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近幾年來,兒童教育一直是家長們的熱門話題。孩子們對紀律的敏感和不服從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在這方面,大多數父母都相信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給父母的一些建議。她認為「沒有規則能造就方圓」。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孩子6歲前情緒化3年,性格化3年。
我經常看到一些寶媽說孩子和自己不親,只和爺爺阿嬤親,晚上睡覺找阿嬤都不找媽媽。這讓不少寶媽很傷心。
這些寶媽之所以和寶寶變成這樣,大部分是因為跟寶寶分開時間太長了,我前段時間就接到過兩個這樣的諮詢。
第一位寶媽說孩子不到2歲,現在孩子由外婆帶,對孩子好的沒話說,她每天工作忙,有時候加班到很晚,回到家的時候孩子已經和外婆睡下了,她也不好再打擾。可是有段時間閑下來了,晚上也不用加班了,讓孩子跟自己睡,孩子還是找外婆一起睡,現在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第二位寶媽,她跟孩子爸因為工作忙,在孩子1歲以後把孩子送到老家讓阿嬤帶著,現在孩子快3歲了,她偶爾跟孩子講電話,孩子都不聽,有時候說一兩句就要再見,感覺孩子和自己越來越不親密,一邊是工作,一邊又是孩子,她覺得這樣下去,孩子跟她的感情會越來越淡。
前幾日我有發布一篇文章:《刻印效應:為啥孩子一到晚上只找媽?其實「媽媽」換個人當也可以》
跟大家說了一下親子關係會出現轉移的這一現象。當孩子的媽媽長時間不在孩子的身邊,孩子原本對媽媽的這種依戀關係可能就會開始轉移,轉移到經常照顧自己的那個人身上。
我們當中應該很多人都知道, 0-3歲是親子關係建立的關鍵時期,尤其孩子2歲之前,處於親子依戀敏感期,對媽媽的需求很大。而最好的親子關係則是安全型親子依戀。
記得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個演講中說道: 三歲前有恩於他,才能立威於他。
這個立威說的是讓孩子聽你管教,但是又何嘗不是讓孩子信任於你?信任你,才會跟你親近。而3歲前的孩子需要什麼,這時候你都為他做了,這就是你對他的恩情。
可是這個施恩的人可以是阿嬤、外婆、甚至是一個從小就照顧孩子的保姆。
就像古時候有奶娘的孩子一樣,比起自己的娘親,反而對奶娘更有感情,溥儀就是如此。
溥儀從小頑劣,對太監整蠱,不聽師傅講的帝王仁述之道,幾乎所有人拿他沒轍,這時候,有一個人站了出來,讓他不再整蠱太監,而這個人就是他的奶娘。不懂大道理,大字都不識幾個人,卻能影響溥儀,這是原於對奶娘的信任和情感,這些情感的形成,恰恰源於奶娘對他的養育之恩。
這個恩情不是用錢買到了什麼東西,而是親自餵養、陪伴。
那麼當「施恩」的物件變了之後,孩子的依戀之情也就會隨之轉移。
我一直在文中強調0-3歲這個年齡限制,為的就是呼籲爸爸媽媽們能夠 明白在孩子0-3歲之間,親自對孩子「施恩」的重要性。
但是現實可能無法讓你等到孩子3歲之後再去忙自己的工作,可能是孩子1歲多的時候,可能是孩子6個月的時候,可能更早的3個月的時候。
內容未完結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用戶評論
媽媽不得已將自己要做的任務推給了家裡的老人,久而久之,這個餵養、陪伴孩子的人,就成了孩子的依戀對象。
當寶媽發現孩子與自己不親了,其實這就說明寶媽已經錯過了寶寶的親子依戀敏感期。
錯過寶寶親子依戀敏感期怎麼辦?
有補救的機會,但是會有些困難。
一、寶媽抓住孩子的情感敏感期。
孩子的情感敏感期出現在4-6歲之間,通常會出現以下表現:
•孩子學會通過抱抱、親親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突然會對成人的態度變得敏感、脆弱;
•會因為一點小事變得哭哭啼啼;
•以前不會為之所動的事情,現在會委屈哭泣,比如以前和小朋友發生矛盾了也不會怎樣,現在一發生矛盾就會哭著吵著找媽媽或主要撫養人;
•以前上幼稚園不會哭鬧,現在可能會哭著吵著要寶寶,不讓媽媽或主要撫養人離開;
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需要陪伴和安慰,那麼媽媽就可以抓住這個時期「趁虛而入」,多跟孩子交流,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這樣就可以和媽媽再次建立深厚的感情了。
只不過你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陪孩子,來彌補之前欠下的陪伴。
二、每天對寶寶表達愛的語言,養成愛的習慣愛需要表達,行動 語言,是孩子最能理解的表達方式。
很多家長認為,我在外賺錢,給孩子買玩具,供孩子學習,這就是愛他,但是孩子一開始物慾並不重,他更在乎的是身邊的陪伴。
他不希望你加班賺錢,卻希望你早點下班回來抱抱他、親親他。尤其在孩子情感敏感期出現的這個階段裡,他知道通過抱抱親親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自然也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所以,對孩子親親抱抱的肢體動作不能少,同時配合溫柔微笑的眼神望著孩子,對孩子說:「媽媽今天可想你了,媽媽愛你。」說完在孩子臉上親吻一下。
在行為心理學中,有一個「21天效應」,是說一個人形成新習慣或新理念,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
那麼如果寶媽可以連續21天都對孩子這樣,那麼孩子就形成了愛的習慣,寶媽也會把這件事當做習慣。一旦形成習慣,他就會每天期待媽媽的擁抱了,而媽媽每天也會按照這個習慣去擁抱親吻孩子並堅持下去。
三、親子遊戲必不可少說到親子陪伴,往往會說到高質量,因為陪伴要有質量,不是你坐在孩子身邊看著,而是參與和互動。每天下班之後跟寶寶一起做遊戲,半個小時就足夠了。
比如跟孩子說個歌謠,自己編的也可以「小白兔啊真好看,小白兔啊真可愛,我要抱抱你,抱抱你啊抱抱你,我們一起玩遊戲。」然後說著的過程中,就去抱孩子,孩子可能會跑掉,你可以去抓他,這就是真正的高質量陪伴,親子遊戲少不了。
四、親子閱讀是培養親子感情的搖籃
每天睡前來個親子閱讀,給孩子講故事,一起思考,你可以摟著孩子一起看書,你讀他聽,這樣的肢體接觸會讓你們更親密,而且還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同樣貴在堅持,堅持下去養成習慣,孩子會習慣這樣的事情,慢慢也就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想要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回暖,不是一味地去討好,而是應該讓自己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樹立出來,並佔有一定地位,討好反而更像是祈求,這可能會讓孩子對你更不重視,或者覺得自己不可一世。因此,可以參考一下我上面給出的四種做法。
這些做法只是一些參考意見,如果真的有心想要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回暖」,那一定是堅持的陪伴。
用戶評論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