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當紅明星為什么熱衷讀書深造?

Advertisements

因為最近伯克利音樂學院的留學生名單上再添一位中國年輕藝人,這所位于美國波士頓的私立學府在國內互聯網又掀起一陣小小的風暴。

得益于越來越多赴伯克利留學的中國明星,雖然伯克利在一些學校排名榜單榜上無名,但是在國內的知名度卻日益攀升。

即便平時不太關注演藝圈,你大概也不難在熱搜與娛樂新聞的耳濡目染下,聽說過各類明星在國內進修或留學海外的新聞,并因此產生疑問:為什么越來越多明星都去大學深造了?

對于一些明星來說,北電和中戲這類傳統演藝類學校的本科學歷已經不再是他們學術成就的終點,而只是一個起點。

在互聯網上略一搜索,就能發現越來越多明星前往海外深造,再不濟也要去經歷幾個月的游學。

林依晨曾去英國倫敦大學學習藝術,拿到四所美國高校offer的徐嬌最終去了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讀電影專業,前兩年因43歲回學校讀碩士而被贊為勵志的林心如,早在2004年就曾經去美國游學過三個月。

林依晨的畢業典禮,她曾在微博中坦言,“學業壓力很大”

2017年謝娜曾在微博上發布消息稱自己獲得了意大利多莫斯設計學院的全額獎學金,要去學習服裝設計,后來《快樂大本營》又回應稱謝娜是利用錄制間隙的休息時間去學習。

也有不少明星留在國內讀書深造。

年近50歲的馬浚偉先是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讀完EMBA,后來又宣布去香港浸會大學學習中醫藥;和他同樣在北大光華學院就讀過的校友,還有吳奇隆和胡彥斌,以及楊天真。

為了讀EMBA,馬浚偉大約花掉一百萬,但他在媒體采訪中稱,“有的人可能花百萬去買豪車名表,我自己就不想這樣,這兩年學的知識是很有價值的。”

縱觀國內明星的深造求學路,不難發現,老本行的演藝專業,以及能夠接觸到演藝圈外商業大佬的工商管理,是最受國內明星們歡迎的兩大專業,前者提高自身能力,后者拓寬財路人脈。

拋去這些附加價值, 高學歷本身對明星們就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然而與此同時,在娛樂圈卻又存在著一種頗為吊詭的普遍現象。

此前曾有戲劇學院的教授對媒體抱怨,現在的學生從大一開始就讓家長一起幫忙找各種借口翹課出去拍戲拍廣告,專業課的學習水平令人擔憂。

另一邊,我們又看到功成名就的明星一股腦地涌回校園讀書,渴望提高專業水平。一去一回,形成一種有些荒謬的娛樂圈對比。

藝考現場

重新做學生,可能是明星們星途中最接近普通人的時刻。

根據《21世紀》雜志的報道,林心如在2004年短期游學紐約期間,才真正開始獨立生活。

“在家里從來沒有用過微波爐,所以第一次用就花費了半個多鐘頭來研究,最后只好以吃泡面而告終。”為了省錢,林心如學會了做許多家務事,但更讓她尷尬的是陌生的語言環境,“由于語言上的障礙,每次點菜,等她搞懂菜單后,身后就已經排起了等候的長龍。”

同樣面臨著巨大語言障礙的,還有江疏影,她曾在演講中分享自己剛到英國留學時的挫敗感, “我連入學考試的試卷都看不懂。燈泡壞了我想去換個燈泡,但我都不知道他們在說什么。” 為了練習英語口語,她不得不去餐廳打工,擦桌子和端盤子,一邊努力刷雅思題庫。

然而并非所有明星都可以為了文憑付出切實的努力,還有一些選擇走了更方便的捷徑。

《天府早報》曾經采訪過一位資深經紀人,據他透露,一些稱自己畢業于北影、中戲的明星,其實只是讀了這些學校的夜大或進修培訓班, “花點錢,上幾個月課,搖身一變就成了名校畢業生。” 與全日制本科相比,夜大或進修培訓班的門檻低了不少,其專業培訓也習速成許多。

這位經紀人曾經帶過一個藝人,這位藝人為了提升自己的名氣,趕娛樂圈的時髦去混了個“溫哥華電影學院”的畢業證,“說實話,就是花20萬元買了個證。”

他還透露了一組更為具體的數字:5萬元能買到北歐、北美洲、澳大利亞等地方的三四流大學畢業證,30萬元是清華某高級班一年學費。

雖然花錢買文憑的事情從來不只存在于演藝圈,然而在這個憑實力說話的行業,明星們仍舊費盡心思,甚至半工半讀只為傍上一紙高學歷文憑,到底圖什么?

“你帶一個藝人, 他如果是高等學府的尖子生,在宣傳和安排活動方面,就很有亮點。 這就是為什么提到某個演員,大家都會習慣性地說‘中戲或北影科班出身’!” 那位資深經紀人在《天府早報》的采訪中說道。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傳統教育觀念下,大眾對高學歷本身就自帶了一層濾鏡,學歷高還意味著一個人擁有聰明、自律、勤奮等良好品質。

另一方面,“流量至上”讓一批文化程度不高的年輕人走上舞臺,明星們層出不窮寫錯字、讀錯音、表錯意的低級錯誤行為,屢屢刷新觀眾的底線。

在“學習不好才去當明星”等刻板印象下,通過學習帶來文化素養的明星,能夠給很多路人一個好印象,從而“路轉粉”—— 一些高學歷的明星,“知識”甚至成了他們最重要的人設與營銷點。

而相對而言,明星們的求學范圍,也比普通人要大得多。比如最近引發熱議的段奧娟,在被伯克利音樂學院錄取之前,在國內藝考落榜。換作普通人,恐怕難以繼續赴美求學。

一些選擇商學院的明星們,看中的則更多是商學院課程背后帶來的利益。

譬如李湘、任泉、李亞鵬,在明星這個身份之外,他們還在積極經營自己的影視公司、餐飲公司、慈善基金等,為了能更好的適應第二身份,攻讀商學院,學習更多管理經營之道,不僅有利于他們的事業發展,還能在學院中吸收更多商界資源,助力自己的事業。

另一所受到明星們歡迎的學府

另一些明星的深造屬于沉寂時的無奈之舉。演員湯唯在《色戒》上映后飽受爭議,為了暫避風頭她選擇赴英國讀書;另一位文藝影后張靜初也在事業低潮時選擇前往美國。

換個地方重新開始,充實自我,對于財力豐厚的明星而言,并不是什么難事。動輒上百萬的學費,可能只是一部戲的片酬。

當然也不乏確實想要提升自我的明星,不少藝人出道早,沒有時間和條件學習文化課,因此學歷不高。譬如張國立,在被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文創金融領袖》班錄取后,興奮地發了微博表示“為了彌補我沒有上大學的遺憾,我要上學去”。

相較之下,在西方國家,進修就顯得更加單純——在歐美等地,上大學已屬不易,大眾也并不吃學歷營銷這一套,如果有明星想要繼續深造,那大概是他本人確實想深造。

我們熟知的天才女演員,黑天鵝娜塔麗波特曼,在取得了哈佛心理學學士學位之后,又回到家鄉以色列,在故鄉的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進修了中東文化與歷史;《絕望主婦》中最受歡迎的主婦Gabby扮演者伊娃·朗格利亞,在拍攝該劇的同時邊工作邊學習,最后在38歲時拿到了加州大學的碩士學位,成功解鎖豪門太太身份。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國外的明星在深造時,常常選擇和演藝事業沒有半毛錢關系的專業,當然也不是商學院,比如維密超模Karlie Kloss,在事業巔峰期選擇去到紐約大學讀書,學的卻是和性感幾乎不搭邊的“編程”。

無論明星原本的學歷如何,去進修都是一門劃算的“生意”:高學歷可以經營學霸人設;低學歷也能提升個人素養,去學習、沉淀自我。

然而本想“提升自我”卻一不小心慘遇翻車的情形在娛樂圈也不少見。

最經典的翻車事件當然是翟天臨學術門了。這位男演員擁有北京電影學院的博士學位,并在進修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博士后課程——即使是從普通人的角度來看,也是位學術圈佼佼者了。

可惜的是,在一次直播中,翟天臨一句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知網是什么”,引發了網友的質疑,后續網友還發現他的論文和其他論文多處重合,有抄襲之嫌,事件發酵下,北京電影學院撤銷了翟的博士學位,翟也無奈公開道歉。

一個明星學霸人設的翻車還帶來了連鎖反應,在翟天臨事件后,各大院校重新制定了論文查重規則,讓畢業生需要不斷修改論文,畢業季的社交網絡上,每天都有無數畢業生@翟天臨,表示“你睡了嗎?我還沒睡”,在沒有人會一直恨翟天臨,但永遠有人恨翟天臨的背景下,翟本人也成了畢業季限定頂流。

而揭露明星假學歷的網民自發運動,也總是每過幾年都會再來一次。

前文那位提到明星造假文憑的經紀人提到,渴望造假文憑的明星背后,都是專業機構, “甚至有潛伏在學院里面的操作手,他們專門為明星文憑造假,牽線搭橋。”

即使是正當入校,明星們是否能修滿學分順利畢業也被打了一個問號。普通學生在面對繁重的課業時都難以為繼,更何況日常行程繁忙的明星們?

翟天臨被質疑的還有一點:在讀博四年期間,至少主演了11部戲、參演了7部戲,做了24個代言、錄了17個綜藝,這學分是如何修滿的? 這一點可以參考其他明星們,比如姚明修完本科課程就花了七年。

一些明星的入學甚至給學校都帶去了爭議,比如伯克利音樂學院就莫名被冠上了“美國大專”的稱號,在大眾心中的含金量迅速降低。

可以預見未來還是會有一茬接一茬的明星繼續“深造”,人類不就是這樣嗎?欲望讓我們永遠不滿足,有了美貌之后就想要擁有財富;有了財富又想要權力地位,只是妄想走捷徑成為人上人上人,終究還是不可取。

參考來源:

天府早報:資深經紀人揭秘:明星學歷造假只為增加出場費

21世紀:明星們的留學故事

撰文:tt,萊斯利

編輯:萊斯利

圖片來自網絡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明星工作室消亡史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