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歲的鐘表 燃燒激情的賽車

Advertisements

澳門大賽車博物館。 掃碼看專題

從小小漁村到繁華都市,400年歷史風云交匯與多元文化浸染的澳門,如同一朵明媚的蓮花,在珠江邊綻放著屬于它豐富而獨特的風采。

在澳門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0余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館猶如珍珠散落于澳門的大街小巷中,似項鏈串聯起400年中西合璧的文化歷史。

“探寶覓蹤·尋找港澳博物館系列”將鏡頭對準澳門,看“萬花筒”般的澳門各類博物館,怎樣從不同側面、不同形態折射著澳門文化的多姿多彩。

澳門鐘表博物館:

找到一座島嶼的“時間簡史”

時間回溯至1582年,傳教士利瑪竇攜帶自鳴鐘抵達澳門,以此為禮緩緩打開了北上的通道。幾經波折后,在1601年得以入京見到明朝萬歷皇帝。當時利氏派人去澳門準備獻給皇帝的禮物,就包括兩座大、小自鳴鐘。機械鐘表未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宮廷和學者較常用的定時器有日晷、水鐘、銅壺滴漏等,而民間則使用觀日、察貓眼等自然現象來略知大概。相對而言,自鳴鐘走時精準、報時直觀,因此成功引起皇帝注意,深得其愛。從此,這一縷“滴答滴答”的聲響,便自澳門為始,正式進入中國。

如今,這些關于鐘表的悠長故事,則悄然藏在了位于澳門市中心大三巴巷的澳門鐘表博物館里。澳門鐘表博物館毗鄰利瑪竇中學,展出了古今中外由17世紀至今跨越400年的不同鐘表。

博物館藏有各樣歐洲古鐘,如1520年出產的瑞士“風車”形時鐘,16世紀的“保羅”形木架鐘,18世紀法國銅鎏金尖塔形座鐘,都是瑞士手工制作而成。館內還藏有珍貴的中國鐘表,如明代的陶瓷鐘、中國青銅龍鐘等。

其中,歷史最久的展品當屬17世紀明朝時期的火龍計時器。火龍計時器以焚香計時的原理計算規則的時間間隔,展現了古人的令人敬佩的計時智慧。龍形船身用以承托水平擺放的炷香,使用時,點燃一炷香平放在龍船上,在緩慢燃燒過程中,香會燒斷吊在龍船上的繩子,繼而使系在繩子末端的金屬球跌落銅盤內發出聲響,由此便可判斷大約過了多久時間。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從氹仔漫步到葡萄牙

在來自澳門的明信片上,常常會印著一幢綠色的房子,陽光灑在斑駁的綠色墻面上,光影之間顯得尤其好看——這就是能代表澳門葡式文化的氹仔龍環葡韻。走進澳門氹仔,穿過煙火氣的官也街,路過天后宮,來到嘉模教堂前地,別具葡式風情的五幢翠綠色的小洋房——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便依山傍水地展現眼前。淺綠色的外墻,寬大的百葉窗,典雅別致的葡式風格,在郁郁蔥蔥的樹木掩映下別有一番風味。在榕陰蔽日的小島上,它如今是最富有風情的建筑。

“龍環葡韻”是澳門八景之一,“龍環”是氹仔的舊稱,“葡韻”則指這里的葡萄牙建筑風格,又指氹仔海邊馬路一帶的景致。1921年落成的5幢建筑,曾是葡萄牙高級官員的官邸,也是一些土生葡人的家庭住宅。1992年,5幢建筑被評為具有建筑藝術價值的建筑群。20世紀80年代,5幢建筑得到修復,被改建為博物館,由西至東分別為“土生葡人之家”“展覽館”“葡國地區之家”“海島之家”和“迎賓館”。

其中,“土生葡人之家”是最具特色的展館之一。“土生葡人”是指葡萄牙人與其他種族通婚而在澳門繁衍的混血后代。人們在這里可以重溫20世紀初澳門土生葡人的生活方式。展館內的大部分展品均來自在澳門長期定居的土生葡人家庭,家具、擺設及家居裝飾,還有布滿全屋的老照片,生動再現了澳門昔日土生葡人的生活場景。“海島之家”是澳門唯一反映路氹歷史風貌的小型博物館,“葡國地區之家”則主要展出了葡萄牙不同地區各少數民族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飾、手工藝品和圖片,介紹這些民族的生產模式、社會風俗及生活習慣。

澳門大賽車博物館:

感受濠江限定版“速度與激情”

每年11月的澳門,激情四射的吶喊聲與風馳電掣的轟鳴聲將會準時被點燃。這個月里,澳門迎來一年一度的賽車盛宴——格蘭披治大賽車。格蘭披治大賽車至今已舉辦69年,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唯一同時涵蓋汽車和摩托車比賽的賽事,許許多多傳奇的故事在這里誕生,它更令澳門這座小城成為了通向世界賽車文化的視窗。

1993年11月18日,為慶祝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舉辦40周年而設的博物館——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博物館正式開館。館內藏有數十年來的參賽賽車和電單車,講述著車手、車隊和各傳奇人物自1954年起在濠江寫下的輝煌篇章。

其中,作為“鎮館之寶”的幾輛名將戰車尤為引人注目。這包括1954年奪得首屆大賽冠軍的賽車Triumph TR2,這輛英國制賽車在上世紀50年代十分顯目,當時全澳門只有300輛汽車。此外,見證巴西車手埃爾頓·塞納駕駛才華的Ralt RT3冠軍車、屬于邁克爾·舒馬赫的尾翼損壞卻在當年橫掃歐洲各大三級方程式賽事的Reynard 903等,都靜靜在訴說車手拼搏求勝、永爭第一的傳奇。

握緊方向盤,輕踏模擬油門,眼望前方電子屏幕,虛擬“賽車”就開始行駛在著名的東望洋賽道上——除了實物和視聽展品,先進的AR、VR及3D技術的應用,更增加了游客的沉浸式體驗。參觀者只要免費申領一張電子游戲券,便可以親身體驗駕駛賽車馳騁在東望洋賽道上的刺激感受,體驗一把成為“賽車手”的熱血澎湃。

澳門通訊博物館:

穿越澳門百年通信足跡

位于澳門特別行政區馬交石山頂的澳門通訊博物館,于2006年澳門郵政局成立122周年之際正式啟用,集中展示了數百年來澳門郵政及電訊的發展史。

澳門郵政成立于1884年,在此之前只有一些來自不同國家的郵政所。走進通訊博物館,澳門郵政發展的記憶映入眼簾:1910年第一個佇立澳門街頭的郵筒;1950年代郵差派發信件的單車……這里還有當時最先進的西門子電話交換機,它們自1929年從上海買來后,一直為澳門人服務到1983年,現在則在這里向下一代直觀教學,站好最后一班崗。

這里還有數百種珍藏郵票首日封,其中不乏用植物種子、水晶、黃金、珠子、刺繡等材質制成的郵票,帶領參觀者一覽方寸之精彩。最特別的便是帶有巧克力香味的“特殊郵票”。這種巧克力制成的郵票不僅樣貌如同巧克力,更在其背面的膠水里摻了可食用的巧克力,寄信時沒有膠水的時候,舔一下郵票的背面就可以。

除了一站穿越通信歷史,澳門通訊博物館的互動展區亦令人流連忘返。二樓和三樓是電訊展區,也是博物館中最具互動性的區域。除了展出與郵政局歷史發展相關的電訊設備外,還有以電磁、靜電、電報、電話、無線電廣播、模擬電子和數碼電子等為主題的科學展品,讓參觀者了解通訊媒介及技術的發展進程。

采寫:南都記者 劉紅豆

圖片來源:澳門大賽車博物館官網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