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墻:成天對著一堵墻哭的民族,卻站在了人類的金字塔尖?

Advertisements

哭墻:一堵猶太人哭訴流亡之苦的墻

哭墻,也被稱為西墻,長約50米,高約18米,由500余塊石頭堆砌而成,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的西側,是古代猶太國第二圣殿護墻的一段,也是僅存的一段。

猶太人將此墻看作是無上的精神圣地。千百年來,無數流落在外的猶太人從世界各地趕來,聚集在這面石墻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

公元前11世紀,大衛王統一了猶太各部落,創立了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

大衛王離世后,他的兒子所羅門繼承了王位,并在圣殿山上興建了一座圣殿,也就是“第一圣殿”,作為朝拜猶太教神主耶和華的地方。這里隨之成為了猶太人的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

公元前586年,巴比倫軍隊攻占耶路撒冷,“第一圣殿”慘遭焚毀,數萬名猶太人被俘虜,史稱“巴比倫之囚。”

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國消滅巴比倫王國,猶太人被放回故里,并被允許重建圣殿。猶太人重返故里后,開始在圣殿原址建立新圣殿。

公元前516年新圣殿完工,即“第二圣殿”。在之后的百年間,猶太人對第二圣殿不斷進行著修葺與擴充。

公元70年,羅馬軍團攻陷耶路撒冷,他們不僅對猶太人進行了血腥的屠殺,還將“第二圣殿”夷為平地,只留下了圣殿西墻,即今天的“哭墻”。幸存下來的猶太人也都被驅逐出了巴勒斯坦地區。

直到拜占庭帝國時期,猶太人才被允許每年在安息日時可以獲得一次重回故里的機會。這一天,無數猶太人聚集在墻前,面壁而泣,“哭墻”由此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數百萬的猶太人慘遭德國法西斯的殺害。一次又一次慘痛的歷史遭遇,讓猶太人愈發寄情于“哭墻”,它成了猶太人信仰與團結的象征。

直到19年后的1967年6月,以色列才通過“六日戰爭”奪回了哭墻。

從此,哭墻下不僅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或面壁肅立,或低聲禱告,或悲戚啜泣,還有許多游客亦慕名而來,感受歷史帶來的震撼。

縱觀猶太人這個民族的歷史,他們確實是一個災難深重、令人同情的民族,但他們更是一個令人尊敬的民族。

猶太人在長期的漂泊中、在被排擠、在躲避殺戮、在饑餓與苦難中,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這個民族不僅沒有消失,更是奇跡般的在世界的各個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如今,猶太人在金融業、電影業、新聞業、娛樂業等多個領域占據著主導地位。一千多萬的人口中,有六百多萬人定居以色列,五百多萬人定居在美國,其余散居在世界各地。

雖然整個民族只有一千多萬人口,卻涌現出了一大批影響世界的偉大人物:愛因斯坦、拉斐爾、洛克菲勒、畢加索、索羅斯等。

有一項調查顯示:以色列人是全世界藏書和讀書最多的人群。

也許這就是他們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猶太人父母對孩子從小提出的要求就是:

“永遠提出為什么”

擁有堅定的信仰、及其重視教育,難怪這個民族能千百年來屹立不倒,且最終站在了人類的金字塔尖。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