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近日,一向被外界認為是對華鷹派的澳大利亞內政部長達頓轉任國防部長,人們猜測他將會繼續推行強硬的政策。然而達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卻表示,中國媒體稱自己為“鷹派”,只說對了一半。達頓稱,雖然澳大利亞會繼續與美國等盟友進行合作,但也絕對不會充當“鷹爪”對抗中國,相反,澳大利亞會和印太地區所有的伙伴保持“非常密切”的合作,包括中國。
相關分析人士認為,達頓此番話是在回應此前被中國媒體批評為“好斗政客”,原因是他曾就“網絡攻擊”、“知識產權”等議題攻擊中國,還多次與鄰國大打口水仗。但此次達頓在采訪中表達的觀點,與過去相比卻緩和了很多。
那這是否就意味達頓對待中國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呢?如果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達頓對中國的態度變化,與澳總理莫里森的變化基本是一致的。
一、澳政府減少了對中國批評的聲音。在過去幾年里,澳大利亞是攻擊中國最猛烈的國家。在中澳關系未出現重大變故的情況下,堪培拉追隨美國大肆抨擊中國,一再干涉中國領土與內政相關的問題。
在疫情之初,澳大利亞執意抹黑中國,并且呼吁國際社會對中國展開調查并要求“賠償”。澳大利亞的做法讓中澳關系陷入了低谷。此前,澳高官在接受采訪時一般都會表達絕不會對中國“讓步”,但最近已經很少在相關問題上故意挑釁中國。
二、澳大利亞越來越多強調中澳合作。在此之前,澳大利亞一再聲稱中國“威脅”了澳大利亞的利益。澳媒體和高官談論的都是如何和美國一起扼制中國,如何與中國脫鉤。
結果,中澳之間的貿易沖突,讓澳大利亞眾多行業遭受了重大損失。大量失業人員向莫里森政府討要說法,堪培拉深刻認識到了澳大利亞經濟離不開中國市場,兩國之間的貿易額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是直接關系到國內眾多的就業崗位。
三、澳大利亞降低了對美國的期待。在此次采訪中達頓把中國和美國放在了“平等”的位置進行討論,以前澳大利亞絕不會有這種想法。在對華貿易受挫后,澳大利亞第一時間就向美國求助,美國高官多次在公開場合聲稱絕不允許中國“脅迫”澳大利亞。
但事實上美國經濟陷入困境,兩黨爭斗不斷,疫情遲遲得不到解決,根本無暇真正地幫助澳大利亞。在得到美國多次失信的“承諾”后,澳大利亞現在已經不再抱有幻想了。因此,澳大利亞不光是對中國,對美國的態度也變得現實了很多。
澳大利亞的態度轉變,是可以預見的。其一直站在西方視角看待中國,無法接受中國復興的客觀事實,一再配合美國對中國攻擊抹黑。然而,過去一年的新冠疫情和中美碰撞,已經改變了這個世界很多東西。中國戰勝疫情和美國至今深陷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中美在阿拉斯拉會談上的激烈沖突,也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少國家逐漸改變了對中美兩國的態度,不愿意在中美之間“站隊”。澳大利亞也同樣感受到了國際大勢的變化,因此澳大利亞官方的對外口徑也開始調整了。但對于這種國家,我們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畢竟莫里森“求和”后轉頭又對華捅刀的事情可沒少干!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國際新聞☜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