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夫沙萬,最有摩洛哥的樣子

Advertisements

坐在大巴車上,一邊放空地望著窗外一邊半瞇著眼。遠遠地,有一座像極了山羊角的山峰,這就是摩洛哥北部的舍夫沙萬(Chefchaouen)了。Chauen,在西班牙語里就是“角”的意思。也有人說在柏柏爾語里,舍夫沙萬就是“山羊角”,在阿拉伯語里是“瞭望群峰之巔”的意思。于是這里也因此而得名。本地人喜歡親切地叫它蕭安(chaouen)。

攝影:@拿相機的尤

攝影:@拿相機的尤

出鏡:@拿相機的尤

摩洛哥的人口主要由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組成,其中也有一些猶太人和摩爾人。

柏柏爾人是非洲北部說閃含語系柏柏爾語的古老民族。這個語系的命名來源于《圣經》里記載的挪亞的其中兩個兒子閃和含。

而摩爾人在英語文獻中是指摩洛哥人,過去亦指在11~17世紀創造了阿拉伯安達盧西亞文化、隨后在北非作為難民定居下來的西班牙穆斯林居民或阿拉伯人,是西班牙人及柏柏爾人的混血后代。

攝影:@拿相機的尤

出鏡:@拿相機的尤

舍夫沙萬位于里夫山脈,被一道依山而建的城墻包圍著。在15世紀末的時候,安達盧西亞的摩爾人,從西班牙渡海來到這里定居。起初建的時候是一座堡壘,逐漸才形成了一座城,于是有了舍夫沙萬。那時候這里并不是藍色的。

攝影:@拿相機的尤

出鏡:@拿相機的尤

16世紀時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成為一個獨立的王國,但不足百年便被摩洛哥蘇丹攻陷,就此成了摩洛哥北部版圖中的一部分。它依然不是藍色的。不過當時倒是有一些逃至此處避難的穆斯林把一些房子涂成了綠色。

攝影:@拿相機的尤

出鏡:@拿相機的尤

后來到1930年這段時期,從西班牙逃難過來的猶太人,因為受到宗教迫害,逃離了西班牙,摩洛哥距離西班牙非常近,于是又輾轉來到了舍夫沙萬這座有著天然屏障的山城。在猶太教里藍色代表著天空和天堂,于是他們用一種叫Tekhelel的貝類制成天然的顏料,將房屋外墻都粉刷成藍色,希望能夠獲得上帝的保護。他們還在自家院子里種上塞維利亞的橘子樹,也許這是他們默然的鄉愁。舍夫沙萬雖然地理位置偏僻,卻屢屢遭受戰亂之苦,后來山城里的其他居民也希望得到庇護,紛紛效仿,于是整個山城得以慢慢重建,全部被藍色所包圍。

攝影:@拿相機的尤

后來以色列建國,他們回到了自己的國家,但刷墻的習俗被保留了下來。現在每年雨季之后,當地居民還會買藍色顏料繼續把外墻再涂一次,因為每年下雨沖刷之后藍色涂料會淡去,當地人對藍色沒有特別的要求,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買顏料過來再添加水,于是每家每戶涂的深淺不一樣,所以藍色的味道會各有不同,也更豐富。

當初猶太人在這里留下的藍色就這樣讓舍夫沙萬成為了世界三大藍城之一,也成為了今天游客們選擇摩洛哥旅行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

攝影:@拿相機的尤

在舍夫沙萬的各種藍色中,特別鐘愛這樣淡淡地群青和淡淡地土黃相結合,如同倒映在海面上的天空和大地的本色水乳交融般的和諧,再用地中海里的那一抹青色做點綴。

攝影:@拿相機的尤

在海洋里能映射出天空影子的時候,一定是格外地平靜和通透。就像眼前的這些巷子和偶然闖入畫面的婦人與孩童。

攝影:@拿相機的尤

這里的貓咪自顧自的地打盹,好像從來不會畏懼外來的人類。這和在都市里只要一靠近,就會嚇得躲起來的貓咪完全不一樣,也許沒有受到過傷害,就不會有膽怯。

攝影:@拿相機的尤

攝影:@拿相機的尤

里夫山脈一帶是出產羊毛的,所以小城里有很多羊毛制品,在老城區的中心廣場一帶就有很多手工的掛毯,羊皮拖鞋,地毯等手工制品。

他們喜歡穿一種傳統長袍“Djellaba”也是羊毛料子,比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更為厚重。

攝影:@拿相機的尤

攝影:@拿相機的尤

舍夫沙萬不像馬拉喀什、菲斯、拉巴特、梅內克斯這四大皇城的歷史厚重感,在今天百度百科里搜索它也只有短短幾句話的介紹。但當地人卻會很自豪地說,只有舍夫沙萬才是最摩洛哥的地方,100年了,都是一個樣子。

這里,有它自己的節奏,卻又不避世。他們友好,也堅持自己的原則。

攝影:@拿相機的尤

攝影:@拿相機的尤

游走在藍色的小巷中,穿梭在這里居民的家門口,我忍不住問小陳(一位在摩洛哥工作的中國姑娘),我們這么多游客來這里,他們不會覺得被打擾嗎,如果有人天天在我們家門口參觀拍照,該也會覺得被打擾吧。她說,游客會帶動這里的經濟,房屋建筑集市是可以拍的,但是他們一般會介意拍攝人物,所以一定要征得他們同意才可以拍攝。

出鏡:@拿相機的尤

在返回中心廣場時,我這個路癡終于還是迷了路,我問了一個小姑娘,她特別好心地帶我走到中心廣場才離開,我很感激也很喜歡她,示意說可以跟她合影嗎,她搖著頭拒絕了我。然后我們微笑著彼此揮手道別。她歡快離去的背影就這樣收在了我的記憶里,沒有任何影像記錄。

在這里短短幾十分鐘的時間不足以讓我和這里有更多的交流。于是舍夫沙萬成為了一個我想再去的地方,去住住。

忽然間想到了之前在瀘沽湖時,幾年間的變化太大了,在那里開客棧的一個姑娘搖著頭語重心長地說,照這樣下去,10年后,我們真不知道這里還存在嗎。

而舍夫沙萬100年了都是一個樣子,也許正如當地人所說,舍夫沙萬才是最摩洛哥的地方。

攝影:@拿相機的尤

攝影:@拿相機的尤

(圖/文:@拿相機的尤)

作者:@拿相機的尤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