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為什么沒有越國?燕國又如何成為后起之秀?

Advertisements

大家都知道,戰國七雄就是:秦、齊、楚、燕、趙、魏、韓。這七雄沒有第二版本,沒有爭議。

“戰國七雄”為什么沒有越國?燕國又如何成為后起之秀?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對比春秋時期的五霸,在講以“合縱連橫”為基本策略的七雄混戰之前,還是有些盲點需要掃一掃,比如:

我們知道,春秋五霸是齊、楚、晉、吳、越。其中晉被韓、趙、魏給瓜分了,沒了,晉由韓、趙、魏來代替;吳被越給滅了,那么問題來了:

一是,小越越去哪了?為什么沒在七雄里出現?

二是,燕國在春秋時期都沒什么存在感,怎么到了戰國時期卻成了七雄之一?

先來說第一點,戰國時期,越國去哪了?

越國去哪了?

越國是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離隨后而來的戰國在時間上最靠近,照理說是最有可能成為七雄之一。至于越國為啥沒列入七雄,網上的說法有很多,無法一一深究。我這里只講越國興衰變化以及遷都情況,其它方面不作深究。

公元前473年,勾踐滅吳,北上稱霸,成為最后一位春秋霸主。

勾踐滅了吳國后,對兩位均是楚國人的輔佐大臣文種和范蠡有了猜忌。范蠡不辭而別,而文種被勾踐賜死。自此,越國再無良臣。

不僅如此,勾踐之后的越王朱勾更為狂妄,窮兵黷武。

公元前468年,越國遷都于瑯邪(今臨沂、青島、諸城、日照一帶),泗上十二諸侯都來朝。

泗上十二諸侯是指泗河流域,除了戰國七雄外,小國就剩泗上十二諸侯了。

朱勾在位期間(前447年~前411年),先后滅掉了騰國、郯國,雖國力表面上看達到了鼎盛,但其實消耗很大。

朱勾死后,越王翳繼位(前410年~前375年),又遷都于吳(被越國滅掉的吳國地,即蘇州)。

公元前375年,越國宮廷內亂,越王翳被殺。

公元前333年,越王無疆想爭霸中原,但被北邊的齊威王擺了一道,最后被西邊的楚威王給殺了。楚國吞并了原來吳國和越國在江浙一帶的領土,越國國力大減。

越王無疆死后,剩下的越人南遷,在閩地和嶺南一帶落腳,并建立多個小國家。

戰國七雄割據形成的時候,正是公元前300年前后的時期,從時間上來看,這位春秋時期最后的霸主沒能撐到這時候就差不多玩完了,剩下的那點勢力也遷出中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所以七雄里沒在越國。

再來看看燕國是如何成為后起之秀的。

燕國為何成了七雄之一?

首先來看,燕國為什么在春秋時期沒什么存在感。

燕國最早是周武王封給召公奭(shì)的封地。這位召公奭姓姬,與姬發(周武王)、姬旦(周公)是同族兄弟。武王滅商時,姬旦手持大鉞(yuè),姬奭手持小鉞,是輔佐周武王舉行祭社大禮的左右手。

召公奭和周公一樣沒去封國,由長子姬克去接管。

燕國當時地處古薊(jì)地,周圍有孤竹、令支、薊國、屠何、無終等國。這里是商人的發源地,這些國家很多與商同族。

雖然商是滅了,但這些小國勢力還很大,不容小覷。他們對少數分封而來的周人并不待見。

除了要面對這些商人,燕國當時周圍還有山戎,他們是匈奴的一個分支,還要對付這些人時不時地騷擾。

就地勢上,北邊燕山道路不通,南部平原又平坦無險可守。

所以整個西周,燕國都表現平平。春秋時期,還成為了山戎的毆打對象,燕國無可耐何,多次求助于齊國。

齊桓公就伐山戎,順道把孤竹、令支也給滅了,燕國的日子才好過一些。

所以,燕國在春秋時期,除了出身高貴,其它方面沒有亮點。

戰國時期,齊宣王趁燕國內亂,趁火打劫,攻破了燕國,殺了燕王噲、子之。

齊燕從此結下了深仇大恨。

之后,燕昭王開始復仇。公元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攻破了齊國,拿下齊國70余城,昔日的中原第一大國,就剩下即墨、莒城兩座城池。

齊國基本上讓樂毅給滅了。

但后來,由于樂毅的迷之操作(一直不拿下即墨、莒城最后兩座城),在田單的一通神操作之后,齊國又拿回了丟失了幾年的70座城池,就這樣,田單帶著齊國人復國了。這是后話。

這是燕國的高光時刻,雖然之前一直默默無聞,但僅憑此一戰,燕國當仁不讓地進入了戰國七雄之列。

掃清了這兩個問題,下篇正式講“戰國七雄”混戰的大戲。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