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目前印度向美國的印太戰略靠攏的趨勢很明顯,但是印度這個國家還不同于日本、澳大利亞這樣的美國附庸國,他有著自己獨立的發展歷史和大國雄心,美國和印度國家戰略的融合必然會存在很多制約因素。具體來看,在地緣政治、軍事合作和經貿關系上都存在著一系列的深層次分歧甚至矛盾。
美國的印太戰略是服務于維護自身的霸權地位,在印太戰略中印度所起的作用是對抗中國崛起的前沿陣地,這種對抗必須要服務于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大戰略。換句話講,美國給予印度的支持和實惠是為了換取印度服務于美國的戰略目標。在印度向印太戰略靠攏的過程中,對于美國給的那些好處印度人當然是照單全收, 但是當美國需要印度去沖鋒陷陣的時候,那印度就要琢磨了,美國人讓我去干的這些事情跟本國的利益是不是一致的,印度人有著自己的國家戰略,在印度的判斷中,這個世界正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印度只有站在多邊舞臺上才能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印度早在建國之初就提出了不結盟的國家外交戰略,在獨立后的半個世紀中,印度用這個戰略從美蘇兩頭得利,所以美國人看到印度好處沒少拿,但是該出力的時候不是不出力就是出力不到位。在美國構建所謂的美日印澳四國聯盟當中,印度是美國眼里最不放心的薄弱一環。當前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印度把這種形勢看作是自己的崛起機遇,印度自己的小算盤是如何利用好這個戰略機會,實現自己的大國崛起。
在當初加入所謂美日印澳四國機制的時候,印度的表述就跟其它三個國家不一樣,印度說四國機制不應該被視為是一種戰略,而應該是一個俱樂部。印度在印太戰略中的想要謀取的訴求跟美日澳三國并不完全一致, 印度希望利用美國推動的印太戰略來推進自己的動向政策,一方面加強和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一方面遏制中國。其實說起印太這個概念,早在特朗普提出印太戰略之前,印度就開始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兜售自己的所謂印太概念。 印度人的這個印太概念是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連為一體的地緣政治范疇,在這個地緣范疇內,印度處于中心位置,印度人提出這個概念是為了下一步突出自己的地區領導地位做準備。而美國人的印太戰略,主要目的是整合在印度太平洋區域的盟國,一起遏制中國的崛起, 印度和美國的戰略目的雖然有重合,但是卻不盡相同。所以在拜登召集的四國機制峰會上,印度的表現并不積極,可以說是異常低調,甚至都避免提到中國兩個字。
之后俄羅斯外長訪問了印度,當面提醒印度人不要跟美國走得太近,印度表示自己的印太戰略是包容性的,不會尋求把四國機制軍事化。這說明印度人很清楚,自己不能全盤接受美國的印太戰略,因為那意味著自己完全倒向美國,這不符合印度的國家戰略。
美國和印度在戰略目標上的分歧,以及長期以來的不互信都在阻礙著美印印太戰略的整合。在地緣政治上,美國一直期望印度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這樣一方面可以壯大美國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節省美國的資源投入。 但是,印度雖然對中國有著領土野心,也異常防備中國在南亞地區影響力的擴大,但是這距離美國希望的印度充當反華急先鋒的目標還是相去甚遠,因為印度沒有意圖冒著戰爭風險去為美國的對華戰略服務。
不僅如此,在南亞地區,美國為了從阿富汗抽身,就不得不拉攏巴基斯坦推動阿富汗各方的和解,包括美國和塔利班能夠簽署和平協定,都多虧了巴基斯坦的有力斡旋。所以美國在自己的南亞政策上必須要同時兼顧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而不可能完全倒向印度,這就造成視巴基斯坦為頭號敵人的印度,始終無法堅信美國的可靠。
美國印太戰略的實施需要一個以軍事同盟為核心的基礎,而美日印澳這個四國機制就是美國所看好的一個核心組織。所以美國一直希望能夠推進美日印澳四國機制的軍事化,希望能深化四國的軍事合作。美國和日本澳大利亞已經是標準的軍事同盟關系,它們之間的軍事合作不成問題,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印度。 雖然美國已經向印度出售了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在反導系統和情報共享上實現親密合作。但是,印度不愿意放棄武器和軍事合作的多元化,不愿意放棄已經超過半個世紀的印俄軍事合作。
自冷戰開始,蘇聯就向印度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相當長一段時期,印軍是標準的俄式裝備。冷戰結束后,隨著美國的拉攏,印度開始裝備美式武器,截至到去年,美國已經向印度出售了超過20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這樣一來,當然引起了傳統好友俄羅斯的不滿。為了維持印度和俄羅斯之間的特殊戰略伙伴關系,印度頂住了美國的制裁壓力,堅持從俄羅斯采購S400防空導彈系統。 美國為了說服印度放棄采購,軟硬兼施,甚至允諾向印度提供薩德反導系統和愛國者3導彈,同時又放出話來威脅印度,說印度引入S400將嚴重影響美印之間的防務合作,拜登政府甚至威脅要根據《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對印度實施制裁,但無奈印度態度堅決,堅持引進S400系統。這說明,印度深知自己大國夢的實現離不開俄羅斯的戰略支持,決心堅定地維系和俄羅斯之間的特殊戰略伙伴關系。所以說印度和俄羅斯之間的傳統關系,一直在制約著美印之間軍事合作的深入。
除了政治和安全上的分歧和障礙外,美印之間在經貿上的分歧也在干擾破壞兩國戰略的融合。近年來美印之間的貿易額增長很快,已經互為重要貿易伙伴。但是,為了保護國內產業,印度這個國家的關稅之高,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屈一指。這顯然跟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的政策相抵觸,特朗普批評印度的關稅保護,造成了美印貿易逆差。所以特朗普多次向印度施加壓力,通過收緊簽證制裁給美國提供服務的印度科技公司,而且還征收鋼鐵和鋁制品關稅,取消印度享有的普惠制待遇。
為了保護本土制造業,莫迪政府也針鋒相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美國進行反制,包括對美國28種商品加收關稅,不允許電商獨家銷售產品以保護線下零售商販。在數字信息技術領域,美國和印度兩國的矛盾也非常尖銳,美國政府不斷敦促施壓印度,要求印度開放外國直接投資,擴大軟件、云計算等信息產業的市場準入。目前,隨著疫情在印度的肆虐,印度經濟的下行壓力巨大,印度國內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比以往更為強烈。
莫迪政府提出了以自力更生為重點的發展戰略,鼓勵本土化生產和采購,增加印度制造業出口和全球供應鏈占比,提供政策補貼,拉攏跨國企業離開中國搬到印度。盡管美國政府表示支持跨國企業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印度,但緊密的全球產業鏈意味著更多的外來資本進入印度,然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布局,涉及到勞動力、資本、政策、稅收、土地、基礎設施等眾多因素,當前,莫迪政府推動的經濟改革阻力重重,土地、勞動力、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痼疾并未根本改善,營商環境仍然十分糟糕,疫情和改革帶來的疊加效應,讓印度的社會動蕩近來甚至有了加劇的跡象。在這種情況下,跨國資本進入印度只會帶來更多的矛盾和沖突。比如之前從中國轉移到印度的蘋果代工廠就遭遇了暴力打砸,這給外國資本的投資信心無疑會帶來直接的打擊。
在疫情持續打擊國內經濟,同時又力推投資開放的大環境下,印度吸引美國投資的同時,可能會制造出印美兩國之間更多的摩擦,美印在經貿合作上的矛盾和沖突可能進一步擴大,這無疑也會侵蝕本來就不牢固的雙方互信。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國際新聞☜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