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35歲男子,相親59次均被拒,怒懟父親:信不信,你遲早要挨打

Advertisements

湖南省湘潭市韶山的一個街道上,一對母子正在街上吵架,他們激烈的爭執引來了不少圍觀者。那名男子情緒激動,想對母親動手,路人見情況不妙,連忙上去勸架……

這對母子的事情在當地人盡皆知,人們談起那名男子,都是搖頭嘆息,說道:“他的人生讓網絡游戲給毀了。”這名男子已經35歲了,他的父母見孩子不思進取,以為他娶了媳婦就會有所改善,特地將他送去了電視臺的相親節目,相親59次均被拒。

誰會嫁給一個有網癮,頹廢、啃老的男人呢?其實這位男子小時候并不是這樣的,小時候的他乖巧懂事,父母身體健康,家境還算可以。他在讀書的時候一向是父母眼中的驕傲,為什么長大后,會有如此大的差別?他是怎樣一步一步成為“巨嬰”的?

湖南35歲男子,年少的成長環境

這名男子名叫潘杰,生于1986年,這位80后已經35歲了。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受過高等教育,放在過去可以說是出生于書香門第。潘杰是家中的獨子,生下來就是家中的“小少爺”,父母總是盡全力給他最好的,他與許多同齡人相比,生活非常優越。

父親是學校的教師,為了方便教學就在學校租了一個房子,只有周末的時候才會回家。潘杰從小與母親接觸較多,母親非常疼愛這個孩子,甚至有時候到了溺愛的地步,潘杰童年時期沒有做過一點家務,都是母親將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安排妥當。

小時候的潘杰乖巧懂事,在他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非常粘母親,和很多小孩子一樣,只要沒看見母親就會哇哇大哭。

潘杰在讀書的時候,成績優異。繼承了父母讀書的基因,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比同齡的小孩要好,他聰慧過人,常常是一點就通。老師非常喜歡這個聰明可愛的孩子,毫不吝嗇地向潘母夸獎,這讓母親感到十分欣慰。

母親在生活中對潘杰更加溺愛,潘杰并沒有因為母親的溺愛成為一個嬌氣、懶惰的人。他反而非常懂事,知道母親一邊工作一邊還要照顧自己,忙不過來。潘杰寫完作業還會拿起掃把,打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母親不放心潘杰一個人在家里,潘杰放假的時候,就會把他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給他找來一個小桌子和小凳子,坐在自己旁邊,這樣才能夠安心。潘母有時候會加班到很晚,小潘杰不吵不鬧,歪著腦袋趴在桌上睡著了。

愛你的人會覺得給的不多,潘母看著睡著的兒子,感到十分愧疚。因此母親對潘杰是精心呵護,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潘杰也始終將母親當作自己的全部,對他來說,只要待在母親身邊就非常安心。

潘杰小學的成績非常優異,常常名列前茅。父母并沒有過多關注他的學習,只是當潘杰寫完了作業或者考試考出了好成績的時候,母親疲勞的臉上會露出笑容。然后他就會得到大量的夸獎,這些就是潘杰學習的動力,他在家里寫作業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潘杰理所當然,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城里最好的初中。因為學校離家比較遠,母親給潘杰辦理了寄宿。開學那一天,有不少父母背著大包小包送孩子來學校,潘杰的母親也是其中一位。母親幫潘杰把床鋪整理好,嘮叨個不停,說道:“到點就吃飯,不要省錢,不夠就和家里說,天冷了,要添衣服……”

潘杰站在一邊看著母親忙碌,母親的話他一句都沒有聽進去,心里想的都是以后怎么辦。母子二人的擔心不在一個頻道上,母親擔心他以后沒有錢吃飯,又從身上拿出了一大筆錢。母親交代潘杰,要保管好,不要讓別人看到了。似乎只要給足了孩子錢,潘母才能心安。

潘杰在初中開始轉變

潘杰來到這所縣里最好的初中,他不再是班上最優秀的學生,這里比他優秀的學生大有人在。潘杰開始不太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巨大的學習壓力令他喘不過氣來,無論他怎么努力,都回不到之前在小學里的名次。

潘杰之前的生活都是母親一手照料的,基本不會照顧自己。比如,他從來不會曬被子,也不知道天天擦臉的毛巾要洗,襪子臟了怎么洗?好幾次,潘杰拿著換洗的衣服,像母親洗衣服那樣放在裝滿水的桶子里,接下來該干嘛呢?這時候母親洗衣服的步驟已經記不清了。

潘杰只好把水里的衣服拿起來,曬在外面,既沒有用洗衣粉也沒有擰干水。室友見到潘杰所謂的“洗衣服”都笑了起來,說他連這點小事都不會做。這讓聽慣了夸獎的潘杰非常反感,對同學心生厭惡。

潘杰在學校沒有交到朋友,常常是一個人學習、吃飯。校園生活給了潘杰巨大的壓抑感,他想起了母親,打電話給母親。接通電話的那一刻,母親喋喋不休地叮囑他生活上的事情,潘杰欲言又止。母親最后一句問到,你是不是沒有錢了,潘杰回答不是。

潘母聽到這句話,頓時放心了。潘母是一個事業心比較強的女人,那時候她正處于事業的瓶頸,每天連吃飯的時間都要擠。潘母在得知兒子既沒有缺錢也沒有闖禍后,就匆匆掛斷了電話,潘杰心中的苦悶絲毫未減。

潘杰像是一朵生長在溫室里的花朵,家人為他打造了一個巨大的溫室,他早就習慣了溫室棚里的溫暖。突然將那朵花放在自然環境中,接受風雨的洗禮,溫室的花朵始終適應不了。潘母以為孩子到了一定的環境中就會學會生活,卻沒有想過潘杰根本沒有什么自理能力。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在學校是一種享福,相比自己沒日沒夜地工作而言,學校就是孩子們的港灣。更何況潘杰從小就聰明懂事,很少要潘母操心,潘母理所當然地認為潘杰在初中也是如此。其實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初中和高中都是學生最為關鍵的轉折點,只要沒有把握好方向,就很有可能會誤入歧途。

有很多像潘杰這樣的孩子,所謂7分教育,3分天性。一部分孩子最終能自己度過這段艱難的階段;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天生毅力不足,自控能力極差,依賴管束。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候,是孩子最重要的引導階段。

潘杰惆悵之際,跟著一位高年級的學長外出,去了學長說的“好玩”的地方——網吧。當時有很多無所事事的學生不愿學習,網吧就是他們打發時間的場所,網絡游戲填滿了他們空虛的靈魂。

潘杰接觸網絡游戲后便一發不可收拾,他在虛擬世界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輕松和快感。網絡游戲是信息時代的新產物,它對于一些缺少自控力的人來說,就像是一種精神毒品,使人上癮,它讓人產生短暫痛快的同時,也給人帶來了不小的危害。

青少年的身體和心理還沒有成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并不全面。潘杰就是如此,并且自控能力不強。潘杰初嘗游戲的甜頭后,便陷了進去,無法自拔。從此,潘杰經常下課后,用母親給的大把零花錢,去網吧上網。

漸漸地,潘杰從偶爾玩,到經常玩,后來發展為通宵玩。老師最先發現了潘杰的不對勁,他算不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但是成績相比普通中學孩子的成績要好得多。幾次考試下來,潘杰竟然出現了不及格的現象,作業也和同桌答案一模一樣。

不僅如此,上課期間,潘杰經常趴在桌上睡覺。在老師盤問下,才知道潘杰經常去網吧。老師第一時間對潘杰進行勸阻,和他講明游戲的危害。并鼓勵說他是學習的好苗子,只要努力未來肯定會考上一個好大學,但潘杰并沒有將老師的話聽進去。

當時的學校是走讀和住校相結合,并不能限制學生的自由。老師與潘杰一番談話后,潘杰也想做出改變,但是他已經落下了太多功課,想要跟上老師教課的進度還是有點難度。潘杰碰到困難后,心煩意亂,一團火堵在心中。于是,他又去了網吧。

老師見狀將實際情況告知潘杰的母親,母親立即打電話給潘杰,勸導他認真讀書,不要去網吧什么的。潘杰已經進入了人生階段必經的叛逆期,將自己在新環境的苦楚轉化為憤怒,對母親說道:“你管我干什么!”

在潘母印象中,潘杰似乎還是那個懂事乖巧的孩子,不舍得罵他,只是簡單地叮囑道:“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就沒有再管潘杰上網這個問題,繼續忙自己的工作了。

老師與潘杰多次談話后,他仍舊沒有改變。潘杰為了上網逃課、頂撞老師,成了所有老師最不喜歡的學生之一。潘杰進入高中后,已經有很重的網癮,學習成績自然是班上墊底的,潘杰自己也不在乎。

潘杰的父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可惜已經無力回天了,此時的潘杰就像一個全身長滿刺的刺猬。潘杰復讀了兩年才考上了大專,也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大專院校。

潘杰長大后,相親59次均被拒絕

潘母總以為孩子長大了就會理解生活的艱辛,她沒有想到的是,潘杰在大學三年中什么都沒有學會。他一頭栽進了網吧,沉浸在虛擬的世界里。大學畢業后,同齡人都為了前程連日奔波,潘杰回到家中,窩在家里打游戲。父母勸他外出找工作,都被他罵了回來:“我在玩游戲,又沒礙著你們,你們怎么那么多事?”

有一次,母親做好了飯菜叫潘杰出來吃飯,兒子專注于游戲。潘母一氣之下,拔掉了網線。潘杰終于有了反應,他看著一動不動的游戲界面,憤怒地拍桌起身問母親為什么要拔網線。

潘母老淚縱橫,說道:“我再不阻止,你就要被游戲毀了啊!”潘杰把母親推開,伸手想去插上網線,潘母阻止道:“孩子,我們不玩游戲,吃飯好嗎?”潘杰見母親還在阻止自己,氣昏了頭,用力將母親推倒了。

潘母本能用手撐地,導致手指骨折。潘母疼得全身冒汗,潘杰就像看一個陌生人一樣,十分冷血,他插好網線無視母親繼續打游戲。由于救治不及時,潘母的手指成了殘疾,沒辦法用力拿東西了。

潘母始終覺得是游戲害了他兒子,潘杰雖然沒有立業,但是可以先成家,也許他成家了就會醒悟。兒子就算是再混蛋,也終究是自己的兒子,老兩口總要為他以后的人生做好規劃。潘父潘母開始托媒婆給潘杰介紹女朋友。在當地,他們家的家庭條件還算可以。

媒婆為潘杰介紹了好幾個姑娘,姑娘直接問他以后的人生規劃,潘杰笑道:“我結婚以后,就去當和尚。”相親姑娘知道他喜歡網絡游戲,且沒有穩定工作不思進取后都不愿去跟他交往。

有幾個表示愿意與他接觸的姑娘約他出門,潘杰卻以要打游戲的理由拒絕了她們。潘母給媒人塞了一個大紅包,希望能盡快幫兒子找到對象。經驗老道的媒婆拉住潘杰,苦口婆心地教他怎樣與姑娘說話。

潘杰說道:“憑什么女的,結了婚就要吃我的、喝我的,我還得供著她?在我這里沒有那種好事,叫有這些想法的婆娘趁早滾蛋,她們想嫁,我還不想娶呢!”

媒人對潘杰無語,氣得將紅包還給了潘母,氣哄哄地說道:“我能力有限,找不到與他相匹配的姑娘。”老兩口拉住媒人,不停地道歉。潘母不停地為潘杰說好話,說他小時候不是這樣的,以后肯定會改變的。

老兩口被親情蒙住了雙眼,媒人通過長時間與潘杰接觸,算是看清了他的秉性。媒人看老兩口也是不幸,攤上這個兒子,給他們支了個招,讓老兩口把潘杰送去相親節目試一試,沒準能成。

這些年,潘母前前后后為兒子安排了59次相親,都沒有成功。最后的結局還都驚人的相似,媒人和姑娘一起被氣走了。潘杰起初還是挺想找一個女朋友,然后他發現婚姻非常麻煩,再加上相親失敗這么多次后,也不想再去參加無意義的相親。

潘杰自尊心極強,性格內向,非常敏感,每次相親失敗后,總覺得父母和別人都在等著看自己笑話,明知道自己沒有工作,也不打算工作,還一直問個不停。他開始痛恨父母,常常對上了年紀的父母惡語相向,有時還會動手。

潘杰可以說是母親一手帶大的,母親對于兒子更多的是一種溺愛,從小他要什么就給什么。父親雖然是一名教師,但很少參與兒子的教育。父親看著兒子都已經30多歲了,沒有踏進社會一步,心里難免著急上火。

潘杰對有感情基礎的母親,尚且大打出手,母親身體上有多處淤青。母親手指殘疾后,他目光冰冷,仿佛與他無關一樣,絲毫沒有感到愧疚。潘杰從小就是在溺愛中長大,家中也從來沒有虧待過他。潘杰根本就不知道他大手筆花出去的錢都是父母辛苦賺來的,他理解不了生活的艱辛,因為也沒有體會過。

潘杰始終覺得是父母虧欠了他,父母供他吃喝都是應該的,潘杰甚至還詛咒父母早點去世,這樣他就能繼承房子和父母所有的錢財。潘杰徹底成為了一個“啃老族”,活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他看不見母親的淚水、父親緊皺的眉頭,還有父母漸漸老去的面容。

潘杰59次相親失敗后,父親對他耳提面命,說道:“你都這么大了,和你同齡的人都結婚生孩子了,你就算找不到工作,好歹可以成一個家,讓我們抱孫子啊!”沒想到這一句話卻徹底激怒了潘杰,怒懟父親:“ 信不信,你遲早要挨打!

父親見到兒子一副吃人的模樣,更是氣不打一處來,說道:“我上輩子就是造孽了,你來打!打不死我你不要姓‘潘’。”潘杰撿起路邊的石頭朝父親走去,父親也在慪氣,固執地向潘杰走去。

在一邊看熱鬧的鄰居,見情況有變,連忙上去阻攔,口里還說道:“老潘家混小子,這都做得出來。”

父母尋求外界幫助,試圖喚醒潘杰

鄰居好意提醒潘父潘母,孩子可能是心理出現了問題。之前誰家的孩子就是因為患上了抑郁癥,不愿與人交流,最后在心理醫生的開導下,逐漸打開了心扉。老兩口決定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帶潘杰咨詢一下專業的醫生。

醫生將潘杰帶到辦公室進行了交流,醫生最終確定潘杰患上了“偏執型人格障礙”。這種心理疾病通常起于青少年時期,會明顯影響到患者的生活,主要表現為對周圍人的不信任,以及自身有很強的警備感,患者甚至會無緣無故感覺身邊人的舉動對自己是惡意的,心理非常敏感。

潘父潘母希望兒子能夠治好,安排潘杰住院治療。在醫生的循循誘導之下,潘杰的性情變得沒那么暴躁。當醫生試圖讓他重新認識世界,建立三觀的時候,卻遇到了阻礙。醫生見潘父潘母年紀大了,再過幾年生活可能難以自理,于是教導潘杰“百善孝為先”。

潘杰的回答卻讓醫生大跌眼鏡,他說道:“什么百善孝為先,那都是古代的糟粕,現在都什么年代了,我們現在應該丟掉舊時代觀念。他們既然生了我,就要對我負責到底,我也許不想來到這個世界呢?出生又不是我能選擇的。”

無論醫生怎樣開導,潘杰骨子里的三觀是沒有辦法改變了。醫生也對潘父潘母下了最終的結論,他不亂發脾氣就是最好的治療結果,之后在醫院也不會有什么進展,可以出院了。

潘杰的悲劇已成定局,有人說,慈母多敗兒,造成悲劇的是潘杰的母親;有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父親從來沒有參與潘杰的教育,他有一定的責任。我認為并不全是,一個孩子是否優秀,教育占7分,天性占3分,環境也有一定因素。

潘杰在小學的時候,在潘母的管教下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還經常會幫母親干家務,這說明,慈母并沒有敗兒。

真正發生轉變的是潘杰上初中,潘母對他缺少關愛,導致他徹底釋放了自己的天性。潘杰從小就身在溺愛的家庭中,生活自理能力極差,并且缺少自控力,這是潘父潘母沒有發現的問題。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母親一個人的事情,父親也應該參與孩子的成長,再忙都要抽空陪陪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父母與孩子最輕松愉快的關系是朋友關系,相互理解,而不是都替孩子安排好,這樣只會讓他覺得生活很輕松,一切都來得非常容易。

大家都在玩的社團☞情感驿站☜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

Advertisements