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導讀:現在生活水準提升,食物不再單純解決 溫飽問題,人們可以按照需求喜好,吃到各種美味新奇的食物,孩子們更是吃得好,吃得精。在物質豐厚的今天,孩子們被家長照顧得細致入微,也很少有機會體驗 勞動,很難懂得食物 來之不易,動手能力差,基本的生活 技能欠缺。
華東師范大學的寧本濤教授曾提出,從教育學角度看,要注重幼兒和中小學階段的“ 食育”,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把食育與德智體美勞結合起來,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 尊重自然規律,對 生命有高度意識的新時代人。
01、食育不是做飯、吃飯那么簡單
食育簡單理解為培養孩子形成良好 飲食習慣,讓孩子了解食物相關的知識,以食物為教育的 教具,延展到人格和想象力培養上。食物教育方面鄰國 日本全世界有名,在2005年已經把食育 立法,要求全民優質的 食物教育普及到每一個孩子,并且在政府、學校、家庭眾多單位都會開展食育計劃。
不僅重視食育,日本也倡導嚴格地 執行,比如要求3年級的學生 自行搭配食譜給家人準備早餐。6年級的學生通過用酒精燈實驗制作薯片,了解薯片的含油量,讓學生有意識遠離不健康的食物。
孩子們在學校可以參加 播種、種植、收割、烹飪食物,從一粒種子到端上餐桌成為食物,整個過程都親身經歷。不僅了解食物的 安全、營養知識,還傳承了飲食文化,更難能可貴的是培養 感恩之心。學校開設的 家政課上,孩子們會學習到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和制作方法。
在英國也把食物教育納入教學大綱,烹飪課是學生的必修課,學分值還會納入 畢業成績。
法國食物教育也執行得非常嚴格, 鍛煉孩子們蒙著眼睛 通過摸、嘗、感覺食物,對食物全方位認知。學生用餐時旁邊都有專門的老師來 監督糾正用餐時代禮儀,飲食文化從小就開始 重視。
通過食育提升國民健康意識,培養孩子成為思想豐富的人, 食育不僅僅是鍛煉孩子們做飯、吃飯那么 簡單。
我國也在加強 重視和推廣食育,有很多幼兒園和學校讓孩子們體驗種植、收獲,親自下廚搭配菜肴做出美味,和老師同學一起 分享親手制作的美食。通過了解食物的來源、制作過程鍛煉孩子們的生活技能,讓孩子有愛心,有助于 健全人格的形成。
02、食物當教具有意思更有意義
從飯來張口到親自動手,孩子們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了解每天吃的飯菜經過多個工序 來之不易,更懂珍惜。體驗食物從土地里到餐桌上的過程孩子們也樂在其中,這個過程帶來的成就感和 幸福感是任何課本知識都給予不了的。
1、對孩子健康的意義
在物質豐厚、 醫療水平發達的時代,生活好了,人們患病率反而不減還增。 飲食習慣不可忽視,與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時間吃都有很大關系。比如人的身體每天需要攝入的食物種類、進食先后 順序,食品質量等,人們容易忽視卻關系著身體健康。
現在青少年兒童 肥胖人群日益增多,只選好吃、合口味的食物,不考慮是否健康,身體素質差,一旦有疾病再重視已經晚了。通過 食育讓孩子了解營養知識,從小樹立健康科學飲食 意識,形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為對抗 疾病提升身體素質打下基礎。
2、對孩子教育的意義
3歲到6歲是兒童重要的生長發育階段,也是 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也許有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生活技能等大了自然就掌握了,其實生活技能不僅是技能的訓練,還可以培養孩子珍惜、 感恩、獨立,為性格發展和形成良好 品質奠定基礎。
食育讓從小 衣食無憂的孩子通過認識了解不同食物,激發 好奇心,有興趣了解食物的生長、制作過程,培養觀察分辨力。
當自己是食物制作者時與同伴合作,懂得 協作精神,也體會過程的不易,更懂得感恩和 珍惜食物。在分享食物的過程中學會尊老愛幼,培養 德育。
凌晨媽媽來叨叨:
我國著名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 生活就是教育,所有的生活都可以是課程,所有的課程皆生活。 接地氣的教育讓孩子樂在其中,置身生活的教育培養孩子更 熱愛生活,激發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的 熱情。食物做教具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 健康意識,還有 生存技能的積累,在這個過程中懂得對勞動成果的 尊重,懂得感恩、珍惜,才會擁有豐富的思想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