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京官出任地方官,清朝官員興高采烈,宋朝官員卻是愁眉苦臉

Advertisements

清朝年間的湖南名人曾國藩以一己之力帶動了整個湖湘集團的崛起,殊不知他的創業過程其實也是十分艱難的。當年他參加科舉考試的前面三十年之中毫無成就可以,他就是一個長期主義者。到1843年的時候才中舉人,從而進入到翰林院之中做事情,后來因為犯錯被從京城翰林院官員下放到四川地方之中去做官,明明是一次懲罰和貶官,為何曾國藩卻是高興得像過年一樣了呢?

難以想象的清朝地官福利

都是京官出任地方官,清朝官員興高采烈,宋朝官員卻是愁眉苦臉

曾國藩被下放到四川地方上做官其實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情,任何事情都要一分為二的來看待,才算得上是比較合乎情理的,如果下放到四川地方上做官全都是壞處的話,那曾國藩必然不會表現出來這種樣子的,其實在被下放之前的曾國藩在京城之中做了好幾年的京官,可清朝的京官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十分的清貧。

曾國藩出身于湖南之地,如果讓他回到湖南做官的話,那他必然是可以混到風生水起的,參考后面曾國藩帶湘軍崛起的歷史就是可以知道的,清朝的朝廷為了防止官員在自己的家鄉坐大的這種情況發生,一般任命官員的時候都不會讓他回到自己的家鄉,一般選擇的都是到其他省份去做官,比如你出身江西,那你可能去湖南,湖北,安徽,但一定不會去江西做官的。

都是京官出任地方官,清朝官員興高采烈,宋朝官員卻是愁眉苦臉

曾國藩在京城之中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翰林院小官。他從湖南不遠千里考試來到這里,所求的不過就是一個功名利祿,但翰林院之中像曾國藩當時這樣的舉人有好幾千人都等著做官,有關系的早已經申請外放了,京城小官沒有油水可言。清朝京城之中做官只有那些大官才可以理所應當的接受地方上官員的孝敬,從中獲取巨大的賄賂,將京城之中的一些政策提前透露給地方官員,所以曾國藩做了幾年京官,已經到了借錢過年的地步。

這一次道光皇帝平批準下圣旨讓曾國藩去四川做官無疑是讓曾國藩解了燃眉之急,今年終于可以不用借錢過年了,湖南的家中因為他的事情也已經是負債累累了。他去四川可以從朝廷在之中拿到一筆官員上任的路費,一般都是有多余的幾千兩銀子,還清債務之后,到地方上還可以得到地方小官的一筆孝敬,在四川很多地方官吏會湊齊一筆銀子孝敬他們的新長官。

都是京官出任地方官,清朝官員興高采烈,宋朝官員卻是愁眉苦臉

這種其實都是清朝政治之中的老傳統了,清朝的京城官員之中不是什么肥差事,地方上卻是可以撈取到足夠的油水,地方官員對于新來的長官通常都會孝敬一筆銀子,這其實有很多好處,是當時的官場常態,可以讓長官在接受銀子之后與他們同流合污的撈取錢財,但前期是這個從地方百姓上撈銀子不能太過火,在保證百姓不造反和朝廷的賦稅收取準時的情況下,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另外一個好處就是這些地方官員知道京官的窘迫情況,皇帝的命令和圣旨其實管轄的力度十分有限,對于地方上的官員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根本不清楚,不是人人都是康熙皇帝有那么多空閑時間去微服私訪的,所以這些地方小官吏孝敬一筆銀子給長官或者同僚可以讓大家互惠互利,讓新官比如曾國藩快速的融入到這個圈子里面,不要讓一些官員之中的新人和愣頭青破壞了這種官官相護的完美局面。

畫風突變的宋朝京官制度

都是京官出任地方官,清朝官員興高采烈,宋朝官員卻是愁眉苦臉

地方官員的福利要好于京城官員這個制度的歷史在元朝之后都是不變的,但在元朝之前的朝代,京官福利卻是遠超地方官,其中以宋朝為例子就可以分析出來里面的問題。如果說宋朝一名官員被外放到地方上去做官的話,他一定會哭天搶地,認為自己是被流放了,那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這是因為宋朝在創立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吸收了唐朝滅亡的教訓,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本人就是從五代十國的亂世之中走出來的,他知道那個時代到底有多亂,如果不管緊武將手中的權力的話,那所謂的國家和朝廷在武將眼中什么都不是,只要自己手中有足夠的兵馬,這一切都可以推倒重來,包括讓皇帝聽命于自己和自己做皇帝都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都是京官出任地方官,清朝官員興高采烈,宋朝官員卻是愁眉苦臉

所以宋朝在建立之后做的最為主要的幾件事情就是將唐朝安史之亂之后放任到地方上的權力開始收攏到中央朝廷之中,將地方上的人力使用權,財政大權,軍事大權這三項權力都收攏到了朝廷之中,很多過去威風凜凜的地方大官一夜之間從地方諸侯王的待遇變成了為宋朝皇帝打工的小官員,過去唐朝和五代的那些官員名稱節度使,知州,知府,太守,刺史一類的官員稱呼雖然在,但卻都是名不副實了。

他們身邊有著許多的監督機構,地方上的事情根本就不是自己一個人說了算,遇到盜賊需要調動五百人以上的兵馬的時候都要請示上級和武將,遇到行政命令的簽署,不是自己一個人蓋章畫押就作數,還需要詢問監督官員“通判”的意見,就算是地方上是收取賦稅這種事情,大筆的銀子和銅板都只不過是在他們手中過一遍而已,這些錢財具體都是要被朝廷的“轉運使”負責的。

都是京官出任地方官,清朝官員興高采烈,宋朝官員卻是愁眉苦臉

地方上知縣,知州這些名義上的最高官員實際上成為了一個空殼子,行政權受到監督,軍事大權被剝奪,財權被他人使用,所以宋朝時候很多知縣與知州心中都是十分憋悶的,他們認為就算是自己做到了地方上的頂級官吏,但依舊無法實現自己的心中理想,自己依舊只是一個過客而已,為朝廷看著這群百姓,及時的處理各種消息和制定出來策略就行。

宋朝時候的大文學家蘇軾就是一個很好地例子,他曾經做過許多地方上的最高長官太守級別,但他依舊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就是因為宋朝地方和京城之中的巨大差別,宋朝京城之中的官員不僅工資很高,待遇也很好,社會之中將一品大員看得比皇帝還尊貴,王安石這些人說改革就改革,一項命令讓地方官員跑斷腿的事情十分常見,退休之后還可以加官進爵成為萬人敬仰的國家賢能,再加上宋朝對于地方開發不足,如同流放的地方上任,又有幾個人愿意去地方呢?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