是,你不需要復制世界上已經提供的東西,在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 可以用很輕量的資本,來建立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尼爾森表示, 與其把5億美金用于地面建設,不如把這部分錢用在提高教育質量上。
密涅瓦一項“看的見”的花費,在于對學生的資助上——近60%的學生獲得了密涅瓦的財政援助。
由于只有宿舍、沒有校園,密涅瓦干脆 將整個城市作為校園。
學生第一年齊聚舊金山,學習“基石課程”。從第二年開始,大家則可以到孟買、里約熱內盧、中國香港、悉尼、倫敦和開普敦6個國際化城市學習。
城市是課外實踐的樂園,是開展調查的田野,也是巨大無比的博物館。
“密涅瓦的每一門課都提供了基于所在城市的內容及課后作業,學生可以將他們在課堂中學到的東西應用到現實世界中,沉浸在各種不同的文化里。”
除了校園的問題,密涅瓦的在線授課模式也曾頗受質疑——人們潛意識里會覺得,在線這種形式總比不上口傳親授。
但疫情爆發后,很多人不得不開始重新思考技術這一命題。從一開始就采取在線課堂的密涅瓦,在特殊時期反倒沒怎么受到影響,學生們打開電腦開啟一天的學業,一如往常。
尼爾森強調,密涅瓦并 不是“為了技術而技術”,這所新式大學之所以采用線上授課,是因為 相信技術能夠更有效地改變教育,提高學習效率。
密涅瓦自主研發的“Forum”系統和普通的Zoom課堂完全是兩碼事。 “Forum”不但可以追蹤學習者上課時的精神狀態,還能夠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做量化分析,并給出合理建議。
Forum 平臺
在傳統的大學課堂,教授一般是照著PPT,對百十個學生一通講,鈴響了也就走了,學生究竟吸收進去多少,并不重要。
但密涅瓦的課堂采取小班教學,老師的角色,是提問和引導的蘇格拉底,而不是信息的傳輸者。
“互聯網上信息一抓一大把,能搜索的知識,我們認為沒有必要在課堂上浪費時間。”
假如學生上課時走神,“Forum”系統會把該生的頭像居中,接受一波提問的“洗禮”。而由于是小班授課,每一位同學的問題也都會被教師關照到,每一場討論都會覆蓋到所有成員。
密涅瓦的課堂實例
“顯然,這比線下教育更好”,尼爾森總結道。
“hybrid university”體現了尼爾森務實的風格: 無用的東西,通通去掉;有用的東西,給它發揮到最好。
后記
因為得知密涅瓦正在做高中項目(“Minerva Baccalaureate Program”),外灘君向尼爾森求證,得到了證實:
除了一個已經開辦的試點外,密涅瓦已經與五六所學校簽訂,使用由密涅瓦團隊自主研制的課程。所采用的理念與方法論,同樣沿襲密涅瓦大學。
外灘君好奇密涅瓦的未來會如何開枝散葉,又是否會覆蓋全年齡段?對此,尼爾森的回復卻是“絕對不會”。
他說,高中和大學其實是一個連續體, 在這兩個階段,學生大腦的運作方式是相似的,接收信息的能力會減弱,但進行深度思考的能力則增強,能夠進行復雜的分層推理。
但早期教育是另一個領域,所以尼爾森表示,密涅瓦永遠不會有幼兒園或小學:“因為我們不是青春期前大腦的專家,這方面的專家另有其人。”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