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縣伊河段首現“丹霞地貌”! 專家釋疑這些“奇石”到底是啥?

Advertisements

(王世光 王博)受近期強降雨,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伊河田湖鎮段的河道內陸渾大橋附近出現一片罕見的石頭,這些露出河面的“奇石”面積寬約80米,長約700米,石頭呈淺紅色,帶有淺灰色圓斑,表面是參差不齊的溝壑,大自然的神奇“魔力”,引來群眾和游客前來觀賞拍照,隨即關于這些奇石的視頻也在網上熱傳,很多群眾好奇的問:“這些露出的石頭和整個河道水面下泛紅的石頭到底是啥?”

“你看這些石頭怪不怪,俺家人在河邊住了幾十年,從來都沒見過。”71歲的田湖鎮鋪溝村村民齊春菊看著這些“奇石”和其他人一樣倍感新奇。

“從橋這邊到下游4000米左右,水面水下都是這樣的石頭,這種石頭的出現,與這次持續強降雨和近年來修建河堤有一定關系。”田湖鎮副鎮長秦鵬介紹,以前河道兩側沒有河堤,遇到漲水時,河水就向兩側漫。自2017年開始,河道兩側修建了河堤,加上今年7月以來伊河遭遇洪水,從8月下旬開始,陸渾水庫開閘泄洪,這些因素疊加,使此處河道的流量更大、流速更快,從而將河底的淤泥和砂石都沖走了,河水退去后,河底比從前低一米多,“奇石”才顯露出來。

來自嵩縣城關鎮的王敬輝先生說:“聽很多人講,說這片石頭像是屬于丹霞地貌,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看著怪美。”

據相關資料顯示,丹霞地貌成因是由紅色砂礫巖在水作用下,沿垂直節理面不斷侵蝕、搬運、磨蝕、風化后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地貌類型。在我國,丹霞地貌相對集中分布在東南、西南和西北地區,難道處于中原地區的洛陽嵩縣也有“丹霞地貌”?

順著探尋的足跡,大家沿著河灘走著,在一處石頭上發現一個直徑約8厘米的圓形孔洞,許多村民在此處圍觀:“這個洞這么圓,像是鉆的一樣”。

河南省陸渾水庫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從民國時期開始,伊河河道上就進行過多次勘探,20世紀40—50年代,在選擇修建陸渾水庫時,進行過多次在鉆孔勘測,據此推測,這個洞很可能是修建水庫選址時進行地質考察活動的遺跡。

據《陸渾水庫》記載,在修建陸渾水庫時勘探考察發現:“第三紀紅色巖層,在壩下游坡腳出露,為紅色粗砂質亞黏土,夾黏土質膠結礫巖,呈半成巖狀態,堅硬,含有較多的石英質粗砂粒。”

“《陸渾水庫》中記錄的第三紀紅色巖層應該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紅色石頭。”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喜恒說,通過分析,這片石頭屬于第三系砂礫巖,距今約5000萬年,嚴格來說不屬于丹霞地貌,為丹霞地貌雛形。

作為該地貌的雛形,在洛陽嵩縣顯現。為啥會出現這一獨特地貌?

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梁天佑釋疑道,這片石頭是古伊河的老河床,石頭表面的溝壑是被河水常年沖刷、侵蝕后形成的。石頭里面的白色物質是巖石形成的時候氧化亞鐵和氧化鐵含量不一樣造成的。“這類巖石在洛陽并不罕見,但是像這樣質地如此細膩的很少見。”

“這種特殊的地貌應該和嵩縣古八大景的'伊水秋聲'有關聯。”來自飯坡鎮飯坡村的村民趙翻身說,聽祖輩們講,這個地方早些年一到立秋后,遇到大水沖下河道,附近的村民都能聽到從河里傳出的美妙聲音,“伊水秋聲”說的應該是這一片區。

帶著這個疑問大家請教了洛陽水利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副院長王世洲,他講到:“河道里這種參差不齊的溝壑遇到大水沖刷時會發出一些不同的聲響。”

據了解,接下來,嵩縣將把該地質遺址作為世界地質公園嵩縣園區的一部分,圍繞'生態 文化 旅游 研學'融合高質量發展模式,加強保護,加快開發,打造成一個集休閑、旅游、研學于一體的綜合體驗觀光園區。

【編輯 瀅瀅】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