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歷史上的突厥人:性格暴躁、武力超強、作戰勇猛、文化燦爛、姑娘耐看,怎么看都與現在的阿富汗人有些相似。
突厥一族作為游牧民族中的“戰斗民族”,曾經一路高歌猛進,從蒙古高原攻占里海,占據遼海以西、里海以東、貝加爾湖以南、沙漠以北的大片面積,風光一時無兩,曾經打的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甚至隋、唐都找不到北。但很快隨著大唐的強盛,突厥的發展之路急轉直下。
公元629年,李靖奉唐太宗李世民命令,率李勣、柴紹、薛萬徹等大將、統兵10萬,進擊突厥。630年突厥頡利可汗被俘,東突厥滅亡。公元657年,大唐又滅西突厥。此后,突厥人一路西遷,沿著 阿爾泰山,經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在中亞和西亞地區站穩腳跟。
突厥就像煙花一樣,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短暫又絢麗多彩的色彩。阿富汗曾是突厥人在中亞立足的重要一環,突厥人后裔曾在中亞地區建立伽茲尼王朝,享國225年。
歷史上,至少有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突厥汗國、阿拉伯帝國、花剌子模,蒙古帝國、大不列顛、蘇聯、美利堅等20多個國家占領過。特別是近代以來,阿富汗曾與英國、蘇聯、美國3大國家間打了5場戰爭,其堅韌與不屈不撓的勁頭讓人側目。通過與英國人間的3場戰爭,阿富汗贏得獨立。與蘇聯的對抗,蘇聯被趕了出去。與美國的對抗,使美國人深陷泥潭、進退兩難。
眾所周知,阿富汗已經開采的物產并不豐富。很難想象,這個“無資源、無工業、無發展前途”,窮的都要吃土的國家卻成為各方諸侯爭霸、在此一顯身手的地方。阿富汗大部分面積處于伊朗高原,山脈很多,高原和山地占全國總面積的80%。這里植被稀少、海拔高,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很大,夏季炎熱,高溫可達49度,冬季很冷,低溫能到零下30度,這種地形和環境易守難攻,很適合打“游擊戰”。
當我們扒開地圖、仔細觀看時就能看出來,阿富汗之所以重要,是它的地緣優勢太明顯了。阿富汗位于亞洲大陸中西部,總面積為64.75萬平方公里,北接中亞南端,西面與伊朗搭界,東面與巴基斯坦相接,不僅與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為鄰,還在東北部伸出“手臂”,通過一處狹長地帶與中國接壤。
阿富汗易守難攻,一旦占據下來就擁有了進可攻、退可守的主動權。單從地理位置看,阿富汗處于亞洲大陸的中心地帶。這種特殊的地理優勢使阿富汗不再依托物產資源,就能成為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轉換站。特別是在絲綢之路時,阿富汗是很重要的中轉站,來往商旅要在這里修整,久而久之也就成為歐亞大陸上人類遷徙、征伐的重要通道。
事實上,根據現在的勘探,阿富汗的礦藏資源并不少,像天然氣、煤炭、鐵礦儲量都不低,能礦資源總值超過3萬億美元,只不過大多沒有被開發。
歷史上,不光近代列強到阿富汗“串過門”,就連被大唐王朝趕跑的突厥人也曾“光顧”阿富汗。
突厥并不是單一的民族或部落,這個名詞是對活躍在蒙古高原以及中亞地區的部落腳的統稱,也是中國古代中原王朝繼匈奴、鮮卑、柔然以后的有一個非常強勢的游牧勢力。
中學時曾經學過歷史,對突厥人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他們特別彪悍,很能打。關于突厥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唐朝《北史》作者李延壽認為突厥人就是匈奴人的后裔,在《北史》中曾有記載:
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姓阿史那氏。后為鄰國所破,盡滅其族。有一兒,年且十歲,兵人見其小,不忍殺之,乃刖足斷其臂,棄草澤中。有牝狼以肉餌之,及長,與狼交合,遂有孕焉。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長,外托妻孕,其后各為一姓,阿史那即其一也。
公元552年,突厥打敗柔然,阿史那土門自稱“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國。當時的中原地區還處于南北朝時期,在西魏與北齊并立的情況下,突厥汗國在軍事方面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自“五胡亂華”以后,中原王朝在游牧民族的強大攻擊下,總是缺少一些“魄力”。南北朝時期在歷史長河中總是缺少一些存在感,西魏和北齊也都把對方視為重要對手,為壓制對方,穩住突厥,他們都向突厥妥協,采取了納貢與和親的策略。
突厥在西魏、北周、東魏、北齊的對峙中漁翁得利,得到快速發展,控制了大興安嶺、遼河到咸海、中亞河中地區大部分土地。
隋朝建立后對突厥采取軍事上打擊、政治上分化的策略,公元583年,強盛的突厥分解為東西突厥兩部。
大唐建立后,頡利可汗連年擾邊,既搶奪財物,又搶奪人口。公元626年,頡利可汗趁李世民剛繼位的時機,率領20萬大軍直逼長安城。李世民臨危不懼,帶領房玄齡等幾名得力助手來到渭水,與頡利可汗隔岸對話。李世民采取“胡蘿卜+大棒”的做法,大唐大軍到來后震懾了頡利可汗,同時又許諾給頡利可汗大量金帛財物。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結盟,頡利可汗退兵。雖然有驚無險,但這次被圍對李世民觸動很大,突厥始終是大患。公元629年,李世民命李靖率10萬大軍出擊突厥,頡利可汗逃到吐谷渾,后被抓,東突厥滅亡。
公元657年,65歲的蘇定方率軍征討西突厥,兩軍相遇時,蘇定方以一萬兵力大破敵方十萬大軍。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僅帶著10多名侍從逃跑到現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不久后就被當地國王所抓,交給大唐處置,西突厥由此滅亡。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到這時,大唐開疆拓土,疆域面積達到1237萬平方公里,囊括了現在的哈薩克斯坦、阿富汗、朝鮮半島,甚至還有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都成為唐朝的內陸湖。東西突厥滅亡后,一部分突厥人南下,與中原人融合在一起。另一部分人在大唐的強勢興起下,開始沿著阿爾泰山一路向西遷移,到了中亞和西亞地區。在中亞和西亞,突厥人開始時并未形成威脅當地原住民的勢力,他們一般充當雇傭兵。
公元九世紀中葉,回鶻人建立喀喇汗王朝。建立于公元874年的薩曼王朝吸納了很多突厥奴隸,有些已經成長為高級將領。薩曼王朝很快大敗喀喇汗王朝,開啟了突厥語 族伊斯蘭化序幕。
公元962年,奴隸出身的突厥將領阿勒普特金反出薩曼王朝,占據加茲尼城,建立加茲尼王朝。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加茲尼王朝占據了伊朗、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地,并再次擊敗 喀喇汗王朝,南下征服印度北部地區,在中亞稱雄稱霸。
突厥人在西遷過程中吸納了吐火羅人、粟特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在中亞立足后形成了一個多民族勢力。
突厥人在強盛時曾創立突厥文,這些文字因為在 額爾渾河流域和葉尼塞河流域被發現,所以又被稱為“鄂爾渾——葉尼塞文“。
突厥文來源于阿拉米字母,摻雜了音節、音素以及突厥的部族標志、半月形、氈房等,常用的字母一般在38-40個左右。突厥文每個時期的字母形態和數量不盡相同,使用起來字母不連寫,詞語之間有雙點間隔。前幾年,俄羅斯人曾在一塊猛犸象的骨頭,上面刻著一些文字或符號,與鄂爾渾-葉尼塞文中突厥符號很相似。
現在還有在使用突厥語的,主要分布在中亞地區,囊括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地,全球大約有1.82億人使用。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