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在我國傳統的孝道中,很多父母都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畢竟自己小時候就是這樣過來的。試問“誰小時候沒有挨過揍呢?”只有揍過了,孩子認知到錯誤才能夠成才。
現代育兒中也是如此嗎??
或許你還深深陷入傳統的思想中無法自拔,但事實上,挨打等以暴制暴的方式早已經被科學育兒的方式所取代。即使不打孩子,也能夠用因材施教的做法讓他出人頭地。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表示,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和孩子情商呈正相關。
那么,“從不挨打”和“經常挨打”的孩子,誰更有出息?父母可以從這3個方面看看差距。
1、挨打和不挨打的孩子,誰情商高?
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認為一個人的情商和智商是相對應的關系,若情商高智商也不會太差。情商是指情商商數,提高情商可以增強表達和理解能力,其中包括了五點,“自我意識”、“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控制情緒”、“處理相關關系”。
有研究表明:經常挨打的孩子,情商指數很低,遇到事情往往會用暴力解決;從來都沒有挨打過的孩子,在和父母相處過程中學到了解決辦法,在處理危機上都十分出色。
2、挨打和不挨打的孩子,誰性格好?
作為父母誰都不愿意教出一個性格極端的孩子,如性格暴躁、自卑、懦弱、膽小,一輩子都沒有出息。
可太多父母不知道,通常這樣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在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家庭。反而是那些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用不挨打的方式育兒的家庭,會讓孩子越來越好,性格純良,不會有不正當的想法。
在一項報道中指出:父母長期在公共場合毆打孩子,孩子很容易有一個“玻璃心”,甚至會增加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發生概率。由于心理造成的傷害,難免以后會有自殺、社交困難、情緒消極等危險。
3、挨打和不挨打的孩子,誰和父母的關系好?
其實,真正打孩子的父母,內心都有過后悔之意,只不過每當主觀認為孩子犯錯后,忍不住打罵心疼的同時,卻拉不下老臉去和孩子說“對不起”,就這樣一了百了。
然而孩子是有認知的,并不像父母認為的孩子記不住事。一般來說,多數孩子從3歲記事情起,便會和父母產生一定的間隙,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父母矛盾越來越大,久而久之變得淡薄。
有一些研究曾發現,孩子童年挨打的次數越多,長大后越會和父母疏遠。當你真正老了,孩子還很年輕,這時候再想替孩子做決定,甚至是出手打人根本就不可能了,再后悔也晚了。
從上面幾點父母們應該知道了:無論孩子對錯,打都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反而有些時候孩子挨打了表現會越來越差,從而徹底失去管教孩子的意義。
今日話題:你認為打孩子和不打孩子, 哪種管教方式最好?不妨留言說說你的辦法~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熱門大爆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